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open(/www/wwwroot/www.wendadaohang.com/data/md5_content_title/0e/0e561b739c01cd8c3d9216dfa41af5e9.txt):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www.wendadaohang.com/inc/function.php on line 2468

Warning: flock() expects parameter 1 to be resource, bool given in /www/wwwroot/www.wendadaohang.com/inc/function.php on line 2469

Warning: fclose() expects parameter 1 to be resource, bool given in /www/wwwroot/www.wendadaohang.com/inc/function.php on line 2475
七下科学期中复习资料 - 99问答网

七下科学期中复习资料

七年级下册期中复习资料。~~~~~~~~快(⊙o⊙)哦!!!!!!!!!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1.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它具有冷热觉、触觉、痛觉等多种感觉功能。对热觉最敏感的部位在手背,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在指尖。
2. 嗅觉的特点:①长时间处于某种味道的环境中,会因为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疲劳)而闻不出这种味道;②嗅觉敏感的程度因年龄,动物种类和气味种类等的不同而不同。
3. 嗅觉的形成:气味→嗅觉神经末梢(接收刺激)→嗅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嗅觉)
4. 舌的表面有许多小凸点,内藏味蕾,里面有许多味觉细胞,能感受各种不同的物质刺激,对液态物质刺激特别敏感。舌头的不同部位对味道的敏感性不同。对苦味最敏感的区域是舌根,对甜味最敏感的区域是舌尖,对酸味最敏感的区域是舌侧的后半部分,对咸味最敏感的区域是舌侧的前半部分。
5. 味觉的形成:食物→口腔(食物中的化学物质溶于唾液)→味觉细胞(接受刺激)→味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味觉)
6. 味觉和嗅觉是同时工作的,所以感冒是嗅觉的灵敏度降低,味觉的灵敏度也会降低。
7. 能引起人的听觉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人的听觉与人的年龄有关,年龄越大,听觉的能力越弱。人耳可分为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鼓室、咽鼓管);内耳(耳蜗、半规管、前庭)三部分。
8. 耳的主要功能有听觉和保持身体平衡两个方面。位觉感受器在前庭和半规管中。
9. 听觉的形成过程: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将声波扩大并传导)→耳蜗(听觉感受器将声音信息通过听神经传到大脑)→大脑(产生听觉)
10. 声音是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源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11. 声音的传播
a) 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都可以传播;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b) 传播的形式:声波。频率大于20000Hz的声波叫做超声波,用途:1.医疗上用超声波来粉碎结石;2探测海底深度。
c) 传播的速度:温度越高声音传播的速度越快;声音传播的速度 固体>液体>气体;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d) 传播的实质:遇到障碍物时,声波将发生反射,形成回声。
12. 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a) 音调:我们把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
b) 响度:人们主观上感觉到的声音强弱叫做响度。距离声源越近,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用分贝作单位来计量声音大小。分贝符号是Bb。
c) 音色:是指乐器或嗓音的音质。音色与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及发声的方法有关。
13. 光的传播特点: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①小孔成像[倒立的实像,可能是放大、等大、缩小]②影子的形成③月食、日食)。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3×108m/s),空气中次之。光年是长度单位。
14. 白光是复色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多种单色光组成。
15. 物体颜色:
a) 透明的物体的颜色由透过它的色光颜色决定(其他色光被吸收)
b) 不透明物体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颜色决定(其他色光被吸收)
c) 白色物体反射所有有颜色的光,黑色物体则能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16. 在科学上往往用一个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这样的直线称为光线,期中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17.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离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只和物体本身大小有关,和距离没有关系。
18. 小孔成像成的是实像
定 义
特 点
应 用
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均匀的物质射到另一种物质的表面上时,光会改变传播的方向,由返回到原先的物质中。
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可以成像:平面镜成像
2.可以改变光路:潜望镜
光的折射
光重一种透明的物质中斜射到另一种透明的五种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凸透镜成像
19. 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如:汽车观后镜、;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如:太阳灶、探照灯。
20.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1. 凸透镜成像规律: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位置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像呈在光屏中央。
物 距u
像 距v
像的性质
应 用
u>2f
2f>v>f
倒立缩小的实像
照相机
u=2f
v=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
2f>u>f
v>2f
倒立放大的实像
幻灯机(投影仪)
u<f
/
正立放大的虚像
放大镜
22.
原 因
结 果
矫 正
近视
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
使来自远处物体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
凹透镜
远视
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弹性变小
使来自近处物体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后
凸透镜
23. 人的眼睛相当于一架照相机。眼球的折光系统由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共同组成,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期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晶状体;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中的胶片,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24. 在光亮的环境中,瞳孔能减少进入眼睛的光线的量。虹膜的的作用是调节瞳孔的大小,从而控制进入眼球内光线强弱。
25. 用于获取、传递、处理和利用信息的技术称为信息技术
26. 电磁波是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电磁波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所以光也是一种电磁波。紫外线可以杀菌消毒,还能是荧光物质发光,用来鉴别纸币真伪;X射线在医学上可以诊断疾病;γ射线可以杀死肿瘤细胞。
27.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称为动能。物体由于被举高或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称为势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28. 储存在食物和燃料里的能是化学能。光合作用是植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体内。
29. 物体的空间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称为机械运动。生物的生长繁殖是生命运动。
30. 研究某物体的运动情况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称为参照物(假定不动的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往往结论都不同,所以说物体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31. 根据物体的运动的路线,可以将机械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直线运动根据速度快慢是否变化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32.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比较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和比较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3. 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计算公式为v=s/t。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常用单位是km/h。1 m/s= 3.6km/h。
34. 力的作用效果有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5.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包括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36.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也受到了另一个物体对它的作用力,这说明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7. 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38. 弹性:物体受到拉力发生形变,不受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
39.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单位符号是N。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测力计,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测力计。
40.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使用前必须检测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为了不使弹簧受损,被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注:测量时弹簧测力计的方向应与待测力的方向一致)。
41. 力的作用效果通常和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我们把这三样称为力的三要素。
42.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
43. 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作用点在受力物体的重心,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字母是G。
44. 物体所受的重力和它的质量成正比,用公式G=mg来表示,其中g=9.8N/kg,其物理含义是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牛。
45. 摩擦力是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46. 摩擦力可以分为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47. 摩擦力大小和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压力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48.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减小摩擦力方法:①减小压力(气垫);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加润滑油等);③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
49. 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时所有的摩擦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远,速度减小的越慢。
50.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51. 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无论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无论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都具有惯性。此外惯性大小只和物体的质量有关,和速度等其他因素没有关系。
52. 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两个力平衡。
53.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人走路速度 1.3 m/s≈4.7 km/h
自行车速度 4.3 m/s≈15.5 km/h
两只鸡蛋重 1N
科学书重 2N
g=9.8N/kg
声速 340 m/s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4-17
1.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它具有冷热觉、触觉、痛觉等多种感觉功能。对热觉最敏感的部位在手背,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在指尖。

