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诸佛子:佛家认为人类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

上帝造人和进化论不是我想要的结果,阿弥陀佛!

佛陀在《起世经》、《大楼炭经》中告诉我们,人类来自光音天,也就是光音天福薄的众生福报享尽,转生于地球。

人类的起源

【光音天】
(界名)新称极光净天。旧称光音天。色界第二禅之终天也。此天绝音声,欲语时,自口发净光而为言语之要,故名光音。大火灾破坏至色界之初禅天时,下界之众生尽集此天处,待世界再成后至成劫之初,自此天起金色之云而注大洪雨以造初禅天以下至地狱之世界,待世界已成,此天众之福薄者渐渐下生,乃至至地狱界尽见众生(此就大火灾言耳,若大水灾大风灾时,此天处亦破坏,故犹于其上之天处为此事),为胎藏界曼陀罗外金刚院之一众,出此天之众生。玄应音义三曰:‘阿波会二天,此云光音天,亦言极光净天,第二禅第三天也。’经律异相一曰:‘光音天,依品云光曜天,语言口出净光无边。’名义集二曰:‘光音,口绝言音,光当语故。’佛祖统纪三十一曰:‘光音天无觉观语言,以光当语,又此天语时口出净光。’

FROM:【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长阿含经》节录
天地始终。劫尽坏时。众生命终皆生光音天。自然化生。以念为食。光明自照。神足飞空。其后此地尽变为水。无不周遍。当于尔时。无复日月星辰。亦无昼夜年月岁数。唯有大冥。其后此水变成大地。光音诸天福尽命终。来生此间。虽来生此。犹以念食。神足飞空。身光自照。于此住久。各自称言。众生。众生。其后此地甘泉涌出。状如酥蜜。彼初来天性轻易者。见此泉已。默自念言。此为何物。可试尝之。即内指泉中。而试尝之。如是再三。转觉其美。便以手抄自恣食之。如是乐着。遂无厌足。其余众生复效食之。如是再三。复觉其美。食之不已。其身转粗。肌肉坚[革*昂]。失天妙色。无复神足。履地而行。身光转灭。天地大冥。

大冥之后。必有日月星像现于虚空。然后方有昼夜晦明.日月岁数。尔时。众生但食地味。久住世间。其食多者。颜色粗丑。其食少者。色犹悦泽。好丑端正。于是始有。其端正者。生憍慢心。轻丑陋者。其丑陋者。生嫉恶心。憎端正者。众生于是各共忿诤。是时甘泉自然枯涸。其后此地生自然地肥。色味具足。香洁可食。是时众生复取食之。久住世间。其食多者。颜色粗丑。其食少者。色犹悦泽。其端正者。生憍慢心。轻丑陋者。其丑陋者。生嫉恶心。憎端正者。众生于是各共诤讼。是时地肥遂不复生。

其后此地复生粗厚地肥。亦香美可食。不如前者。是时众生复取食之。久住世间。其食多者。色转粗丑。其食少者。色犹悦泽。端正丑陋。迭相是非。遂生诤讼。地肥于是遂不复生。其后此地生自然粳米。无有糠糩。色味具足。香洁可食。是时众生复取食之。久住于世。便有男女。互共相视。渐有情欲。转相亲近。其余众生见已。语言。汝所为非。汝所为非。即排摈驱遣出于人外。过三月已。然后还归。

昔所非者。今以为是。时。彼众生习于非法。极情恣欲。无有时节。以惭愧故。遂造屋舍。世间于是始有房舍。玩习非法。淫欲转增。便有胞胎。因不净生。世间胞胎始于是也。时。彼众生食自然粳米。随取随生。无可穷尽。时。彼众生有懈惰者。默自念言。朝食朝取。暮食暮取。于我劳勤。今欲并取。以终一日。即寻并取。于后等侣唤共取米。其人答曰。我已并取。以供一日。汝欲取者。自可随意。彼人复自念言。此人黠慧。能先储积。我今亦欲积粮。以供三日。其人即储三日余粮。有余众生复来语言。可共取米。答言。吾已先积三日余粮。汝欲取者可往自取。彼人复念。此人黠慧。先积余粮。以供三日。吾当效彼。积粮以供五日。即便往取。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四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七日品第四十之一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众多比丘食后皆集普会讲堂。作如是论议。此须弥山极为广大。非众山之所及。甚奇。甚特。高广极峻。如是。不久当复坏败。无有遗余。依须弥山更有大山。亦复坏败

