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小数乘小叔的原理

如题所述

推荐一篇教学设计供参考:
[教学内容]
教材第86~87页例1、“试一试”以及相应的练习十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能正确计算相应的式题.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熟练地进行笔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小数末尾的0的处理方法。
[教学说明]
  1、出示现代小区的外景图,引出例题。
  2、出示例题,先让学生看图提问题,再引出例题的问题,让学生尝试独立完成例题的计算,集体讲解时依次在课件上出示。
  3、一组口算题练习。
  4、教学“试一试”,出示例题的图。
  5、出示书上几组习题,让学生在习题中巩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每位同学家里的生活条件也随之改变,不少的同学都住进了风景优美的住宅小区。现在,老师想采访一下,你家的住房面积有多大?你的小房间面积又有多大呢?(出示例1情境图)我们看,这是小明同学房间的平面图。
师:从图中,你能搜集到哪些信息?
生:图中有一个房间和一个阳台。
生:房间的长是3.6米,宽是2.8米。阳台的长是2.8米,宽是1.15米。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根据房间的长3.6米,宽2.8米,可以求房间的面积有多大?同样的根据阳台的长2.8米,宽1.15米可以求阳台的面积有多大?
师:下面我们先解决第一个问题,求房间的面积有多大?
师:请观察,房间是什么形状的?要求房间的面积,就是求什么图形的面积?
生:房间是一个长方形,要求房间的面积,就是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师:求长方形的面积,需要找哪些条件?
生:需要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
师:对,你认为算式怎么样列?
生:我觉得算式应该这样来列:3.6×2.8=
【设计意图:从计算小明“房间的面积”这个生活原型引入,突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安排,既复习了已有的知识,激活了新知的生长点,又引出了小数乘小数的新的数学问题,给计算教学增添了浓郁的现实意义。】
  二.引导探究
师:根据算式,请你估计一下房间的面积大约是多少?你是怎样估计的?
生:我是这样估算的,把3.6看作3,2.8看作3,3×3=9,所以,这个房间的面积约是9平方米,但比9平方米大。
师:有和他不一样的吗?谁来说说。
生:我估算的方法与他不一样,我是这样估算的,把3.6看作4,2.8看作3,4×3=12,这个房间的面积约是12平方米,但比12平方米要小一点,

师:房间的面积在什么范围内?
生:房间的面积在9平方米和12平方米之间。
师:如果每平方米房子要付6000元,你认为这样估计分别要付多少钱?
生:根据刚才的估算,这个房间要付约54000元,或是72000元,但要比72000元少一点。
师:54000元和72000元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差多少?给少了开发商不愿意,给多了我们又不愿意。要想双方都不吃亏,怎么办?
生:用竖式准确的计算出这个房间的面积。
【设计意图:在竖式计算之前先估一估,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在不要求精确结果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估算方法很快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估算也对笔算得到的结果起到了预测和监控作用。】
师:同学们看,这道题是两个什么数相乘?
生:是小数乘小数(教师板书课题)
师:小数乘小数和前面学的乘法有什么不一样?
生:我们在前面学的是小数乘整数
师:回想小数乘整数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小数乘整数我们是这样算的,先转化成整数乘法,再点上小数点。
师:你说得很好,那么,这道小数乘小数的题你想怎样算?打开随堂本,自己先试一试。写好的小组内交流,你是怎么算的?(待同学们算好,组内交流后,指导回答)
  生:我们组是这样算的,先列竖式,把3.6扩大10倍看作36,把2.8扩大10看作28,算出36×28的积后,再把1008缩小100倍后就得出了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板书)
  师:谁能再说一说,第一个箭头上的×10表示什么意思?第二个,第三个呢?
  师:大家刚才说的真好,在计算小数乘法时,我们可以先看作整数乘,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就扩大了100倍,右边蓝色方框里看作整数乘的过程我们一般放在心里,不写出来。方法你掌握了吗?
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组口算题,想不想试一试?(指名读题,你想说哪一题?自己选择。指名口答。)  
师:大家都能这么快的口算出结果,真了不起,老师想知道你是怎样很快口算出结果的?(略)
【设计意图:最现实的教学起点是学生认知上的困惑与矛盾。学生根据以往小数乘整数的经验,能够凭借直觉判断小数乘小数也能转化成整数乘法进行。然而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后如何回到小数乘法的积,是学生的思维困惑处,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呈现推理图,让学生思考虚线框里的箭头及提示算式的意思,扶着学生一步步完成整个推理过程。适时的口算练习,又为这一思维过程起到了一个推动作用。】
  三、自主发现
  师:刚才我们计算出了小明房间的面积,小明还有一个漂亮的小阳台,它的面积又是多少平方米呢?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能算出来。打开书完成填空。指名两人板演。写好的同学小组里交流,你是怎样做的。
  (1)汇报,你是怎样做的?
  (2)结果是3.220,为什么等号后面写3.22?怎样化简?为什么可以这样化简?指名说,谁能再来说一遍给老师听。
小结:老师明白了,他是先看一个因数扩大10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就扩大100倍,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三位,点上小数点。是3.220。再把小数末尾的0舍去。这样比较简便,我说的对吗?
  师:例1的结果是两位小数,试一试的结果是三位小数,老师有困惑了,小数乘小数,积的小数位数是怎样确定的呢?想不想帮老师解决这个难题?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出示讨论题)指名读题。
  (1)例题中的两个因数分别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
  (2)“试一试”中的两个因数分别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
  (3)通过比较,你发现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师:通过讨论交流,我们能不能总结一下,这类小数乘小数的题应该怎样计算?在小组里概括一下方法。先怎么做的,再怎么做的。
生1:小数乘小数,先按整数乘法进行计算。
生2: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结论。老师用红色标出最重要的地方。再请同学们把方法默记一遍。)
【设计意图:探索之后应是发现与提升。通过比较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自然发现积里点小数点的操作方法。随后归纳概括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巩固练习.
  1、你能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吗?打开书,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1)指名口答
  (2)小数点为什么点在这里?
  2、过渡: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了,下面请大家来当一回小老师,批改一下这位同学的作业。先看对不对?错在哪里呢?请你在旁边帮他改正过来。看书上89页第2题。
  重点第2小题,7.38是两位小数啊?哪里错了呢?让学生说出: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0划去。
  3、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小数乘小数,大家都能熟练的进行口算与判断,其实生活中有很多情况下也要运用小数乘小数的方法。下面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种西服面料,每米的售价58.5米,买这样的面料5.2米,应付多少元?(先估计得数,再计算)
  (1)默读题目。
  (2)首先请同学们估一估,大约要付多少元?你是怎样估的?
  (3)结果是不是300元左右呢?在随堂本上列式解答。
  (4)指名一人口答。
五、当堂检测
补充习题第60页。
【设计意图:这里既有突出重点方法的专项练习、基本练习,又有运用方法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希望通过一系列有层次的练习活动,实现计算教学中的基础性和发展性的和谐统一。】
  六、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反思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新课即将结束时,引导学生回顾与反思方法与技能的获得过程,能帮助学生提升转化这一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丰富学生的体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