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古汉语中“通假字”与“古今字

如题所述

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其中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
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例如:“女还,顾反为女杀彘。”(《曾子杀彘》)句中“女”就代表“汝”。通假字本质上属于错字或别字,但这属于正常的文言现象。
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其中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
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也就说,先有了一个字,后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原有的字不够用了,这个字常常被借去表示别的意思了,于是古人又另外造出一个新字来表示这个字在最初的意思,这样这两个字就构成了一对古今字,最初的字叫古字,新造的字叫今字。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暮”字。
现在我们在解释“通假字”和“古今字”的时候,常常使用“通”和“同”两个不同的字来表示区别。如女,通“汝”;如莫,同“暮”。另外,“异体字”也用“同”来表示,如泪,同“泪”。【异体字:是指读音、意义相同,但写法不同的汉字。如“泪”和“涙”,“睹”和“覩”。这些所谓的“异体字”一般都是同时产生、同事存在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