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两代的君王在冬至这一天,要到北京的天坛做什么?

如题所述

一、君王在冬至这天登天坛祭天

冬至是一年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在古代,冬至流行着丰富的风俗活动,比如祭祖、避邪、吃馄饨或汤圆等,其中有一个十分盛大的活动是祭天。

天坛天坛是明、清两代帝王冬至时祭天和正月行祈谷礼的地方。天坛最南的围墙呈方型,最北的围墙呈半圆形,象征“天圆地方”。主体建筑圜丘是祭天的地方。

封建社会只有天子才能祭天,而天子祭天的日子就是冬至。天神高高在上,因而祭天要在高处进行。所以,天子往往在郊外空旷之处堆砌一座高台,用于祭拜天神,就是祭坛,也称为天坛。北京天坛公园的主体建筑圜(yuán)丘就是明清时期皇帝祭天的地方。

二、如何祭天?

祭天大典从冬至日的拂晓正式开始,据说冬至这天夜里阳气开始逐渐增强,而阳气能使万物滋生繁衍。拂晓时分仪式开始时,圜丘坛内挂起灯杆,悬着大灯笼,叫作天灯,此时坛内通明。皇帝从斋宫坐车来到事先搭好的大帷幕内更换祭服,脱去鞋子,然后才能登坛行礼。

祭天大礼分为迎神、奠玉帛、进俎、行初献礼等9项程序,整个仪式在赞礼官的指挥下进行。祭祀过程中,皇帝要率领文武百官不断跪拜行礼。

冬至当天,皇帝登上圜丘,以牛、羊、猪等牺牲进荐,并祭拜天神。此时,东南之处要燔烧干柴(有时也把牺牲放在柴上),让烟气升上天空,直达天际;西南之处要升起悬望灯。同时,乐器奏响,钟鼓齐鸣,气氛十分庄严。

皇帝冬至祭天,除了身为天子、强调皇权神圣不可侵犯之外,也与节气变化有关。冬至是阴气、阳气流转的一个分界点。从冬至开始,阳气开始上升,而天神在古人的信仰中正是属阳的神灵,所以,冬至祭天就有迎接阳气之意,是节气流变与宗教信仰结合的产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22
他们去北京天坛是祭拜天神的,而且这一天还要乐器演奏,钟鼓齐鸣,气氛真的十分的肃穆。
第2个回答  2021-06-22
在这一天会进行祭祖的活动,以此来祭祀皇天,祈求来年能够顺风顺水,祈求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祈求来年能够五谷丰登。
第3个回答  2021-06-22
会祭天,这些皇帝希望来来年能够有一个很好的收成,所以才会有这样的行为,也是非常的迷信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