尔时。世尊以天耳闻众多比丘而作是论。即从座起。往至彼讲堂所。即就坐。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在此为何等论。欲何所施行

诸比丘对曰。诸人集此。论其法事。向所论说。皆自如法

世尊告曰。善哉。比丘。汝等出家正应法论。亦复不舍贤圣默然。所以然者。若比丘集聚一处。当施行二事。云何为二。一者当共法论。二者当贤圣默然。汝等论此二事。终获安隐。不失时宜。汝等向者。作何等如法之义

诸比丘对曰。今众多比丘来集此堂。作如是论议。甚奇。甚特。此须弥山极高广大。然此须弥山如是不久当复败坏。及诸四面铁围山亦当如是坏败。向者。集此作如法论也

世尊告曰。汝等欲闻此世间境界坏败之变乎

诸比丘白佛言。今正是时。唯愿世尊以时演说。使众生之类心得解脱

世尊告诸比丘曰。汝等善思念之。藏在心怀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尔时。诸比丘从佛受教

世尊告曰。须弥山者极为广大。非众山所及。若比丘欲知须弥山。出水上高八万四千由旬。入水亦深八万四千由旬。然须弥山四种宝所造。金.银.水精.琉璃。又有四角。亦四种所造。金.银.水精.琉璃。金城银郭。银城金郭。水精城琉璃郭。琉璃城水精郭。然须弥山上有五种天在彼居止。皆由宿缘而住彼间。云何为五。所谓彼银城中。有细脚天在彼居止。彼金城中。有尸利沙天在彼居止。水精城中。有欢悦天在彼居止。琉璃城中。有力盛天在彼居止。金.银城中间。毗沙门天王在彼居住。将诸阅叉不可称计。金城.水精城中间。有毗留博叉天王。将诸龙神在彼居止。水精城.琉璃城中间。有毗留勒叉天王在彼居止。琉璃城.银城中间。有提头赖吒天王在彼居止

比丘当知。须弥山下有阿须伦居止。若阿须伦欲与三十三天共斗时。先与细脚天共斗。设得胜。复至金城与尸利沙天共斗。已胜尸利沙天。复至水精城与欢悦天共斗。已胜彼。复至琉璃城。已胜彼天。便共三十三天共斗

比丘当知。须弥山顶三十三天在彼居止。昼夜照明。光自相照。故致此耳。依须弥山日月流行。日天子城郭纵广五十一由旬。月天子城郭纵广三十九由旬。最大星纵广一由旬。最小星纵广二百步。须弥山顶东.西.南.北。纵广八万四千由旬。近须弥山南有大铁围山。长八万四千里。高八万里。又此山表。有尼弥陀山围彼山。去尼弥陀山。复有山名佉罗山。去此山。复更有山名俾沙山。去此山。复更有山名马头山。复更有山名毗那耶山。次毗那耶有山名铁围大铁围山

铁围中间有八大地狱。一一地狱有十六隔子。然彼铁围山于阎浮里地多所饶益。阎浮里地设无铁围山者。此间恒当臭处。铁围山表有香积山。香积山侧有八万四千白象王。止住彼间。各有六牙。金银校饰。彼香山中有八万四千窟。诸象在彼居止。皆金.银.水精.琉璃所造。最上象者。释提恒因躬自乘之。最下者。转轮圣王乘之。香积山侧有摩陀池水。皆生优钵莲华.拘牟头华。然彼诸象掘根而食。摩陀池水侧复有山名优阇伽罗。然彼山皆生若干种草木。鸟狩虫蠡悉在彼间。依彼山。皆有神通得道之人而往彼间。次复有山名般荼婆。次复有山名耆阇崛山。此是阎浮里地所依之处

