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糖为什么会蛀牙?

大家怎样想的

甜食与蛀牙

很多人知道吃甜食物会蛀牙,两者有什么关系呢?

1、'糖'是导致蛀牙的重要因素:
牙齿的表面经常附着一层垢膜,内裹藏着无数的细菌。这些细菌会吸取食物中的粮分,包括蔗糖、葡萄糖、麦牙糖及乳糖,从而制造酸素。酸素溶解牙齿表面的珐,形成蛀牙。

2、经常进食含糖食物会使蛀牙加快形成 :
在进食含糖食物两分钟内,垢膜中的酸度便可以升至可溶解的程度。一般而言,唾液在半至两小时内会将酸素中和,使停止继续溶解,甚至可使初期蛀牙还原。但假如进食含糖食物的次数频密,唾液没有充分时间中和酸素,初期蛀牙便不可以还原。这样,蛀牙情况只会越来越严重,最后更会形成(牙洞)。 3、改善饮食习惯,可减低蛀牙机会:
进食含糖食物后,蛀牙便会迅速形成。可是,唾液的保护功能却需要较长时间才可充份发挥。因此,我们如在两餐之间经常进食含糖食物,蛀牙机会便会大大提高。我们若希望保持牙齿的健康,便因避免在两餐之间进食甜食物,若甜食物只限于饭餐后才吃,就会大大减低蛀牙机会。

若想保持牙齿健康,从今天开始

v 尽量避免进食含糖食物。因为没有糖份,蛀牙便不能形成。
v 减少进食含糖食物的次数。在两餐之间不吃甜食物,只留待饭餐后吃,这样,唾液才有充份时间发挥其保护功能。
v 使用含氟牙膏早晚刷牙。
v 每半年至一年接受牙齿检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31
牙齿是由致密的羟基磷酸钙(氟磷灰石)构成,非常致密,很难水解,但它并不意味着他一定不发生变化。因为多吃糖口腔中会分解出较多的酸性成分。当口腔的酸性环境较高时,牙齿的物质:羟基磷酸钙就会发生水解,当水解到一定程度时,里面的脆弱部分就会暴露出来,就会形成局部空洞,就是我们所说的蛀牙了,里面脆弱部分就很难抵抗口腔环境的破坏了,这正是因为为什么爱吃糖的小孩容易产生蛀牙(牙齿表层被破坏)的原因了。下面是水解反应方程式:
Ca5(PO4)3OH(s)(羟基磷酸钙)
<==>
5Ca2+
+
3
PO43-
+
OH-
相信大家都能看的明白,当酸性(H+)较强时,就会和水解平衡反应中的OH-结合生成水(H2O),导致以前的平衡破坏,反应向右进行,羟基磷酸钙逐渐分解,牙齿表层就会变的越来越薄,最终导致表层穿孔,牙齿被破坏。
所以,我们应该用含氟牙膏经常刷牙,少吃糖量较高的食物,使牙齿处于一个良好的环境中,这样牙齿才能更健康。
第2个回答  2020-04-21
蛀牙致病菌种,已经被找到并且证实了就是“突变种链球菌”,尤其孩子口腔内种类繁多,唯它可以发挥特殊的黏着效果,附着在平滑的牙齿表面,之后滋生蔓延形成一个外表白色粘稠不易被去除,内部环境稳定,大量繁殖后代的“生物膜”。它常常在孩子乳牙邻接牙龈的凹陷区带,形成整区环状的所谓牙垢。大家熟悉的牙垢若是指残留在口腔的食物,其实也没错,但更大的成分是细菌,所以更正式的牙垢叫作“牙菌斑”。牙菌斑里面的突变形链球菌,对人体全身性不造成其他的致病感染,只是它在口腔内为了求生存,利用残存食物中的糖分,代谢后所遗留的产物就是“酸”。
碳水化合物其实构成每日摄取营养素的重要来源,只是一旦淀粉类和糖果、残渣于口腔不动,就不是给我们的肠胃道吸收,而是独厚细菌了,细菌利用此食物发酵借以存活。但排出的有机酸类,造成口腔环境低于PH5.5以下3分钟,牙齿表面的钙质就有机会被取代而游离到口水中,蛀牙就此形成
第3个回答  2006-10-22
牙齿的表面一层叫做牙釉质,这一层是牙齿的保护膜,非常坚固,什么都不怕,就怕酸性物质。糖在口腔中经过唾液淀粉酶分解以后会产生酸性物质,如果不及时刷牙的话,酸性物质留在牙齿上,就把牙釉质腐蚀了,于是就蛀牙了。

参考资料:初中科学

第4个回答  2019-05-19
糖吃起来很甜,但它能产生一种酸的物质。糖粘在牙槽上,如不及时洗刷掉,细菌就会在上面生长繁殖,产生许多酸,把牙齿烂出洞来。另外,糖吃多了,会影响吃饭。饭吃少了,身体就得不到所需要的营养,会影响身体健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