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为何只有三人是无争议的入选?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1-01-12

其实历史教科书中,将春秋称霸的国家限定在“五”这个数字中,并不是科学严谨的态度。

首先,从广义上讲,春秋时称霸的国家远不止5个。周平王东迁之后,最先称霸的是郑庄公。他的霸业有三个特点:

一是直接在中原称霸,建都新郑;二是直接与周天子抗衡,第一个干翻掉周天子的诸侯,一箭射到了周桓王的胳膊上,这种“霸气”在整个春秋时期,也只有郑庄公一人而已。三是挟诸侯以制诸侯。郑庄公联合齐、鲁作为盟国,灭掉了郐和东虢,攻打宋、卫、制服陈、蔡,连齐国这样的大国也曾求救于郑。

可以说,郑庄公是春秋争霸的开始,正是他打破了周天子的权威,所以之后的诸侯们才能以周天子的名义号令天下而称霸,正如东汉学者郑玄所说:“天子衰、诸侯兴、故曰霸。”


如此说下来,第一个吃螃蟹的郑庄公都不能称之为霸主,那么久有点说不过去了。

此外,春秋称霸的还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夫差、越王勾践、又如楚成王、楚穆王都先后灭掉了许多小国,一直向中原扩张,楚穆王与郑、陈、宋、蔡盟于厥貉,为楚庄王的霸业揭开了序幕。

而楚庄王之后也有楚共王,他在位时,诸侯纷纷降靠楚国,与中原霸主晋景公同霸天下。在晋国,文公之后又晋悼公,他也曾九合诸侯,一度恢复晋国霸业,以此可见,春秋时期,群雄蜂起,各有一席之地,所以很难将春秋的大国归为“五”。

“五霸”一词,最先出自战国,《孟子》云:“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后面还有:“五霸,桓公为盛”,“虞不用百里奚而亡,秦穆公用之而霸”。

孟子他老人家评五霸有两个标准,一是“五霸者,搂诸侯以伐诸侯者也。”二是有罪于三王的诸侯。如果依照孟子的这两条标准,那春秋时就不止五霸了。


《墨子 》 云 “ 齐醒染于管仲 、 鲍叔 , 晋文染于舅犯 、 高堰 、 楚庄染于孙叔 、 沈尹 , 昊阖间染于 伍员 、 文义 , 越勾践染于范摇 , 大夫种 。 此五君者所染 当 , 故霸诸侯 , 功名传于后世 。 ”

墨子的标准,是人为五霸必须善用人才,这是基本标准。依次,用百里奚和赛叔 、 由余 , 曾击败晋国 , 灭掉梁 , 苗两个小国 , 功名传于后世 的秦穆公能不是霸?

《荀子》中说:“政令已陈,虽睹利败,不欺其民;约结已定,虽睹利败,不欺其与。如是,则兵劲城固,敌国畏之,国一綦明,与国信之,虽在僻陋之国,威动天下,五伯是也。非本政教也,非致隆高也,非綦文理也,非服人之心也;乡方略,审劳佚,谨畜积,修战备,然上下相信,而天下莫之敢当。故齐桓、晋文、楚庄、吴阖闾、越勾践,是皆僻陋之国也,威动天下,强殆中国,无它故焉,略信也。是所谓信立而霸也。”

荀子认为,依靠诚信而威动天下的就是霸,但他列出来的五个诸侯果真是靠诚信称霸的吗?楚庄王何时跟中原诸侯讲过诚信,越王勾践对吴国讲过诚信么?春秋争霸,靠的是经济实力和武力,诚信哪里来的霸业?

东汉时赵歧人为:五霸者 , 大国秉直道以率诸侯 、 齐恒 、 晋文 、 秦穆 、 宋囊 , 楚庄时也。

然而这个解释也很牵强,宋襄公之宋国算什么大国,秦穆公率领过诸侯么?楚庄王秉承过直道么?


所以,春秋的争霸格局,是不能简单概括为只有5个霸主,或者某一单一的标准来评定。春秋的霸主其实应该有不同的类型,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是典型的霸主,如齐桓、晋文。齐桓公在葵丘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并有盟约,规定同盟诸国不设防,不搞关税壁垒自由贸易;晋文公先后在践土和温会盟,不仅有盟约,还被周天子册命为侯伯。

二是局部霸主,如秦穆、楚庄。对于周代疆域而言,秦、楚是地道的僻陋之国,他们从未称霸众多诸侯,仅仅限于西部和南部,并没有主持过任何形式的中原诸侯会盟。

三是短暂的霸主,如郑庄、吴夫差、越勾践。他们都是昙花一现,吴国曾在黄池与晋争做盟主,不料后院起火,越王勾践灭吴,会盟徐州,很快也衰败了。

四是没有得逞的霸主,如宋襄公,想称霸,并有所行动,但又未过上“瘾”。

而基于以上四种情况,我们再来回顾题主问题本身,“五霸”之齐桓、晋文、楚庄之所以没有争议,是因为他们身后的三个国家,都是春秋诸侯中长盛不衰的超级大国。而其他三位,无论其他“霸主”哪一位入选,都比较短暂,其国家的影响力也不能一直保持,对于中原诸侯而言,都属于昙花一现。

春秋五霸按照执政者来选,其实就很容易波动,一个国家尚且都能出现好几个霸主,比如晋国,在晋文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整个中原,就晋楚在争霸,其他国家都是小弟,或者靠边站,那么晋文之后的晋国君主,就不能称之为霸主了?毕竟整个春秋史,晋国可是一直保持着经济、文化、军事的全面领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