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钢锯岭》评价如此高是因为什么?

如题所述

《血战钢锯岭》的评价之所以高,是因为《血战钢锯岭》用毫无保留的手段,真实还原了冲绳战役的宏大奇景和点滴细节。

剧中呼啸而过的子弹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焦土上横尸遍野,《血战钢锯岭》中对于战争如何血腥与残酷的展现,以及战斗规模的宏大,都是在同类题材影片中少见的。影片和导演梅尔·吉布森一贯的风格一样,不仅有宏大的战争场面,更有无法割舍的亲情、浪漫忠贞的爱情和坚忍笃定的信念。

《血战钢锯岭》故事节奏有张有弛,既极度写实更饱含诗化的美学风格,在惨烈中努力营造出一份崇高之美。同时,全片成功塑造了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全片浑然一体地展现出极为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影片虽然大篇幅渲染了极为惨烈血腥的战斗场面,但同时擅长以细腻动人的镜头语言着重刻画人物的心灵世界,展现出一个凶残杀戮和至善拯救并存的现实图景。

扩展资料:

剧情简介

在1942年的太平洋战场,军医戴斯蒙德·道斯(安德鲁·加菲尔德饰)不愿意在前线举枪射杀任何一个人,他因自己的和平理想遭受着其他战士们的排挤。尽管如此,他仍坚守信仰及原则,孤身上阵,无惧枪林弹雨和凶残日军,誓死拯救即使一息尚存的战友。

数以百计的同胞在敌人的土地上伤亡惨重,他一人冲入枪林弹雨,不停地祈祷,乞求以自己的绵薄之力尽再救一人,75名受伤战友最终被奇迹般的运送至安全之地,得以生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9-18

1 战争题材,精良制作

作为近几年又一部优秀的战争题材电影,《血战钢锯岭》如同当年的《拯救大兵瑞恩》一样把视角放在了各种微观处,在整个爆炸声轰顶的大环境里,前一秒还在谈话的战友后一秒就没了生命,在死伤如海、血肉横飞的战场上,对于人物的血性刻画便显得尤为耀眼和凝练,各个人物的性格体现也被无限放大于民族危机中的无差别的“美国精神”中。

2 极端个人英雄主义

“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这句话仿佛很耳熟,没错,就是在《辛德勒的名单》里,后者前期的对战争的极端冷静的残酷性描写,让后期辛德勒为犹太人殚精竭虑的无私奉献显得尤为珍贵。而在《血战钢锯岭》中,“战争的残酷”都是通过人物对话的侧面描写出来的,包括男主角留下女友去参军的动人场面、进入军营后的不同言语及对于战争的描述和纪律要求,都在对整个大环境做着勾勒,而电影最核心的描写就是将男主角由始至终的“单纯善良”、“热心乐于助人”的性格特点保留下来并应用于残酷的战争,使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和对比。

《血战钢锯岭》是一部有些戏剧化的传记题材的故事,与《辛德勒的名单》不同的是,男主角是真实切身进入战场,身上肩负救人负伤的重任,只是他到后来有些激进、有些失去理智的“无差别”救人也让这个电影的戏剧化色彩和人物性格的刻画推向极致。

第2个回答  2018-09-18

《血战钢锯岭》是一部美式主旋律电影,这部电影讲述了美国与日美在冲绳一次惨烈的战争。影片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成,其中主角道斯在真实历史中确实单枪匹马拯救了七十多人。影片以个人独特的视角还原的历史真实的过程,其中也夹杂了不少个人色彩情感于场景中。

这部电影评价口碑如此高的原因是导演毫不避讳的将战争中的残酷展现了出来,当年作为轴心国的日本大势已去,但是在天皇的洗脑下,那些具备武士道精神的士兵仍不甘心战败的事实,所以他们组织了一支神风特工队,这是一组自杀式空军敢死队,当时虽然美国战胜,但是和日本付出的代价一样惨烈,而影片将这些真实事件有节制的还原,并加入个人色彩,这才是这部电影致胜的关键所在。

并且无意识的传达了一种反战思想,主人公道斯是信奉基督教的,他参军一心想报国,但是信仰与杀戮是相悖的,他无法拿起枪杆,他只想去战场救死扶伤,多次遭到上级指控而被拘谨,背负这家人的期望,和国家的使命,道斯陷入了一种难以抉择的煎熬中,庆幸的是他在那次战役中成功完成了救死扶伤的使命。

总而言之,作为一部主旋律电影,写实的风格早已超过了不少国产雷人的主旋律电影,相比《战狼2》这部电影是厚重的,是触目惊心的真实质感,所以影片也受到了它本该拥有的高评价。

第3个回答  2018-09-18

《血战钢锯岭》几乎是近几年少有的优秀战争题材影片。电影对以下几点的精准处理让人喜欢

真实事件改编 更得人心

正如大家知道的,本片是由真实事件改编,故事源自二战上等兵军医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实经历。讲述他从武参军却坚守信念拒绝用枪,在冲绳战役中一个人赤手空拳救下了75名队友的故事。但实际上,真实的道斯在前线挽救的不止是75人,由于他没计数,所以这个数字只是一个概数。

实景拍摄 不畏艰烦

导演梅尔吉布森能认真到什么程度?为了真实再现尸横遍野、满目疮痍、尸横遍野的战场残酷,他来到澳大利亚悉尼西南部郊区布伦格利,找到一个废弃农场做取景地,专门炸毁了这个农场,布景成为钢锯岭的一部分,瞬间拍出了浴血战场的既视感。另外让人很难想象的是,影片导演坚持实拍,除了诺兰又一位实景狂魔诞生了,在《血战钢锯岭》目力所及几乎都是实景拍摄。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在焦土之上被火烧的鬼子场面,据说是采用特别燃料烧真人完成拍摄。

人物饱满 刻画到位

电影中男主道斯的队友和父亲形象一直让我难忘。从这几个配角人物的和刻画上可能感受到导演精心雕琢的诚意满满。例如道斯的队友,在道斯表达拒绝用枪的时候,他们拳脚相加,因为战场之上别说保护队友,你对自己不负责都是对队友的牵连性伤害。所以他们不理解道斯,我们作为观众用上帝视角看道斯的战友觉得他们面目可憎不尽人意,事实上,队友比道斯更能认清现实。感动往往在反差中诞生,曾经恶语相向的队友在战场上相互扶搀,曾经最希望道斯离开的人后来最先被道斯感染,一直做他坚实后盾。如果史密缇活着他们一定是很好的朋友。

第4个回答  2018-09-17

《血战钢锯岭》的评分之所以这么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不避讳战争的残酷。在美军和日军的对垒中,最开始美军的伤亡是惨重的。这部电影在后半段描述的就是军医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实经历。在战场上随时可见的伤亡刺激着每一个人的感官。

正是这种真实感拉近了电影和观众之间的距离。

2、斯蒙德·道斯的精神鼓舞着每一个人。可以说斯蒙德·道斯是一个奇葩,是一个坚持上战场而又坚持不携带枪支的战士。在所有的人规避风险的时候,斯蒙德·道斯选择的是给予受伤者生的希望。不仅仅是希望,而且将这个理念付诸到了行动之中。

“在努力一点,还可以再救一个”,就是凭着这样的信念,他拯救了70多个人的性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