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清朝统治者都固守传统,还拉着中华文明一起陪葬?

如题所述

中国人几千年来就具有一套关于封建王朝正统性以及如何取得国家统治权的精湛理论。

清朝统治者虽然是中国的蛮夷征服者,但1644一1645年间的胜利征战使他们获得了中国统治者的合法地位。




这一合法地位进一步为镇压南明政权和平定三藩之乱,成功镇压大规模本土汉人反抗起义所确认,从而进一步确定了满洲的正统性。

最初对满洲女真的政治反抗有两种。




一,在明朝旧臣或明朝遗民那里,一种可以预料得到的基于正统观念的态度,要求他们拒绝做贰臣去为任何后继王朝效忠服务,不管这个后继王朝是汉人王朝还是蛮夷王朝 也就是中国人津津乐道的“气节”。

二,到了17世纪,明清两朝的交替还存在一个新的因素:民族意识的萌发。

刚开始只是一般的民族意识萌发,然后经过一些中国思想家和政治家比如顾炎武,比如王夫之,开始形成原始的民族主义(还不是几百年后完整理论的民族主义),从而在理论上怀疑任何蛮夷王朝在中原确立王朝正统性和正当性。



这个民族意识的新问题为清朝初期汉人当中忠于南明政权和热衷于反清复明情绪的长期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也就是说汉人反清的潜在民族精神一直没有熄灭,随时都有可能再度燃起,最后在两个世纪后猛然爆发。



但是随着17世纪末清朝真正的统一全国,清朝的正统性还是变成了中国社会的现实,并在中国传统文化理论上得到了牢固的确认。

这个正统性的中国传统文化理论基础被称之为“天命”,这是一个连续沿用2500年之久的古老公式,是中国整个封建王朝史上20多个汉族或蛮夷的王朝统治者享有正统性时的最主要根据。

这个正统原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因为它在中国一直是一种比较通行的原则,所以它对理解中国封建王朝的终结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并且,因为晚清时期的清朝也受到这个原则的很大的制约。

但是这个所谓的正统性最后也开始出现异化,变成独裁专制统治的工具。

中国历朝历代封建王朝都在不断地强化了中国君主专制集权制度的独裁性质。

到了明清两代,中国封建王朝差不多已经建立一种很高级的独裁专制政体。

封建王朝要做到专制独裁势必大大歪曲“天命”原则的传统意义上的真意。



在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诸国,立宪对君主专制独裁的制约不断在加强;而在中国恰恰相反,清朝的大屠杀和文字狱使得中国历史走上了与西方完全相反的发展趋势,那么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启蒙家的思想被淹没,取而代之的是传统的理学思想,其思想再次控制了中国人,使得中国再无理学思想以外的任何新兴思想。

这就导致晚清很多开明士绅或睁眼看世界的知识分子,没有花精力去批判作为封建王朝政权合法性基础的天命原则,却大力求助于像《孟子》或其他儒家早期典籍中蕴含的古典批判思想,去批判清朝的腐朽堕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06
因为清朝的统治者他们并没有多大野心,枝想国泰民安,没想到事实远比他们想象的更加残酷。
第2个回答  2021-01-06
清朝统治者这样做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目的是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
第3个回答  2021-01-06
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清朝统治者非常的高傲,觉得他们是高高在上的,他们所拥有的想法都是非常正确的等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