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用什么统一语言

如题所述

国n民n政n府时期也推行普通话,称为国语,是带有江南语音特点的普通话

沿袭了明清两朝的北方官话,还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只不过因为政治中心在南方,所以有南部口音。比如“泪”字读“Lui”,跟今天的以南京话为代表的江淮官话发音一样,但并不代表讲的是南京话。而且国语中有入声,在今天的普通话中没有。

民n国时期也是把以北京音等北方语为基础的普通话定为国语,只是那时正值国n家n动n乱时期,推广还有有很大难度的,只能说官方语言是普通话了。

闽南话其实是正宗的中原古汉语。从汉末到唐末藩镇之乱,黄河沿岸的中原人陆续向南方迁移,把河洛古语带到东南沿海;明清时期一些大陆移民渡过海峡,又把这一语言带到台湾,因此闽南话又被称为“河洛语”。而北方语掺入了很多胡音,这也跟北方民族南进中原有关。

蒋n介n石是浙江人,说的是奉化那边的方言。和闽南语没有关系,就算到n台n湾后,也是以国语(普通话)为官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5-02
就是现在的国语,孙先生为团结北洋军阀而决定的。
第2个回答  2016-02-19
 民国时候,全国通用的语言不是普通话,民国官方语言沿袭了明清两朝的北方官话,还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只不过因为政治中心在南方,所以有南部口音。
  普通话,即标准汉语。普通话是中国不同民族间进行沟通交流的通用语言,以北京语音为基础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主要通行于中国大陆长江以北地区,长江以南则一般不说普通话,因为各地都有汉语方言,不依赖于普通话” 。其中,中国香港、中国澳门通行广东话,中国台湾地区在官方场合也使用普通话,但是口音与大陆的普通话略有差别。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