2. 嗅觉的特点:①长时间处于某种味道的环境中,会因为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疲劳)而闻不出这种味道;②嗅觉敏感的程度因年龄,动物种类和气味种类等的不同而不同。

3. 嗅觉的形成:气味→嗅觉神经末梢(接收刺激)→嗅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嗅觉)

4. 舌的表面有许多小凸点,内藏味蕾,里面有许多味觉细胞,能感受各种不同的物质刺激,对液态物质刺激特别敏感。舌头的不同部位对味道的敏感性不同。对苦味最敏感的区域是舌根,对甜味最敏感的区域是舌尖,对酸味最敏感的区域是舌侧的后半部分,对咸味最敏感的区域是舌侧的前半部分。

5. 味觉的形成:食物→口腔(食物中的化学物质溶于唾液)→味觉细胞(接受刺激)→味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味觉)

6. 味觉和嗅觉是同时工作的,所以感冒是嗅觉的灵敏度降低,味觉的灵敏度也会降低。

7. 能引起人的听觉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人的听觉与人的年龄有关,年龄越大,听觉的能力越弱。人耳可分为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鼓室、咽鼓管);内耳(耳蜗、半规管、前庭)三部分。

8. 耳的主要功能有听觉和保持身体平衡两个方面。位觉感受器在前庭和半规管中。

9. 听觉的形成过程: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将声波扩大并传导)→耳蜗(听觉感受器将声音信息通过听神经传到大脑)→大脑(产生听觉)

10. 声音是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源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11. 声音的传播

a) 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都可以传播;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b) 传播的形式:声波。频率大于20000Hz的声波叫做超声波,用途:1.医疗上用超声波来粉碎结石;2探测海底深度。

c) 传播的速度:温度越高声音传播的速度越快;声音传播的速度 固体>液体>气体;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d) 传播的实质:遇到障碍物时,声波将发生反射,形成回声。

12. 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a) 音调:我们把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

b) 响度:人们主观上感觉到的声音强弱叫做响度。距离声源越近,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用分贝作单位来计量声音大小。分贝符号是Bb。

c) 音色:是指乐器或嗓音的音质。音色与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及发声的方法有关。

13. 光的传播特点: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①小孔成像[倒立的实像,可能是放大、等大、缩小]②影子的形成③月食、日食)。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3×108m/s),空气中次之。光年是长度单位。

