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和刘邦之争,输在了什么地方呢?

如题所述

起点不同

项羽出身楚国贵族,家境良好,有财力供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小时候到青少这一时期过得都很平顺,没有什么太大的波澜。

反观刘邦,这位比项羽大24岁的男人,一个普通百姓,前半生没什么作为,成年后也只是一个小官,就喜欢酒色,不愿意干体力活。

两边差距初显,青少年经历对一个人影响很深,项羽人生太顺,太要面子。

他俩还有一个区别就是在见到秦始皇的反应。

刘邦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而项羽则这么说:“彼可取而代也。”

简单的两句话,虽然都体现了两人的志向,但是刘邦却显得豁达了很多。

项羽输在了用人。

在用人方面,刘邦可以做项羽的老师,这样说并不夸张。我们且来看看刘邦身边的名臣战将:萧何、韩信、张良、陈平、审食其、樊哙、周勃、彭越、曹参、英布、卢绾、夏侯婴等等,刘邦能把人才,有利于自己事业的人,紧紧团结在自己周围。

相反地,我们再举两个例子,一个是韩信,一个是陈平,这两个人可都是曾经在项羽的军营里服役过的,可惜的是他们都不能为项羽所用。韩信不受项羽待见,即便是好的意见建议,也不能为项羽所接受;陈平就更惨了,殷王造反,项羽派陈平平叛,大胜而归。后来刘邦又占领了殷地,结果项羽认为,是陈平没有彻底解决好殷地问题,直接要杀了陈平。陈平为了保命,只能投靠刘邦了。

范增可是项羽的忠臣,但陈平一个离间的小计谋,项羽不由分说直接剥夺了范增的权利,甚至怀疑范增与刘邦勾结,导致范增告老还乡,气死在路途中。

刘邦曾说:“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所以说,项羽在用人方面是有缺陷的。

项羽输在了道义。

道义是作为一个军事指挥者必备的素养,想得天下更需要道义,绝不是滥杀无辜,手段残忍!道义其实就是民心,违背民心所向,结果只能是背离民心,不仅得不到民众的支持,还会被百姓所抛弃。

刘邦先入关中,他所推行的“约法三章”就是道义,相反地,在鸿门宴之后,项羽进入关中,他杀死了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又坑埋了二十几万的秦朝降兵,到处放火杀人,烧毁秦朝宫殿,搜集秦朝的宝物和美女等等,所作所为,与道义背道而驰。

项羽的残暴可是出了名的。这里也略举一例,就是他对待人动辄就是“烹”,可谓是残暴至极。有一韩生劝项羽称霸于关中,但项羽却执意东归,不想“锦衣夜行”,韩生听了以后说:“人都说楚国人像是猕猴戴了人的帽子,果真是这样。”项羽听了韩生的话,直接把他扔到锅里煮了。

项羽输在了个性。

项羽的个性很强,很有特色,勇猛好武,睚眦必报,但是这些个性不受控制地随意发作,于自己的反秦事业毫无帮助,于政权的建立毫无帮助,只能是一个灾难。

项羽一方面性格暴躁,为身边的人所惧,另一方面他却有妇人之仁,为周围的人所厌。鸿门宴上,他对范增的安排视而不见,确有妇人之仁。如果他能听取范增的意见,果断地处置刘邦,也就不会有“霸王别姬”这一悲剧场面了。项羽勇猛好武,滥杀无辜与他的个性有很大的关系。项羽看起来大大咧咧,其实就是一个“小气鬼”而且多疑,身边的官兵立了战功,本应该奖赏,他把奖赏的绶印角都磨平了也舍不得给别人。连范增这样跟随多年的忠臣也逃不掉他的猜忌,最终离他而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9
我认为项羽输在了不能像刘邦一样善用自己的手下。并且项羽太注重情谊。下不了狠手。
第2个回答  2020-12-09
输在用人上。因为项羽刚愎自用,而刘邦大度,知人善用。所以项羽与刘邦之争,刘邦更胜一筹。
第3个回答  2020-12-09
输在了他不会用人,有好人才都留不住,最后都跑到刘邦那里,当然会输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