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民渡江文言文翻译

如题所述

1. 刘玄德携民渡江

刘备、诸葛亮在新野大败曹军之后,移驻在樊城。曹操为了报仇,分兵八路,亲自率领,杀奔樊城而来。

曹军势大,刘备兵微将寡,樊城池浅城薄,诸葛亮料定抵挡不住,便劝刘备放弃樊城,渡过汉水,往襄阳退去。刘备不忍抛弃跟随多时的百姓,就派人在城中遍告:“曹兵将至,孤城不可久守,百姓愿随者,可一同过江。”城中百姓,皆宁死相随。刘备令关羽在江边整顿船只。百姓拖家带口,扶老携幼、号泣而行,两岸哭声不绝。刘备在船上见此情景,心中悲恸不已,哭道:“为我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难,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说罢,就要投江自尽。左右急忙抱住,从人见状,莫不痛哭。

刘备到了南岸,回顾江北,还有无数未渡江的百姓望南招手呼号。刘备急令关羽催船速去渡百姓过江。直到百姓将要渡完,方才上马离去。

2. 三国演义 第十三回 诸葛亮火烧新野 刘玄德携民渡江 白话文 概括 谢谢

却说曹操大破吕布于定陶,布乃收集败残军马于海滨,众将皆来会集,欲再与曹操决战,陈宫曰:“今曹兵势大,未可与争。

先寻取安身之地,那时再来未迟。”布曰:“吾欲再投袁绍,何如?”宫曰:“先使人往冀州探听消息,然后可去。”

布从之。且说袁绍在冀州,闻知曹操与吕布相持,谋士审配进曰:“吕布,豺虎也:若得兖州,必图冀州。

不若助操攻之,方可无患。”绍遂遣颜良将兵五万,往助曹操。

细作探知这个消息,飞报吕布。布大惊,与陈宫商议。

宫曰:“闻刘玄德新领徐州,可往投之。”布从其言,竟投徐州来。

有人报知玄德。玄德曰:“布乃当今英勇之士,可出迎之。”

糜竺曰:“吕布乃虎狼之徒,不可收留;收则伤人矣。”玄德曰:“前者非布袭兖州,怎解此郡之祸。

今彼穷而投我,岂有他心!”张飞曰:“哥哥心肠忒好。虽然如此,也要准备。”

玄德领众出城三十里,接着吕布,并马入城。都到州衙厅上,讲礼毕,坐下。

布曰:“某自与王司徒计杀董卓之后,又遭傕、汜之变,飘零关东,诸侯多不能相容。近因曹贼不仁,侵犯徐州,蒙使君力救陶谦,布因袭兖州以分其势;不料反堕奸计,败兵折将。

今投使君,共图大事,未审尊意如何?”玄德曰:“陶使君新逝,无人管领徐州,因令备权摄州事。今幸将军至此,合当相让”遂将牌印送与吕布。

吕布却待要接,只见玄德背后关、张二公各有怒色。布乃佯笑曰:“量吕布一勇夫,何能作州牧乎?”玄德又让。

陈宫曰:“强宾不压主,请使君勿疑。”玄德方止。

遂设宴相待,收拾宅院安下。次日,吕布回席请玄德,玄德乃与关、张同往。

饮酒至半酣,布请玄德入后堂,关、张随入。布令妻女出拜玄德。

玄德再三谦让。布曰:“贤弟不必推让。”

张飞听了,瞋目大叱曰:“我哥哥是金枝玉叶,你是何等人,敢称我哥哥为贤弟!你来!我和你斗三百合!”玄德连忙喝住,关公劝飞出。玄德与吕布陪话曰:“劣弟酒后狂言,兄勿见责。”

