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

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

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

出自《孟子·滕文公下》

原文: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日:“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日:‘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 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 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扩展资料:

景春与孟子辩论,认为张仪之流一发怒而诸侯恐惧,以纵横之术安定天下,让黎民百姓免受战争之苦,是了不起的大丈夫。

孟子不否定他们构建和平局势的功劳,但也不承认他们是大丈夫。因为在孟子看来张仪只不过是顺从诸侯的心意而博取功名富贵之人,安天下也好,乱天下也好,在他们眼中只是为个人取得财富和地位的方法,安定天下只是顺便的事。

就像今天经济学中说的“正外部性”一样,属于“无心插柳柳成荫”,有什么可炫耀呢?在孟子心中要成为大丈夫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淫字从水,本意是浸渍、浸润。在“富贵不能淫”中,“淫”有两种解释,一是“过分”,一是“迷惑”。

以“过分”来解释,就是说有了钱、有了地位的人难免觉得自己了不起,觉得自己说得有理,事情做得完美,因此自高自大,看不起没钱的人,贬低没地位的人,容易说话得罪人,做事做过头。有了地位而不仗势欺人,有了钱财而不胡作非为,这才是大丈夫。

以“迷惑”来解释,就是说富贵以后,能不被财富和地位所迷惑,既不被权势熏心变成官迷,也不会见钱眼开变成财迷,而是仍能保持从前的样子,坚持一贯的作风,这就叫“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这才是英雄本色,这才是大丈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17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委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