14. 白光是复色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多种单色光组成。

15. 物体颜色:

a) 透明的物体的颜色由透过它的色光颜色决定(其他色光被吸收)

b) 不透明物体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颜色决定(其他色光被吸收)

c) 白色物体反射所有有颜色的光,黑色物体则能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16. 在科学上往往用一个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这样的直线称为光线,期中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17.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离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只和物体本身大小有关,和距离没有关系。

18. 小孔成像成的是实像

定 义

特 点

应 用

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均匀的物质射到另一种物质的表面上时,光会改变传播的方向,由返回到原先的物质中。

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可以成像:平面镜成像

2.可以改变光路:潜望镜

光的折射

光重一种透明的物质中斜射到另一种透明的五种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凸透镜成像

19. 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如:汽车观后镜、;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如:太阳灶、探照灯。

20.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1. 凸透镜成像规律: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位置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像呈在光屏中央。
物 距u

像 距v

像的性质

应 用

u>2f

2f>v>f

倒立缩小的实像

照相机

u=2f

v=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

2f>u>f

v>2f

倒立放大的实像

幻灯机(投影仪)

u<f

/

正立放大的虚像

放大镜

22.

原 因

结 果

矫 正

近视

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

使来自远处物体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

凹透镜

远视

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弹性变小

使来自近处物体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后

凸透镜

23. 人的眼睛相当于一架照相机。眼球的折光系统由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共同组成,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期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晶状体;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中的胶片,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24. 在光亮的环境中,瞳孔能减少进入眼睛的光线的量。虹膜的的作用是调节瞳孔的大小,从而控制进入眼球内光线强弱。

25. 用于获取、传递、处理和利用信息的技术称为信息技术

26. 电磁波是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电磁波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所以光也是一种电磁波。紫外线可以杀菌消毒,还能是荧光物质发光,用来鉴别纸币真伪;X射线在医学上可以诊断疾病;γ射线可以杀死肿瘤细胞。

27.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称为动能。物体由于被举高或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称为势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28. 储存在食物和燃料里的能是化学能。光合作用是植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体内。

29. 物体的空间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称为机械运动。生物的生长繁殖是生命运动。

30. 研究某物体的运动情况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称为参照物(假定不动的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往往结论都不同,所以说物体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31. 根据物体的运动的路线,可以将机械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直线运动根据速度快慢是否变化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32.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比较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和比较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3. 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计算公式为v=s/t。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常用单位是km/h。1 m/s= 3.6km/h。

34. 力的作用效果有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5.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包括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36.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也受到了另一个物体对它的作用力,这说明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7. 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38. 弹性:物体受到拉力发生形变,不受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

39.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单位符号是N。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测力计,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测力计。

40.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使用前必须检测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为了不使弹簧受损,被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注:测量时弹簧测力计的方向应与待测力的方向一致)。

41. 力的作用效果通常和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我们把这三样称为力的三要素。

42.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

43. 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作用点在受力物体的重心,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字母是G。

44. 物体所受的重力和它的质量成正比,用公式G=mg来表示,其中g=9.8N/kg,其物理含义是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牛。

45. 摩擦力是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46. 摩擦力可以分为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47. 摩擦力大小和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压力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48.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减小摩擦力方法:①减小压力(气垫);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加润滑油等);③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

49. 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时所有的摩擦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远,速度减小的越慢。

50.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51. 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无论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无论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都具有惯性。此外惯性大小只和物体的质量有关,和速度等其他因素没有关系。

