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注音符号是在民国的时候才发明的。那民国之前的人都是用什么来注音的?

如题所述

南北朝时期,直音法,通过同音字来注音,但是有的字没有同音字,有的字同音字比注音字更难。
东汉末年,反切法,把一个字的声母和第二个字的韵母相结合,比如,都 德出切,德取d,出取u,du
最后就是民国注音法
新中国成立以后得拼音法
台湾现在依然是注音法,没有拼音。
一个语言的复杂是难以想象的,无论注音还是拼音法,都是耗费了大量心血才编写出来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1-25
民国之前,一般是用别的同音字来注音。例如:“鼎”可用“顶”字来注音,这样注音有一定缺陷:你需要以很大的汉字识记量为基础,也就是说你必须要记很多的基础字,只要记住一个基础字其余这个类型的字就都知道了。追答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多多问问知识渊博。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01-25
直接教汉字,没有注音追问

我不信→_→

追答

以前都写毛笔,如何注音?

追问

跟用什么写没关系吧

追答

你不信,我也没办法

第3个回答  2023-09-14
在民国之前,古代中国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注音符号或拼音系统。但是,人们使用了一些其他方法来帮助阅读和发音。
古代中国人在学习汉字时,通常会使用一些辅助符号来帮助记忆和发音。这些符号包括反切注音法、韵书和字书等。
反切注音法是最早的注音方法之一,它利用两个汉字的读音来标注另一个汉字的发音。其中一个汉字表示声母,另一个汉字表示韵母和声调。例如,“耽”字可以用“担”和“覃”两个汉字来表示其发音。
韵书和字书则是用来帮助学习和记忆汉字的工具书。韵书按照韵部组织,每个韵部下面列出了一些常用汉字及其读音。字书则按照汉字的部首和笔画组织,每个字下面列出其读音和意义等信息。
此外,还可以使用官话和方言等语音系统来帮助汉字的发音。在官话中,不同地区的人们使用不同的发音,而方言则是在一个地区内使用的特定语音系统。
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到西方拼音文字的影响,中国开始引入现代拼音系统。在民国时期,政府开始推广国语罗马字拼音方案,这标志着中国开始使用现代拼音系统。在此之后,汉语注音符号也逐渐发展并被广泛应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