北流的文化

如题所述

北流地处祖国南疆,两千多年来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
北流铜鼓文化、“贬官文化”
北流铜鼓文化源远流长,如今世界铜鼓王就是在北流出土的。北流铜鼓出名,与之相应的铜鼓文化更是意义深远。据专家考证,铜鼓的铸造,曾吸收了中原铸铜文化的成果。至汉代,北流型铜鼓“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世界最大的铜鼓在北流出现,标志着北流文化的第一个高峰,也是难以逾越的高峰。至晋代,葛洪为勾漏令,葛洪是道家的代表性人物,又是青史留名的医学家、化学家,著有《抱朴子》内外篇及《肘后救急方》等多种典籍。唐宋以后,中原文化对北流大地的浸润影响加大,其中尤以“贬官文化”为甚。唐宋间,贬官南来,路经北流者不乏其人,如唐代沈佺期、李德裕;宋代苏轼、李纲;明代的解缙等贬官,皆饱学之士,虽鸿迹之偶经,但对北流文化的影响却极其深远,其直接结果,便是北流文气初开,“敦品力学,代不乏人”。中进士者,宋有冼积中、坦中庸,明有陈文昌、李文凤、李宏,这些人物的出现,不仅标志着北流文化已渐与中原文化融为一体,更重要的是为清朝乾隆、嘉庆北流文化黄金时代的到来造成了一种蓄势。
北流陶瓷文化
北流被誉为“中国日用陶瓷之都”制造陶瓷已有两千年之久。2011年8月31日,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专家组同意授予北流市“中国陶瓷名城”称号。北流陶瓷,最早起源于夏商,从现有的考古资料来看,断定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岭南一带便出现原始陶器是不成问题。北流最早的古人类遗址——新圩“六马村石器文化”,除石铲、石斧等器物,却没有陶制品。夏朝至商代,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不断进步,私有制出现萌芽,地处南方僻壤的北流河流域,出现了私有制陶作坊,但北流境内没有当时器物出土。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测试这类陶器,发现氧化铝的含量较高,在较高的温度中烧成,具备了某些原始瓷的性能。在北流境内,已有这类陶器出土,现藏市博物馆的一件“米字纹陶罐”,口径22.8厘米,高28.3厘米,足径16.3厘米,惜口沿边缺一小口,有裂痕。便是当时的器物,也是日前为止北流发现最早的陶器制品。由此可断定出,印纹陶在当时的北流是普遍存在的。北宋中期,制瓷窑炉已遍布广西各地,北流河流域的影青窑炉更是星罗其布,沿河顺流而下,较大规模的有:北流的岭垌村、仓田村、碗窑村,容县的城关、大化,岑溪的南渡,藤县的中和,瓷窑两百座之多。古陶瓷专家韦仁义考证,地处北流河源头的岭垌窑,为北流河流域制瓷业之最。丰富的陶瓷土资源,林产资源和水动力资源造就了其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如今岭垌依旧有“九十九条窑”的传说。可以想象,那时岭垌,大小涧溪之中,至少有以粉碎瓷石、制作瓷土、釉果的水轮车1000余部、水碾800余支。
此外,与江西景德镇等瓷业的交流日益频繁,李鸿庆在《广西出土的陶瓷器》中介绍:“北流河流域宋代生产的影青瓷器可以景德镇的影青瓷媲美,有青出于蓝之誉,可以说北流河流域的瓷窑群是中国号称瓷都的景德镇的陪都。”因而达到其鼎盛期也不足为怪了。
北流制瓷业在宋末仍呈现出繁荣的局面。加之元兵南下,大量北方制瓷艺人涌入两广,北流岭垌、仓田,碗窑村等瓷窑博取众家之长,虽然产量未递增,但产品质量更精,燃造出大批温润如玉,品种繁多的影青瓷器,且造型各异、风格独特。
北流的影青瓷,在风格上更接近景德镇的瓷器,据《中国历代名窑陶瓷工艺的初步科学总结》说“影青瓷是在江西景德镇宋代烧造的,也在安徽、福建以及潮州等地宋代瓷窑烧造,但都比不广西北流河流域中和窑和岭垌窑的品种美好”。北流出土的“南宋嘉定元年李五都制造”、“绍兴二年壬戍岁梁二郎号记”的瓷器印花模,相当精美。中科院文物院的李德金也认为,岭垌古窑挖掘的大量青白瓷器,为广西之最,全国罕见。无论从质量、品种、规模来说,均处于当时世界前列。
北流曾经因陶瓷兴旺而富甲一方
古时的北流河流域,是中原通往交趾(今越南)的必经之地,秦汉起便接纳了来自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先进文化,并因陶瓷业的崛起,成为富庶之区。陶瓷业的繁荣,带动了航运和贸易业的鼎盛,北流河沿岸便成为桂东南陶瓷的生命线。沿岸的冲积平原,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河水丰盈。沿岸的州县,靠它打破偏处一隅的局面;靠它上溯粤西高州、化州等名邑之境,源源不断运来制瓷原料、燃料。盛产的陶瓷,又源源不断运抵梧州、广州,并“施及外洋”。北流河两岸五百里,呈现一派“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时时遮江来”的繁盛景象,舟楫穿梭,千帆竞放,陶瓷业自南宋兴盛一直延伸至清代乃至民国初年, 北流因此而富甲一方。
北流的陶瓷业经历代兴衰以其独特的地域文化矗于中国陶瓷发展史之林,她虽然制瓷史和兴盛晚于耀州、景德镇等先进地区的一些窑址,但她却创造了岭南甚至中国南方陶瓷发展史最瑰丽壮丽的一页;对南方历史文明产生深远的影响。
勾漏文化:勾漏洞位于北流市内,北流形成了鲜明的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相结合的勾漏文化,其中以勾漏粤语为代表。
地方粤剧:因为北流与粤西毗邻,故广东粤剧在北流较流行,长期以来就形成了如今的地方粤剧,以本地粤语为唱。
北流年例:年例,也可以叫年宵,但是和年宵又不同。茂名、化州、高州、电白县、信宜及邻近的湛江、吴川一带,而和粤西人文相通、语言相同的广西北流南部六靖、清湾、石窝、白马、大伦、扶新、平政等乡镇每年亦都会举办年例,各地举办地年例的时间各不相同,集中在过完春节的农历正月、二月份,其余一些“翻秋”年例(在秋收后的一个月举行,大都是在农历三月至十一月)则每个月都有,年例节一般一个村庄一天,少数两三天。也有附近数条村庄的年例节都是在同一日的。农村年例大多以土地庙为中心,周围几个村子一起举行。少数地方一年中还会举办两次年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