52. 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两个力平衡。

53.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人走路速度 1.3 m/s≈4.7 km/h

自行车速度 4.3 m/s≈15.5 km/h

两只鸡蛋重 1N

科学书重 2N

g=9.8N/kg

声速 340 m/s

光速 3×108m/s
第2个回答  2010-05-02
第一章 对环境的察觉
(1)皮肤有触觉,冷热觉,痛觉等感觉功能。
(2)蛋糕的香味通过鼻腔,刺激嗅觉神经末梢,嗅觉神经末梢将香味传到大脑的嗅觉中枢,从而形成了嗅觉。
(3)舌的表面布满许多小凸点,内藏味蕾,味蕾内有味觉细胞,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尤其对液态物质的刺激特别敏感。
(4)舌尖对甜比较敏感,舌侧对酸和咸比较敏感,舌根对苦比较敏感。
(5)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6)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7)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科学上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8)跟水波一样,声音也是以波的形式通过介质将声源的振动向外传播,这个波叫声波。
(9)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15℃的空气中,声音每秒传播340米,气温每升高1℃,每秒传播的距离约增加0.6米。
(10)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中耳包括听小骨,鼓膜,鼓室,咽鼓管。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耳蜗。
(11)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12)耳还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因为内耳中有感受头部位觉感受器。
(13)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14)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物体振动越快,频率就越大。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15)大多数人能够听到得声音频率范围大约是20-20000赫。
(16)我们把高于20000赫的声音叫做超声,低于20赫兹的声音叫做次声。
(17)响度是人们主观上感觉到的声音强弱。
(18)声音的响度和振幅有关,跟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19)在声学上,人们通常用分贝(db)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大小。
(20)音色。和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的方法有关。
(21)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2)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23)光的传播不需介质。
(24)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的5次方千米。
(25)光在一年里传播的距离叫做一光年。
(26)彩色光带中颜色是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的。
(27)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我们把不能再分解的光叫做单色光,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叫做复色光。
光从一种均匀的物质射向另一种均匀的物质时,在它们的分界面上会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又返回到原先物质中。这就是光的反射。
(28)光反射时,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就是反射定律。
(29)光路可逆。
(30)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不能呈现在屏上的,称作虚像,像和物体离境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31)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将偏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2)光从空气中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33)实验表明,凸透镜能将太阳光会聚一点,即能将平行光线会聚成一点,这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凸透镜的中心间的距离较做焦距。
(34)视觉的形成:光线—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觉神经—大脑皮层视觉中枢。
(35)外界事物—感觉器官—传入神经—思维器官—传出神经—效应器(肌肉)
(36)用于获取、传递、处理和利用信息的技术称为信息技术。
(37)电磁波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
第二章 运动和力
(38)使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种运动称为机械运动。
(39)物体机械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40)当物体被高举或发生弹性形变时所具有的能量叫做机械能。
(41)贮藏在食物和燃料中的能称为化学能。
(42)电具有的能叫做电能。
(43)声音具有的能叫做声能。
(44)光具有的能叫做光能。
(45)人们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被选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事先假设不动。
(46)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形状,可以将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47)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运动快慢保持不变,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48)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运动快慢发生变化,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49)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50)速度=路程/时间 v=s/t
(51)1米/秒=3.6千米/时 1千米/时=1/3.6米/秒
(52)注意解题格式
(53)由公式v=s/t算出来的速度称为平均速度。
(54)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55)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56)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57)物体在发生形变时,会产生一个反抗形变的力,这个力叫做弹力。物体的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58)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单位符号是N。
(59)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弹簧秤是一种常用的测力计。
(60)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这三个因素叫做力的三要素。
(61)在科学上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各个要素,这种表示方法叫做力的图示。
(62)作力的图示时,应当注意:
1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他必须画在受力物体上。
2线段的箭头方向必须跟力的方向一致。
3线段的长度(包括箭头在内)要跟力的大小成比例,同时要标出单位线段表示力的大小。
(63)只需在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个箭头来表示力,这样的图叫做力的示意图。
(64)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65)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66)重力/质量=9.8牛/千克
(67)用G表示重力,m表示质量,g代表9.8牛/千克,则G=mg。
(68)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做摩擦力。
(69)两个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会产生摩擦力。两个保持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也存在摩擦力。
(70)固体、液体和气体都会产生摩擦力。
(71)增大摩擦力: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72)减小摩擦力: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利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加润滑油、利用气垫。
(73)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74)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有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75)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说这两个力是平衡的。
(76)二利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补充知识点:
一单元
(1)眼睛的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2)人类有各种不同的感受器,能接受不同的刺激,传入神经中枢,产生各种不同的感觉。
(3)适应性:大脑嗅觉中枢的疲劳。
(4)差异性:不同年龄,不同动物,不同气味。
(5)麻,涩,辣等味觉是多重刺激综合后的感觉。
(6)声音是以波的方式传播的,当喇叭振动面向外侧振动时,压缩了邻近的空气,使这部分空气变密,当喇叭的振动面向内侧振动时,又使这部分的空气变疏。振动面不断地振动,就这样,空气间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
(7)区别原声和回声:声音从发出到反射回来要0.1秒的时间,也就是人和墙的距离要在17米或以上。
(8)热的物体一定有红外线。
(9)一种颜色只反射一种光,白色物体反射所有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光。
(10)平面镜所成的像没有实际的光通过像点,因此称为虚像,像和物体离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11)透镜到物体的距离叫做物距(u),透镜到想的距离叫做像距(v)
(12)①相机:u>2f;
②幻灯机:f<u<2f
③放大镜:f>u
(13)①u>2f时 f<v<2f
②u=2f时 v=2f
③f<u<2f时 v>2f
(14)外膜:①角膜②巩膜;
中膜:①睫状肌②虹膜③脉络膜;
内膜:①视网膜
内容物:①晶状体②房水③玻璃体
由外到内:角膜,巩膜,睫状肌,虹膜,脉络膜,视网膜。
(15)角膜:保护作用。
巩膜:保护作用。
脉络膜:有大量毛细血管,提供营养。
瞳孔:吸收光线。
虹膜:调节瞳孔大小。
晶状体:折光。
睫状肌: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视网膜:有大量感光器官
房水:给角膜和晶状体提供营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