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庄村的概况

如题所述

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杨氏始祖杨干自山西洪洞县携家迁至此,见此依山傍水,且村东有一千年古刹,是立村之“风水宝地”,遂定居于此,垦荒种地,植桑养蚕,渐成村落,因在小庄之上,故名上庄。清道光年间(1821~1851年),张氏、房氏、刘氏等先后迁入村南小庄。1981年,小庄与上庄合并为上庄行政村。
上庄村位于东都镇东部, 距镇政府驻地3公里,东与南鲍村相接,北临柴汶河,西与沈村相连,南与尚陵村毗邻。
上庄村地处平原、丘陵相接地带,南部为凤凰山石灰岩丘陵,北部为柴汶河冲积平原, 地势南高北低。东西最大距离1公里,南北最大距离3公里。全村现有耕地120公顷,其中村北土地肥沃,称为“麦子囤”。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高粱、谷子、地瓜、蔬菜、黄烟、大豆、花生、棉花。
上庄村交通便利,村北有蒙(阴) 馆(陶)公路,并有汶南煤矿铁路专用线1条;村南有京沪高速公路,距东都火车站(曾名南新泰火车站)仅3公里。
全村现有406户,1583人。全村姓氏有杨、张、房、高、刘、李、朱、成8姓,均为汉族。其中杨氏人口最多,为村内第一大姓,其先祖杨干于明正德年间 (1506~1521年) 迁至此地建村,其后代子孙部分现居于村内,有的迁至临沂市及本市的南鲍、前羊村、吴山、马庄、羊蹄庄、祝福庄、沈村、余粮等数十村。
194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2万元,1978年为110万元,2000年为1100万元,人均收入3650元。一、二、三产业比为10∶46∶44,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入总额210万元,全村纯收入120万元。
该村是泰安市经济百强村之一。该村有光荣革命传统,1947年出支前队50余人,历时48天, 被鲁中军区授予“支前民工模范队”光荣称号。至2001年7月,先后被评为市、镇产业结构调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文化工作等方面的先进单位20余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