布默然无语。须臾席散。

布送玄德出门,张飞跃马横枪而来,大叫:“吕布!我和你并三百合!”玄德急令关公劝止。 次日,吕布来辞玄德曰:“蒙使君不弃,但恐令弟辈不能相容。

布当别投他处。”玄德曰:“将军若去,某罪大矣。

劣弟冒犯,另日当令陪话。近邑小沛,乃备昔日屯兵之处。

将军不嫌浅狭,权且歇马,如何?粮食军需,谨当应付。”吕布谢了玄德,自引军投小沛安身去了。

玄德自去埋怨张飞不题。

3. 刘备携民渡江解析

笼络人心、一统天下 刘备就是一个假仁假义的家伙,携民渡江根本就是他的一个阴谋。

表面上看刘备仁德宽厚,与老百姓同生共死。实际上这是刘备的用老百姓做肉盾的方法。

为什么用老百姓做肉盾?因为在政治军事斗争中正义的旗帜是不能丢弃的东西,谁都知道杀戮百姓是非常邪恶与不义的,先前的董卓就是最好的例子: (卓)自此每夜入宫,奸淫宫女,夜宿龙床。尝引军出城,行到阳城地方,时当二月,村民社赛,男女皆集。

卓命军士围住,尽皆杀之,掠妇女财物,装载车上,悬头千余颗于车下,连轸还都,扬言杀贼大胜而回;于城门外焚烧人头,以妇女财物分散众军。 如果曹操为了追捕刘备而对百姓大开杀戒,那么自己无疑就被戴上了屠戮百姓 残暴不仁 祸国殃民的种种大帽子,而且极有可能成为第二个董卓,成为众矢之的,被天下诸侯找到围攻的接口,而朝中的反对派也会趁机发难。

所以利用百姓来做肉盾虽是一步险棋,但刘备却是瞧准才走的。他赌的就是曹操不会让自身和董卓划上等号惹来无穷的后患为代价来换刘备的人头。

逃到江边的刘备呢? 云长追赶十数里,即回军保护玄德等到汉津,已有船只伺候,云长请玄德并甘夫人、阿斗至船中坐定。云长问曰:“二嫂嫂如何不见?”玄德诉说当阳之事。

云长叹曰:“曩日猎于许田时,若从吾意,可无今日之患。”玄德曰:“我于此时亦‘投鼠忌器’耳。”

正说之间,忽见江南岸战鼓大鸣,舟船如蚁,顺风扬帆而来。玄德大惊。

船来至近,只见一人白袍银铠,立于船头上大呼曰:“叔父别来无恙!”小侄得罪。”玄德视之,乃刘琦也。

琦过船哭拜曰:“闻叔父困于曹操,小侄特来接应。”玄德大喜,遂合兵一处,放舟而行。

在船中正诉情由,江西南上战船一字儿摆开,乘风唿哨而至,刘琦惊曰:“江夏之兵,小侄已尽起至此矣。今有战船拦路,非曹操之军,即江东之军也,如之奈何?”玄德出船头视之,见一人纶巾道服,坐在船头上,乃孔明也,背后立着孙乾。

玄德慌请过船,问其何故却在此。孔明曰:“亮自至江夏,先令云长于汉津登陆地而接。

我料曹操必来追赶,主公必不从江陵来,必斜取汉津矣;故特请公子先来接应,我竟往夏口,尽起军前来相助。”玄德大悦,合为一处,商议破曹之策。

孔明曰:“夏口城险,颇有钱粮,可以久守。请主公且到夏口屯住。

公子自回江夏,整顿战船,收拾军器,为掎角之势,可以抵当曹操。若共归江夏,则势反孤矣。”

刘琦曰:“军师之言甚善。但愚意欲请叔父暂至江夏;整顿军马停当,再回夏口不迟。”

玄德曰:“贤侄之言亦是。”遂留下云长,引五千军守夏口。

玄德、孔明、刘琦共投江夏。

4. 携民渡江的详细资料

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对携民渡江一事是这样描述的:

