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量级降水变化特征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降水量是衡量一个地区降水多少的数据。空气柱里含有水汽总数量也称为可降水量。它对应于空气中的水分全部凝结成雨、雪降落所能形成的降水量。降水量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和固态(经融化后)降水,没有经过蒸发、渗透和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它的单位是毫米。用英文字母p表示。

降水根据其不同的物理特征可分为液态降水和固态降水。液态降水有毛毛雨、雨、雷阵雨、冻雨、阵雨等,固态降水有雪、雹、霰等,还有液态固态混合型降水:如雨夹雪等。
“降水量”是气象术语,按气象观测规范规定,气象站在有降水的情况下,每隔六小时观测一次。
在气象上用降水量来区分降水的强度,可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小雪、中雪、大雪和暴雪等。

小雨
雨点清晰可见, 没漂浮现象;下地不四溅;洼地积 水很慢;屋上雨声微弱,屋檐只有滴水;12小时内 降水量小于 5mm

中雨
雨落如线,雨滴不易分辨;落硬地四溅;洼地积水 较快;屋顶有沙沙雨声;12小时内降水量 6~24mm

大雨
雨降如倾盆,模糊成片;洼地积水极快;屋顶有哗哗雨声;12小时内降水量24~30mm

暴雨
凡24小时内降水量超过50mm的降雨过程统称为暴雨。 根据暴雨的强度可分为: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 三种。
暴 雨:12小时内降水量50~85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 57~100mm的降雨。
大暴雨: 12小时内降水量85~100 mm或24小时内降 水量100~248mm的降雨过程。
特大暴雨:12小时内降水量大于150mm或24小时内 降水量大于270mm的降雨过程。[1]

小雪
12小时内降雪量小于1mm(折合为融化后的雨水量, 下同)

中雪
12小时内降雪量1.0~3.0mm或积雪深度达3.5CM的降雪过程。

大雪
12小时内降雪量3.0~6.7mm或积雪深度达5CM的降雪过程。

暴雪
12小时内降雪量大于7mm或积雪深度达8CM的降雪过程。
降水量测量一般是用口径20厘米的漏斗收集,用专门的雨量计测出降水的毫米数。如果测的是雪、雹等特殊形式的降水,则一般将其溶化成水再进行测量。[2]
按降水的性质划分,降水还可分为:

连续性降水
雨或雪连续不断的下,而且比较均匀,强度变化不大,一般下的时间长,范围广,降水量往往也比较大。

间断性降水
雨或雪时下时停,或强度有明显变化,一会儿大一会儿小,但是这个变化还是比较缓慢的,下的时间有时短有时长。

阵性降水
雨或冰雹常呈阵性下降,有时也可看到阵雪。其特点是骤降骤停或强度变化很突然,下降速度快,强度大,但往往时间不长,范围也不大。如果在阵雨的同时还伴有闪电和雷鸣,这便是雷阵雨。
降水还是气候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