比丘当知。或有是时。若此世间欲坏败时。然天不降雨。所种生苗不复长大。诸有小河泉源皆悉枯竭。一切诸行皆归无常。不得久住。比丘当知。或有是时。此四大驶河。所谓恒伽.私头.死陀.婆叉。亦复枯竭而无遗余。如是。比丘。无常百变正谓此耳

比丘。或有是时。若此世间有二日出时。是时百草树木皆悉凋落。如是。比丘。无常变易。不得久停。是时诸泉源小水皆悉枯竭。比丘当知。若二日出时。尔时四大海水百由旬内皆悉枯竭。渐渐至七百由旬。水自然竭

比丘当知。若世间三日出现时。四大海水千由旬内。水自然竭。渐渐乃至七千由旬。水自然竭

比丘当知。若四日出现世时。四大海水深千由旬在。如是。比丘。一切诸行皆悉无常。不得久住

比丘当知。或有是时。若世间有五日出时。是时四大海水。余有七百由旬水。渐渐至百由旬。比丘当知。若五日出时。是时海水一由旬在。渐渐水竭而无遗余。若五日出时。余正有七尺水在。五日出时。海水尽竭无有遗余。比丘当知。一切行无常。不得久住

比丘当知。或有是时。六日出时。此地厚六万八千由旬皆悉烟出。须弥山亦渐渐融坏。若六日出时。此三千大千国土皆悉融坏。犹如陶家烧瓦器也。是时。三千大千刹土。亦复如是。洞然火出。靡不周遍。比丘当知。若六日出时。八大地狱亦复消灭。人民命终。依须弥山五种之天。亦复命终。三十三天.艳天。乃至他化自在天。亦复命终。宫殿皆空。若六日出时。是时须弥山及三千大千刹土。皆悉洞然而无遗余。如是。比丘。一切行无常。不得久住

比丘当知。或有是时。若七日出。是时此地虽厚六万八千由旬及三千大千刹土皆悉火起。若复七日出时。此须弥山渐渐融坏。百千由旬自然崩落。永无有余。亦复不见尘烟之分。况见灰乎。是时。三十三天。乃至他化自在天宫殿。皆悉火然。此间火炎乃至梵天上。新生天子在彼天宫者。由来不见劫烧。见此炎光。普怀恐惧。畏为火所烧。然彼旧生天子等曾见劫烧。便来慰劳后生天子。汝等勿怀恐惧。此火终不来至此间。比丘当知。七日出时。从此间至六天。乃至三千大千刹土。悉为灰土。亦无形质之兆。如是。比丘。一切行无常。不可久保。皆归于尽。尔时。人民命终。尽生他方刹土。若生天上。设复地狱中众生宿罪已毕。生天上.若他方刹土。设彼地狱众生罪未毕者。复移至他方刹土。比丘当知。若七日出时。无复日月光明星宿之兆。是时日月已灭。无复昼夜。是谓。比丘。由缘报故。致此坏败

比丘复当知。劫还成就时。或有是时。火还自灭。虚空之中有大云起。渐渐降雨。是时。此三千大千刹土。水遍满其中。水乃至梵天上。比丘当知。是时此水渐渐停住而自消灭。复有风起名曰随岚。吹此水聚着一处。是时。彼风起千须弥山.千只弥陀山.千尼弥陀山.千佉罗山.千伊沙山.千毗那山.千铁围山.千大铁围山。复生八千地狱。复生千马头山.千香积山.千般荼婆山.千优阇伽山.千阎浮提.千瞿耶尼.千弗于逮.千郁单曰。复生千海水。复生千四天王宫.千三十三天.千艳天.千兜术天.千化自在天.千他化自在天

