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民俗

如题所述

衣服为什么里朝内面朝外穿?过年为什么要吃饺子?为什么绝大部分人都以右手执筷?为什么中国跟人打招呼时喜欢问:“您吃了吗”?为什么劳动时要高唱劳动号子?…… 这都是生活最自然而然的状态,如果穷根问底,却有许多学问,这种学问就是民俗。它悄然支配着我们:指导规范着人们的衣食住行、礼仪礼貌、待人接物……那么,究竟呢?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 它是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劳动时有生产劳动的民俗,日常生活中有日常生活的民俗,传统节日中有传统节日的民俗,社会组织有组社会组织民俗,人生成长的各个阶段也需要民俗进行规范——结婚人们需要有结婚典礼或仪式来求得社会认同,在人的精神意识领域也有民俗——许多生活中的禁忌就是如此:大年三十至初二,家中不许扫地,如果进行打扫就会破坏来年的财运…… 您已经初步的了解了民俗,是否感到它的神奇与博大?民俗现象虽然千差万别、种类繁多,但是它也并非无所不包。民俗,正如它的名字,它深植于集体,在时间上,人们一代代传承它,在空间上,它由一个地域向另一个地域扩布——压岁钱的风俗年年如此,而且各地盛行就是例证。当然,民俗也不是铁板一块,它在传承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版本,不然为什么过年时北方吃饺子南方却吃年糕呢?民俗学家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民俗的变异”。虽然民俗常常因为时过境迁而不断改变,却自有分明的类型或模式,您知道吗?南方的吊角楼与北方四合院就是两种不同类型民居建筑。 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我们置身其间却不为其所累,甘愿接受这种模式性规范的保护! 人类失去民俗,世界将会怎样?把皮鞋当手套,把爷爷叫奶奶,天时不辩、春闲夏种、颗粒无收……失去民俗,人类将不能承受生命之轻! 民俗涉及的内容很多,直至今日它所研究的疆域仍在不断的拓展,就今日民俗学界公认的范畴而言,民俗包含以下几大部分:生产劳动民俗 简而言之,劳动生产民俗是在各种物质生产活动中产生和遵循的民俗。这类民俗伴随着物质生产的进行,多方面地反映着人们的民俗观念,在历史上对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有一定的作用。 我国的劳动生产民俗方面比较广泛,大体分为农业民俗、牧业民俗、渔业民俗、林业民俗、养殖民俗、手工业民俗、服务业民俗、江湖习俗等。…更多>>>>日常生活民俗 生活民俗包括服饰民俗、饮食民俗、居住民俗、交通与行旅民俗。它最先是以满足生理需要为目的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分工的复杂化,等级身份的严格化、生产条件的差异、人生仪礼的繁复,重大历史事件的作用,以及宗教信仰、审美观点、政治观念、社会心理的差异等,各民族生活民俗也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它所满足得已不仅是胜利的需要,同时也包含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等更高层次的需要。…更多>>>>社会组织民俗 社会组织通常是指一定的社会单元,这种社会单元往往是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建立,例如军队、企业等。但是,我们现在所指的社会组织民俗却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民间各种形成稳定关系的人们共同体,例如家族、行会或某些结社组织如白莲教、义和拳等。这些社会组织都具备一定的组织化水平,而他们的组织主要是靠群体内形成的一系列约定俗成的东西发挥作用。在传统社会中社会组织民俗主要存在三种形式:血缘组织民俗、地缘组织民俗、会社组织民俗。…更多>>>>岁时节日民俗 岁时节日,主要是指天时、物侯的周期性转换相适应,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具有某种风俗活动内容的特定时日。节日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在这期间,形成的节日民俗不仅记载着我们祖先对自然运动规律的认识与把握;也显现出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水平,同时,也反映了我国民众那种张驰有度、应时而作的自然生活节律。我国的岁时节日民俗有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所以我们为了便于介绍,按照节日的岁时性生活节律分类描述:…更多>>>>人生礼仪 人生仪礼是指在一生中几个重要环节上所经过的具有一定仪式的行为过程,主要包括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和葬礼。此外表明进入重要年龄阶段的祝寿仪式和一年一次的生日庆贺举动,亦可视为人生仪礼的内容。 人生仪礼决定因素不只是他本人年龄和生理变化,而且是在生命过程的不同阶段上,生育、家庭、宗教等社会制度对个人的地位规定和角色认可,也是一定文化规范对他进行人格塑造的要求。因此,人生仪礼是将个体生命加以社会化的程序和阶段性标志。比如一个小孩满月的时候,生育孩子的家庭要遍请宾客,不只是庆贺孩子的诞生,更是小孩子与家里…更多>>>>游艺民俗 游艺民俗是一种以消遣休闲、调剂身心为主要目的,而又有一定模式的民俗活动。它是人类在具备起码的物质生存条件基础上,为满足精神的需求而进行的文化创造。 从简单易行、随意性较强的游戏,到竞技精巧、有严格规则的竞技;从因时因地、自由灵便的戏耍,到配合各种特殊需要的综合表演,都属于游艺民俗的范围。…更多>>>>民间观念 民间观念是指在民间社会中自发产生的一套神灵崇拜、生活禁忌的观念。它主要作用与民众的意识形态领域,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禁忌、俗信、民间诸神。…更多>>>>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它在广大的人民群众中产生,它在广大人民群众当中流传,主要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民间文学通常可分为三大类:(一)散文的口头叙事文学:神话、传说和各种民间故事、笑话;(二)韵文的口头文学样式:民间诗歌(史诗、民歌)、谚语、谜语;(三)综合叙事、抒情、歌舞,具有较多表演成分的民间说唱、民间戏曲。…更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4-27
  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民俗传统的国家,在中国境内土生土长的各民族中,都有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各类民俗文化,代代传承。这些民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增加了民族凝聚力。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各个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人民的日常生活服务。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