却说张飞因关公放了上流水,遂引军从下流杀将来,截住曹仁混杀。忽遇许褚,便与交锋;许褚不敢恋战,夺路走脱。张飞赶来,接着玄德、孔明,一同沿河到上流。刘封、糜芳已安排船只等候,遂一齐渡河,尽望樊城而去,孔明教将船筏放火烧毁。却说曹仁收拾残军,就新野屯住,使曹洪去见曹操,具言失利之事。操大怒曰:“诸葛村夫,安敢如此;”催动三军,漫山塞野,尽至新野下寨。传令军士一面搜山,一面填塞白河。令大军分作八路,一齐去取樊城。刘晔曰:“丞相初至襄阳,必须先买民心,今刘备尽迁新野百姓入樊城,若我兵径进,二县为齑粉矣;不如先使人招降刘备。备即不降,亦可见我爱民之心;若其来降,则荆州之地,可不战而定也。”操从其言,便问:“谁可为使?”刘晔曰:“徐庶与刘备至厚,今现在军中,何不命他一往?”操曰:“他去恐不复来。”晔曰:“他若不来,贻笑于人矣。丞相勿疑。”操乃召徐庶至,谓曰:“我本欲踏平樊城,奈怜众百姓之命。公可往说刘备:如肯来降,免罪赐爵;若更执迷,军民共戮,玉石俱焚。吾知公忠义,故特使公往。愿勿相负。”

徐庶受命而行。至樊城,玄德、孔明接见,共诉旧日之情。庶曰:“曹操使庶来招降使君,乃假买民心也,今彼分兵八路,填白河而进。樊城恐不可守,宜速作行计。”玄德欲留徐庶。庶谢曰:“某若不还,恐惹人笑。今老母已丧,抱恨终天。身虽在彼,誓不为设一谋,公有卧龙辅佐,何愁大业不成。庶请辞。”玄德不敢强留。

徐庶辞回,见了曹操,言玄德并无降意。操大怒,即日进兵。玄德问计于孔明。孔明曰:“可速弃樊城,取襄阳暂歇。”玄德曰:“奈百姓相随许久,安忍弃之?”孔明曰:“可令人遍告百姓:有愿随者同去,不愿者留下。”先使云长往江岸整顿船只,令孙乾、简雍在城中声扬曰:“今曹兵将至,孤城不可久守,百姓愿随者,便同过江。”两县之民,齐声大呼曰:“我等虽死,亦愿随使君!”即日号泣而行。扶老携幼,将男带女,滚滚渡河,两岸哭声不绝。玄德于船上望见,大恸曰:“为吾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难,吾何生哉!”欲投江而死,左右急救止。闻者莫不痛哭。船到南岸,回顾百姓,有未渡者,望南而哭。玄德急令云长催船渡之,方才上马。

行至襄阳东门,只见城上遍插旌旗,壕边密布鹿角,玄德勒马大叫曰:“刘琮贤侄,吾但欲救百姓,并无他念。可快开门。”刘琮闻玄德至,惧而不出。蔡瑁、张允径来敌楼上,叱军士乱箭射下。城外百姓,皆望敌楼而哭。城中忽有一将,引数百人径上城楼,大喝:“蔡瑁、张允卖国之贼!刘使君乃仁德之人,今为救民而来投,何得相拒!”众视其人,身长八尺,面如重枣;乃义阳人也,姓魏,名延,字文长。当下魏延轮刀砍死守门将士,开了城门,放下吊桥,大叫:“刘皇叔快领兵入城,共杀卖国之贼!”张飞便跃马欲入,玄德急止之曰:“休惊百姓!”魏延只管招呼玄德军马入城。只见城内一将飞马引军而出,大喝:“魏延无名小卒,安敢造乱!认得我大将文聘么!”魏延大怒,挺枪跃马,便来交战。两下军兵在城边混杀,喊声大震。玄德曰:“本欲保民,反害民也!吾不愿入襄阳!”孔明曰:“江陵乃荆州要地,不如先取江陵为家。”玄德曰:“正合吾心。”于是引着百姓,尽离襄阳大路,望江陵而走。襄阳城中百姓,多有乘乱逃出城来,跟玄德而去。魏延与文聘交战,从已至未,手下兵卒皆已折尽。延乃拨马而逃,却寻不见玄德,自投长沙太守韩玄去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