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庄村的经济发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28

第一产业 1949年,粮食亩产不足50公斤。1952年,40户农民“自愿结合,记工算帐, 找工找粮”,成立互助组。国家实行“贷购贷销”支援农业,村民购水车6部,增强了抗旱能力。 1956年,成立“前进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村东北河打机井1眼,安锅驼机1部,修水渠400米,北洼至东河地成为水浇田。1958年春,组织全村劳动力挖家西汪泥作肥料。翌年进行家西汪扩容工程,大战100天,投入劳力5000多个,挖土1万余方,建拦水坝1处,改造成为小水库,生产条件显著改善,多次受到上级表彰。
1969年, 张庄煤矿钻井队到村打井,并出资1万余元,安深井泵1台,铺设管道500余米。1974年又在村南打深水井1眼,深280米,扩孔90米,安装潜水泵,并于当年修筑配套道路800余米。 1975年秋冬又相继治理南岭,修大寨田和生产路,并将大渠道至迎风桥大沟段砌碹600余米,填土整成高标准大寨田。1986年,投资2万余元,与上庄煤矿共建支农渠1条, 长2000余米,引地下水浇地,使全村水浇地面积扩大到70余公顷。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1980年亩产120公斤;1988年亩产295公斤;1996年亩产375公斤,总产达16.9万公斤。
1995年以来,全村逐步调整种植结构。特别是1999年以来,先后建冬暖式蔬菜大棚60多个,并发展果品、蔬菜、药材等高效种植,取得了显著效益。
第二产业 建村后,上庄村主要以农桑为主,间有数名贫寒子弟学作瓦工。三四十年代,村内先后建起油坊、酒店。1956年建立了弹制棉花作坊,成立了石工队、砖瓦窑等。1982年分村后,上庄村大力发展村办企业,先后建立起了酱菜厂、综合厂、北河煤矿, 并成立了建筑队、洗选厂、石料厂等。2000年,全村村办企业年产值突破2000万元。
第三产业 上庄村历来有搞加工、服务等传统。解放前即有蒸馍馍、烙锅饼、加工香油、酱油等服务行业。1978年后第三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村民先后购买了70多部运输机械, 并有酒店4处,磨房4处,个体经营摊点40余个,木工铺、爆米花摊点等6处。至2000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260多人,年总收入达1040余万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