比丘当知。或有是时。水灭地复还生。是时。地上自然有地肥。极为香美。胜于甘露。欲知彼地肥气味。犹如甜蒲桃酒。比丘当知。或有此时。光音天自相谓言。我等欲至阎浮提。观看彼地形还复之时。光音天子来下世间。见地上有此地肥。便以指尝着口中而取食之。是时。天子食地肥多者。转无威神。又无光明。身体遂重而生骨肉。即失神足。不复能飞。又彼天子食地肥少。身体不重。亦复不失神足。亦能在虚空中飞行

是时。天子失神足者。皆共呼哭自相谓言。我等今日极为穷厄。复失神足。即住世间。不能复还天上。遂食此地肥。各各相视颜色。彼时天子欲意多者。便成女人。遂行情欲。共相娱乐。是谓。比丘。初世成时。有此淫法。流布世间。是旧常之法。女人必出于世。亦复旧法非适今也。是时。余光音天见此天子以堕落。皆来呵骂而告之曰。汝等何为行此不净之行。是时。众生复作是念。我等当作方便。宜共止宿。使人不见。转转作屋舍。自覆形体。是谓。比丘。有此因缘。今有屋舍

比丘当知。或有是时。地肥自然入地。后转生粳米。极为鲜净。亦无皮表。极为香好。令人肥白。朝收暮生。暮收朝生。是谓。比丘。尔时始有此粳米之名生。比丘。或有是时。人民懈怠不勤生活。彼人便作是念。我今何为日日收此粳米。应当二日一收。是时。彼人二日一收粳米。尔时。人民展转怀妊。由此转有生分

复有众生语彼众生言。我等共取粳米。是时。彼人报曰。吾以取二日食粮。此人闻已。复生此念。我当储四日食粮。即时办四日食粮。复有众生语彼众生。可共相将外收粳米。此人报曰。吾以收四日食粮。彼人闻已。便生此念。吾当办八日食粮。即办八日食储。尔时。彼粳米更不复生

是时。众生各生此念。世间有大灾患。今此粳米遂不如本。今当分此粳米。即时分粳米。尔时众生复生此念。我今可自藏粳米。当盗他粳米。是时。彼众生自藏粳米。便盗他粳米。彼主见盗粳米。语彼人曰。汝何故取吾粳米。今舍汝罪。后莫更犯。尔时。世间初有此盗心。是时。复有众生闻此语。复自生念。我今可藏此已粳米。当盗他粳米。是时。彼众生便舍己物。而取他物。彼主见已。语彼人曰。汝今何为取我粳米乎。然彼人默然不对。是时。物主即时手拳相加。自今已后。更莫相侵

是时。众多人民闻众生相盗。各共运集。自相谓言。世间有此非法。各共相盗。今当立守田人。使守护田。其有众生聪明高才者。当立为守田主。是时。即选择田主而语之曰。汝等当知世间有此非法窃盗。汝今守田当雇其直。诸人民来取他粳米者。即惩其罪。尔时。即安田主。比丘当知。尔时。其守田者。号为刹利种。皆是旧法。非为非法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始有刹利种 姓中之上者

聪明高才人 天人所敬待

尔时。其有人民侵他物者。是时刹利取惩罚之。然复彼人不改其[亿-音+(夫*夫)]。故复犯之。是时刹利之主敕作刀杖。取彼人而枭其首。尔时。世间初有此杀生。是时。众多人民闻此教令。其有窃盗粳米者。刹利主即取杀之。皆怀恐惧。衣毛皆竖。各作草卢于中坐禅。修其梵行。而一其心。舍离家业.妻子.儿妇独静其志。修于梵行。因此已来。而有婆罗门之名姓。是时。便有此二种姓出现世间

比丘当知。彼时由盗故便有杀生。由杀故便有刀杖。是时。刹利主告人民曰。其有端政高才者。当使统此人民。又告之曰。其有人民窃盗者。使惩其罪。尔时。便有此毗舍种姓。出现于世