  由来
  民俗是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劳动时有生产劳动的民俗,日常生活中有日常生活的民俗,传统节日中有传统节日的民俗,社会组织有社会组织民俗,人生成长的各个阶段也需要民俗进行规范——结婚人们需要有结婚典礼或仪式来求得社会认同,在人的精神意识领域也有民俗——许多生活中的禁忌就是如此:大年三十至初二,家中不许扫地,如果进行打扫就会破坏来年的财运。 民俗现象虽然千差万别、种类繁多,但是它也并非无所不包。民俗,正如它的名字,它深植于集体,在时间上,人们一代代传承它,在空间上,它由一个地域向另一个地域扩布——压岁钱的风俗年年如此,而且各地盛行就是例证。当然,民俗也不是铁板一块,它在传承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版本,不然为什么过年时北方吃饺子南方却吃年糕呢?民俗学家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民俗的变异”。虽然民俗常常因为时过境迁而不断改变,却自有分明的类型或模式,您知道吗?南方的吊角楼与北方四合院就是两种不同类型民居建筑。  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我们置身其间却不为其所累,甘愿接受这种模式性规范的保护!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11-08
人民的风俗习惯。清朝薛福成《创开中国铁路议疏》:“民俗既变,然后招商承办??可以渐推渐广,渐续渐远。”
民众的生活、生产、风尚习俗等情况。《管子·正世》:“古之欲正世调天下者,必先观国政,料事务,察民俗,本治乱之所生,知得失之所在,然后从事。”
民俗文化是流动的、发展的,它在社会的每个阶段都会产生变异,并在变异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当中国社会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刻,民众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必然表现在民俗文化的变化上,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寻找民俗文物,留下民众生活的历史,已成为一个严肃的课题。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大国,民俗文化不仅是历史的延续,而且还将会继续延续下去。正是这种民俗文化,在它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传统和人文性格,因此弘扬中国民俗文化传统,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