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箕踞”在我国古代是一种十分失礼的姿势?

如题所述

古代“箕踞”为什么失礼,我们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箕踞”。“箕踞”是指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簸箕。这是一种不拘礼节、傲慢不敬的坐法。在《庄子·至乐》:“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庄子放荡不羁,故意用箕踞之坐势表明自己不是凡夫俗子,对生死的蔑视。

在《荆轲刺秦王》中,荆轲最后倚柱而笑,向秦王箕踞而骂:“然汝恃强力,吞并诸侯,享国亦岂长久耶?”这是荆轲的愤恨,只能箕踞而骂秦王,以解心中之怒。刘邦自己在踞床上接见谋士郦食其。郦生见了不拜,仅作长揖,并说道:“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家踞见长者。”刘邦有愧,赶忙站起来,整理好衣服,请郦生上坐。

由此可见“箕踞”,在古人礼节当中的重要性,侮辱、蔑视、傲慢都可以以“箕踞”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那么箕踞为什么会失礼呢?

一,礼制。

古人席地而坐。坐时,膝盖着地,臀部坐在后脚跟上,双手放在膝前。这是合乎礼的坐法。在《周礼》对古人的要求是“坐毋箕”。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古时都是席,那么坐在席上就不能“箕踞”,这已经越礼了。

二,古代人没有现代这样的裤子。

商周时期人们的衣服基本是上衣下裳。山就是围裙,男人也要穿着裙襦的。古人有裳无裤。但有绔,在《说文》:“绔,胫衣也。”这个所谓的胫衣,类似今天的套裤,套在自己的两条腿上,或者绑缠在腿上,主要功能是御寒。在《列士传》:“冯援经冬无绔,面有饥色”,可见冬天没有胫衣是不行的。但是这种胫衣是两不连裆的,古人也没有内裤,可想而知,如果箕踞而坐会出现什么情况。也有连裆裤,类似今天的大裤衩,叫犊鼻裤。是下人们穿起来劳作用的,农人、奴仆才穿。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说:司马相如在临邛“身着犊鼻褌”和奴婢一起洗涤食具。下人穿的衣服,有地位的士们怎么可能穿。

三,箕踞而坐代表着受教育程度。

礼不下庶人。士人与庶人的区别主要在礼节上,一个庶人可仰地箕跨而坐,没有人笑话他,因为他就是下人,就是不懂礼。如果一个士人这样箕踞而坐,就是失礼,就是表明自己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比如出身草根的刘邦就经常箕踞而坐,而士人郦生看到刘邦这样坐,自己就可以不还礼。

四,箕踞而坐对天地不尊。

古人讲究“衣不露体,尻不着地”。身体隐秘的地方不能露出来,这是对天不尊重,屁股不能着地,这是对地的尊重。所以古人坐下后,要用裙或袍盖住身体,要用后脚跟垫在屁股上。这样表示自己的谦卑,对天地的尊重。

古时不会坐或是乱坐都属不懂礼仪的行为。孔子的老朋友原壤,就曾因乱坐而被孔子臭骂一通。一次,原壤张开两腿,坐等孔子,即“原壤夷俟”一说。据《论语·宪问》记载,孔子见到后当场就发火了,用拐杖敲打着原壤的小腿骂道:“幼儿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其大概意思是,你从小就不懂礼数,长大也是废物一个,老了白浪费粮食,是个害人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