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课标为何删去了铝这一章节内容?

如题所述

1 课标中相关内容的变化
2003版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中提出“了解钠、铝、铁、铜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在“活动与探究建议”中提出实验建议“铝盐和铁盐的净水作用”;在主题《物质结构基础》中提出“学生能够查阅资料并讨论第三周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变化的规律”。相对于2003版的课程标准,2017版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主题2《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中只保留了“钠、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删去了铝的相关内容,同时在主题3《物质结构与化学反应规律》中要求学生“能通过第三周期的钠、镁、铝、硅、硫、氯等,了解同周期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新版课标还在学习活动建议中提及了“铝和盐酸的反应”,在情景素材建议中涉及到了“铝和氢氧化钠的反应疏通下水管道”的处理。
新旧两版课标在标准制定上删减了铝及其化合物的内容,弱化了这部分内容的占比。但是课标也并非完全不提及铝及其化合物,说明铝及其化合物在高中阶段还是有其出现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2 教材中相关内容的变化
2.1 教材中“铝及其化合物”的内容组织的变化
基于新版的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对“铝及其化合物”的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也出现了变化。不同于以往人教版教材将铝及其化合物(含铝单质、氧化铝、氢氧化铝)设置成同一章的内容(旧版鲁科版教材把这些内容放在了同一节),新版人教版教材在必修一“元素周期律”一节以实验信息的形式给出了氢氧化铝的“两性”、在必修一“金属材料”一节安排了铝单质及其氧化物的“两性”以及铝合金的知识,并特别指出了NaAlO2 实际上应该是Na[Al(OH)4 ]的形式。
值得注意的是,新版人教版教材尽管保留了铝易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的内容,但教材中关于氧化铝熔点很高的“科学探究”实验以及关于明矾的“资料卡片”都没有出现。新版人教版教材还将氢氧化铝在医疗方面的应用、氢氧化铝受热分解以及铝盐的净水作用的内容略去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