尔时。多有众生便生此念。今日众生之类各共杀生。皆由业之所致也。今可来往周旋以自生活。尔时。便有首陀罗种姓。出现世间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初有刹利种 次有婆罗门

第三名毗舍 次复首陀姓

有此四种姓 渐渐而相生

皆是天身来 而同为一色

比丘当知。尔时。有此杀.盗心。无复有此自然粳米

尔时。便有五种谷子。一者根子。二者茎子。三者枝子。四者华子。五者果子。及余所生之种子。是谓五种之子。皆是他方刹土风吹使来。取用作种以此自济。如是。比丘。世间有此瑞应。便有生.老.病.死。致使今日有五盛阴身。不得尽于苦际。此名为劫成败时之变易也。吾与汝说。诸佛世尊常所应行。今尽与汝说之。当乐闲居静处。当念坐禅。勿起懈怠。今不精诚。后悔无益。此是我之教诲也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阿毗达磨俱舍论》节录
〖唐 玄奘译〗
劫初时人皆如色界。故契经说。劫初时人有色意成。肢体圆满诸根无缺。形色端严身带光明。腾空自在饮食喜乐长寿久住。有如是类地味渐生。其味甘美其香郁馥。时有一人禀性耽味。嗅香起爱取尝便食。余人随学竞取食之。尔时方名初受段食。资段食故身渐坚重。光明隐没黑暗便生。日月众星从兹出现。由渐耽味地味便隐。从斯复有地皮饼生。竞耽食之。地饼复隐。尔时复有林藤出现。竞耽食故林藤复隐。有非耕种香稻自生。众共取之以充所食。此食粗故残秽在身为欲蠲除便生二道。因斯遂有男女根生。由二根殊形相亦异。宿习力故便相瞻视。因此遂生非理作意。欲贪鬼魅惑乱身心。失意猖狂行非梵行。人中欲鬼初发此时。尔时诸人随食早晚随取香稻无所贮积。后时有人禀性懒惰。长取香稻贮拟后食。余人随学渐多停贮。由此于稻生我所心。各纵贪情多收无厌。故随收处无复再生。遂共分田虑防远尽。于己田分生吝护心。于他分田有怀侵夺。劫盗过起始于此时。为欲遮防共聚详议。铨量众内一有德人。各以所收六分之一。雇令防护封为田主。因斯故立刹帝利名。大众钦承恩流率土。故复名大三末多王。自后诸王此王为首。时人或有情厌居家。乐在空闲精修戒行。因斯故得婆罗门名。后时有王贪吝财物。不能均给国土人民。故贫匮人多行贼事。王为禁止行轻重罚。为杀害业始于此时。时有罪人心怖刑罚。覆藏其过异想发言。虚诳语生此时为首。

生死书注:唐玄奘翻译的俱舍论中,描述了日月星辰的最初出现,也描述了大小便器官、男女、性行为、积蓄、吝啬、管理者、持戒修行、偷盗、杀人、谎言的最初出现情况。

南无阿弥陀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4-15
如果说:人类从光音天而来.那么.光音天又是从何而来?
如果说:人是上帝创造而来.那么.上帝又是从何而来?
如果说:人类是从进化而来.那么.能进化的那个物体.又是从何而来?

各种宗教或哲学.都无法解答到根源.
只有佛教的回答最圆满:般若空性.
也就是说:人类和万物等.根本不存在.当然也就谈不上从何而来.
这样一来.就解答到根源了.无法再问了.
所以.佛教才是最彻底的理论.

有人问:我明确的看到了人类的存在.佛怎么说不存在呢?
回答:佛教是”般若空性”.而不是”顽固空性”.
只有顽固空性.才看不到人类的存在.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4-15
人就是神造的,神的存在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是藉着所造之物,教人无可推诿。这是一种高于人类智慧的智慧。
第3个回答  2010-04-15
地球第一个人类是从光音天降下。
其他时代,有些是外星人所造。
第4个回答  2010-04-15
人是自然界的产物 人生只是自然的一个过程。阿弥陀佛!

参考资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