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成昆铁路的奶奶包隧道会弃用?那次事故以后动工修理就可以了啊,为什么还要重新挖

如题所述

最早修成昆线的时候因为技术力量不足只能尽量少修隧道,所以才有了奶奶包这个从一个小山头下修的短隧道以及利子依达沟上的桥。

当地是泥石流多发区,这次事故暴露出严重问题,所以新修了一条很长的隧道绕开了这个沟。

成昆铁路运营中断超过半个月,事故后铁路部门立即展开修复工作,同时现利子依达隧道开工。1984年现利子依达隧道竣工通车,同时奶奶包隧道停止使用,隧道内的轨道也已被拆除,但该隧道保留至今。

扩展资料

铁路事故

1981年7月9日凌晨1时30分许,大渡河支流利子依达沟爆发泥石流,把沟口的17米高、百多米长的利子依达大桥冲毁。

1时41分,由格里坪开往成都的442次直快旅客列车在尼日站与成都开往金江站(今攀枝花站)的211次快车交会之后,由尼日站开出。

一分钟后,尼日站向前方乌斯河站为442次列车报点期间发现电话中断,线路不通,无法联络。

1时45分,列车以时速40公里速度驶进奶奶包隧道,在转过隧道曲线之后,列车司机王明儒忽然发现隧道出口的山沟旁的护路房倒塌,以及看不到前方利子依达大桥铁轨的反光,便尝试以紧急制动把列车刹停。由于从隧道通往大桥的路段是下坡段,坡度达14‰,列车未能在桥面中断位置前停下。

1时46分,两辆机车、13号行李车、12号邮政车及3辆客车车厢(9至11号)从桥上坠下,其中机车及11至13号车坠入大渡河中,9号和10号车则掉在岸边,8号硬座车厢在桥头的隧道内被强大的冲击力撞出钢轨,翻覆在隧道口外。

事件共造成240多人(包括机车内的4名司机)死亡或失踪。机车乘务员王明儒等四人失踪并认定死亡,他们在事故发生时不顾个人安危采取紧急制动措施,减小了事故伤亡和损失,被追认革命烈士称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奶奶包隧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7-22
最早修成昆线的时候因为技术力量不足只能尽量少修隧道,所以才有了奶奶包这个从一个小山头下修的短隧道以及利子依达沟上的桥。当地是泥石流多发区,这次事故暴露出严重问题,所以新修了一条很长的隧道绕开了这个沟,直接走大渡河上过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3-30

出现过铁路事故,1981年成昆铁路列车坠桥事故。

经过

1981年7月9日凌晨1时30分许,大渡河支流利子依达沟爆发泥石流(流速高达13.2m/s,容重达2.32t/m,且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巨砾,直径8m以上者达数十块之多),把沟口的17米高、百多米长的利子依达大桥冲毁。

7月8日由格里坪开往成都的442次直快旅客列车,在7月9日凌晨1时27分,正点到达距成都236公里的甘洛站,1时35分车站发出发车信号,但列车尚未出站车站突然停电,此事曾引起司机注意,但最终决定仍按常规运行。

1时41分,442次列车在尼日站与成都开往金江站(今攀枝花站)的211次快车交会之后,由尼日站开出。一分钟后,尼日站向前方乌斯河站(今汉源站)为442次列车报点期间发现电话中断,线路不通,无法联络。1时45分,列车开上大渡河右岸,以时速40公里(25英里)速度驶进奶奶包隧道,在转过隧道曲线之后,列车司机王明儒忽然发现隧道出口的山沟旁的护路房倒塌,以及看不到前方利子依达大桥铁轨的反光,立即施行紧急制动。由于从隧道通往大桥的路段是下坡段,坡度达14‰,列车未能在桥面中断位置前停下。1时46分,两台东风型内燃机车、13号行李车、12号邮政车及3辆客车车厢(9至11号)从桥坠下,其中机车及11至13号车坠入大渡河中,9号和10号车则掉在岸边,8号硬座车厢在桥头的隧道内被强大的冲击力撞出钢轨,翻覆在隧道口外。

隧道现状

成昆铁路运营中断超过半个月,事故后铁路部门立即展开修复工作,同时现利子依达隧道开工。1984年现利子依达隧道竣工通车,同时奶奶包隧道停止使用,隧道内的轨道也已被拆除,但该隧道保留至今。

奶奶包隧道自1970年7月1日正式通车,全长440m,上行方向相邻车站:乌斯河车站,下行方向相邻车站:尼日车站。隧道上行方向(成都方向)紧邻横跨大渡河的原利子依达大桥(现已损毁)。隧道地点位于现利子依达隧道附近,具体位置位于雅安市乌斯河镇附近。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百度[引用时间2018-1-30]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1-02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