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歌意思和代表日期

如题所述

二十四节气歌: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交十月。小雪河叉上。

大雪地封严,冬至不行船。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

立春:2/4号,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2/19号,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3/6号,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3/21号,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4/5号,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4/20号,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5/6号,夏季的开始。

小满:5/21号,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6/6号,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6/21号,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7/7号,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7/22号,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8/8号,秋季的开始。

处暑:8/23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9/8号,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9/23号,昼夜平分。

寒露:10/8号,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10/23号,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11/8号,冬季的开始。

小雪:11/22号,开始下雪。

大雪:12/7号,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12/22号,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1/6号,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1/23号,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2-24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甘一,下半年是八甘三。

立春:2月2-5日交节

雨水 :2月18-20日交节   

惊蛰:3月5-7日交节    

春分:3月20-22日交节    

清明:4月4-6日交节  

谷雨:4月19-21日交节   

立夏:5月5-7日交节    

小满:5月20-22日交节  

芒种:6月5-7日交节    

夏至:6月21-22日交节    

小暑:7月6-8日交节  

大暑:7月22-24日交节    

立秋:8月7-9日交节    

处暑:8月22-24日交节    

白露:9月7-9日交节  

秋分:9月22-24日交节  

寒露:10月8-9日交节    

霜降:10月23-24日交节  

立冬:11月7-8日交节    

小雪:11月22-23日交节  

大雪:12月6-8日交节   

冬至:12月21-23日交节  

小寒:1月5-7日交节   

大寒:1月20-21日交节 

从二十四节气的字面含义来看: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称“四立”,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节的开始,从气候上说,一般还在上一季节,如立春黄河流域仍在隆冬。  

夏至、冬至——合称“二至”,表示天文上夏天、冬天的极致。“至”意为极、最。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春分、秋分——合称“二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分”即平分的意思。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公历每年的2月18日前后为雨水。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公历每年大约4月5日为清明。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为谷雨。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小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  

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它们分别处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  

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小雪在每年公历11月22日,大雪则在12月7日左右。  

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公历1月5日和该月的20日左右为小、大寒。

第2个回答  2019-09-24

二十四节气歌意思和代表日期如下:

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已流传到世界许多地方。其中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是用来划分一年四季的;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和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二分、二至是太阳高度变化和季节的转折点。四立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冷热: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

反映一年中最热、最冷时期来临以及寒暑变化。降水: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表明降水、降雪的时间和强度。此外,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示低层大气中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也反映出温度逐渐下降的过程和每个节气温度下降的程度。

先是温度开始降低,水汽凝露较多;以后温度下降更甚,不仅露更多,而且凉起来,但还未结冰;最后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从农业生产上看,这三个节气的热量意义大于它们的水分意义,具体而生动。

小满、芒种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的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向天地万物通报春回大地的信息。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称“四立”,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节的开始,从气候上说,一般还在上一季节,如立春黄河流域仍在隆冬。

夏至、冬至——合称“二至”,表示天文上夏天、冬天的极致。“至”意为极、最。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春分、秋分——合称“二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分”即平分的意思。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公历每年的2月18日前后为雨水。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公历每年大约4月5日为清明。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为谷雨。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小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

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它们分别处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

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小雪在每年公历11月22日,大雪则在12月7日左右。

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公历1月5日和该月的20日左右为小、大寒。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9-26

二十四节气歌的意思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太阳到了北边太阳能到的最及至的地方。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太阳到了南边太阳能到的最及至的地方。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二十四节气歌代表日期

1、立春2月3——5日阴历偏月十六日。雨水2月18——20日阴历一月一日。

2、惊蛰3月5——7日阴历一月十六日。春分3月20——21日阴历二月一日。

3、清明4月4——6日阴历二月十六日。谷雨4月19——21日阴历三月一日。

4、立夏5月5——7日阴历三月十六日。小满5月20——22日阴历四月一日。

5、芒种6月5——7日阴历四月十六日。夏至6月21——22日阴历五月一日。

6、小暑7月6——8日阴历五月十六日。大暑7月22——24日阴历六月一日。

7、立秋8月7——9日阴历六月十六日。处暑8月22——24日阴历七月一日。

8、白露9月7——9日阴历七月十六日。秋分9月22——24日阴历八月一日。

9、寒露10月8——9日阴历八月十六日。霜降10月23——24日阴历九月一日。

10、立冬11月7——8日阴历九月十六日。小雪11月22——23日阴历十月一日。

11、大雪12月6——8日阴历十月十六日。冬至12月21——23日阴历动月一日。

12、小寒1月5——7日阴历动月十六日。大寒1月20——21日阴历偏月一日。

扩展资料:

二十四节气是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

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7-05-19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