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携民渡江主要内容

概括一下主要内容

第四十一回  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

刘表病死,蔡瑁立幼子刘琮为荆州之主。蒯越等人劝刘琮投降曹操,曹操因此得到了荆州。刘备用诸葛亮之谋,弃城而走,火烧新野,击退曹仁部队。

刘备、诸葛亮在新野大败曹军之后,移驻在樊城。曹操亲自率领大军杀奔樊城而来,刘备不忍抛弃跟随多时的百姓。

就派人在城中发布通告:“曹兵将至,孤城不可久守,百姓愿随者,可一同过江。”城中百姓看到后皆宁死相随。刘备便令关羽在江边整顿船只,百姓拖家带口,扶老携幼、号泣而行,两岸哭声不绝。在刘备就要投江自尽。

旁边的人急忙抱住他。 刘备到了南岸,回顾江北,还有无数未渡江的百姓望南招手呼号,刘备急令关羽催船速去渡百姓过江。直到百姓将要渡完,方才上马离去。

扩展资料

该回主要人物简介:

1、刘备,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所以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

但因其始终坚持以德服人的行为准则,受到了海内外名士的尊敬,至有陶谦、刘表等放弃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基业,而是选择将自己的领地徐州、荆州让给刘备统领。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最终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

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其临死前举国托付给诸葛亮的行为被陈寿赞为古今之盛轨,后世众多文艺作品也多以刘备为主角。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之纪念。

2、赵云,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后,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

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

除此之外,赵云于平定益州时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又于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被后世赞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甚至被认为是三国时期的完美人物 。

赵云去世后,于蜀汉景耀四年(261年)被追谥为“顺平候”,其“常胜将军”的形象在后世被广为流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8
  刘备携民渡江主要内容:
  刘备、诸葛亮在新野大败曹军之后,移驻在樊城。曹操为了报仇,分兵八路,亲自率领,杀奔樊城而来。曹军势大,刘备兵微将寡,樊城池浅城薄,诸葛亮料定抵挡不住,便劝刘备放弃樊城,渡过汉水,往襄阳退去。刘备不忍抛弃跟随多时的百姓,就派人在城中遍告:“曹兵将至,孤城不可久守,百姓愿随者,可一同过江。”城中百姓,皆宁死相随。刘备到了南岸,回顾江北,还有无数未渡江的百姓望南招手呼号。刘备急令关羽催船速去渡百姓过江。直到百姓将要渡完,方才上马离去。
  人物简介:
  刘备(公元161年-公元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
第2个回答  2010-03-29
赤壁之战前夕,曹操挥军南下进攻刘备,发生了刘备携民渡江的事。在在下看来,携民渡江绝非如演
义所说的那般简单。
在曹仁进攻新野前,刘备就发诏,让百姓离开新野。这招实在够绝的:首先通过刘备的发诏,就把百
姓被迫逃亡,居所被烧的怨恨转移到曹军上;其次,这些百姓居无定所,只能跟随刘备,依附于刘备,部
分加入刘备军,增加刘备的军事实力。
刘备到达樊城后,为躲避曹军,刘备又带着百姓逃亡。在这之前,曹操就有安民的打算,刘备逃亡后,
城里的百姓绝不会受到伤害,但跟随刘备逃亡,人马拥挤,渡江困难,还会居无定所,会发生什么惨剧可
想而知。如果刘备是仁义之人,怎么会让百姓跟他逃亡呢?
刘备到达襄阳不肯入的原因绝非刘备所说的“本欲保民,反害民也”其原因在于刘棕拒绝让刘备入城
,魏延又在城里混战,刘备军民混杂,城里还有刘棕的军队。在这种混乱的局面下进城,损失巨大,也太
危险。(事实上,如果刘备进城,百姓就不用受长途跋涉之苦,没想到刘备竟说成“本欲保民,反害民也
,吾不入也”)
后来曹军大军赶来,刘备这时候弃百姓不顾,对其名声并无多大影响,所以他可就不顾百姓了,在
张飞的保护下落慌而逃。
虽然带着百姓逃亡会使行军速度减慢,但还是利大于弊的。首先这些百姓跟随刘备逃亡,会失去家园
,一方面使百姓对曹军怨恨加深,为日后扫除荆州曹的势力打好群众基础,另一方面,这些百姓居无定所
,只能跟随刘备,依附于刘备,部分加入刘备军,增加刘备的军事实力。(虽然后来遭遇曹军,百姓不知
去向,刘备到江凌后,失散的百姓闻说刘备‘仁义’之名,必前来相投。)刘备如果不带百姓逃亡,军队
士气的下降可想而知,听到家乡的百姓哭声不觉,军队的士气必大振。最重要的是这让刘备有了“仁义”
之名,这对乱世的诸侯是非常重要的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5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征讨荆州,荆州牧刘表病逝,令其次子刘琮接替荆州牧,刘琮在手下蔡瑁等人的劝说下,将荆州献与曹操,刘备在新野也呆不下去了,只得逃出来,因舍弃不下新野百姓,也怕曹操再次屠城,因此就带上百姓一起转移,渡过长江往襄阳而去,因不受收留,只得再次转战江陵,在途中的长坂坡被曹操派的精骑追上,因此有了当阳之败,最终刘备败走汉津口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44199330.html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0-04-01
赤壁之战前夕,曹操挥军南下进攻刘备,发生了刘备携民渡江的事。在在下看来,携民渡江绝非如演
义所说的那般简单。
在曹仁进攻新野前,刘备就发诏,让百姓离开新野。这招实在够绝的:首先通过刘备的发诏,就把百
姓被迫逃亡,居所被烧的怨恨转移到曹军上;其次,这些百姓居无定所,只能跟随刘备,依附于刘备,部
分加入刘备军,增加刘备的军事实力。
刘备到达樊城后,为躲避曹军,刘备又带着百姓逃亡。在这之前,曹操就有安民的打算,刘备逃亡后,
城里的百姓绝不会受到伤害,但跟随刘备逃亡,人马拥挤,渡江困难,还会居无定所,会发生什么惨剧可
想而知。如果刘备是仁义之人,怎么会让百姓跟他逃亡呢?
刘备到达襄阳不肯入的原因绝非刘备所说的“本欲保民,反害民也”其原因在于刘棕拒绝让刘备入城
,魏延又在城里混战,刘备军民混杂,城里还有刘棕的军队。在这种混乱的局面下进城,损失巨大,也太
危险。(事实上,如果刘备进城,百姓就不用受长途跋涉之苦,没想到刘备竟说成“本欲保民,反害民也
,吾不入也”)
后来曹军大军赶来,刘备这时候弃百姓不顾,对其名声并无多大影响,所以他可就不顾百姓了,在
张飞的保护下落慌而逃。
虽然带着百姓逃亡会使行军速度减慢,但还是利大于弊的。首先这些百姓跟随刘备逃亡,会失去家园
,一方面使百姓对曹军怨恨加深,为日后扫除荆州曹的势力打好群众基础,另一方面,这些百姓居无定所
,只能跟随刘备,依附于刘备,部分加入刘备军,增加刘备的军事实力。(虽然后来遭遇曹军,百姓不知
去向,刘备到江凌后,失散的百姓闻说刘备‘仁义’之名,必前来相投。)刘备如果不带百姓逃亡,军队
士气的下降可想而知,听到家乡的百姓哭声不觉,军队的士气必大振。最重要的是这让刘备有了“仁义”
之名,这对乱世的诸侯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资料:樱木大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