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架中的教练式提问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4
前天晚上和张先生一顿暴吵。

我一句自言自语的疑问:“咦,我的手机怎么和行车记录仪一直连不上呢?”

却引来他气冲冲斥责:“我已经至少五次要你去连那个记录仪,你都不去连,你就是个从来不在适当时候做适当事情的人!”

我在懵逼的瞬间愤怒顿起:“你有病吗?”脑海里瞬间竟然还冒出一个念头,呵,他居然还有一个量化的描述:五次!

接下来当然是一顿争吵。我在抑制不住愤怒的过程中还试图保持理性跟他就事论事,问他到底想要什么结果,因为你一直要我去连,我连了,现在的问题是连不上,你的脾气究竟何来,你希望我做什么。

他的回答是我希望你做一个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的人,继而起底各种陈年旧事,例如这个行车记录仪本来就是你自己要买的,买来你又左不连右不连,现在又来说连不上,你就是个不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的人!

面对这样的攻击,我一方面内心告诉自己,他说的只是气话,不要计较,一计较你就输了,随即意识到自己的输赢心态,内心对自己的失望之悲凉顿生,却又听到他说出:你根本就是一个组织能力极差的人,你从来不是一个合格的人力资源总监,所以你才会遇到那么多坎坷挫折,都是你自找的,亏你还是个学教练的人,你学了有个屁用!

佛都有火的,对吧,何况我呢?于是拍案而起。

突然他说出:“你分明就是心里对于下午我们谈的那件事情还有情绪!”

恍然大悟。

有情绪的人不是我,是他。

因为当时讨论的那件重大的事情 ,我说,发生在你身上,你做什么决定,我都无条件地支持你。但是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我身上,我做的决定,希望你能尊重,不要干预。

他知道他改变不了我的决定,所以他内心有情绪,以至于他明明知道自己用了“暴力沟通”的方式却将这种暴力一再升级。这个情绪的原因在于,很多时候,他对我的好,有一个很强烈的指向就是“你要听话!”

我不是听话的人,从来都不是。所以,这么多年以来,吵架在所难免。这两年学教练以来,确实吵得越来越少了,和好得也越来越快了。

不吵架的时候,我每每跟我自己说,实在要生他气的时候,多想想他的好。

每次感受到他的温暖与关心的时候,跟自己说,他“欠”的时候,“轴”的时候,千万要多想想这些,就不会跟他计较,不会跟他吵。时不时地提醒调整好自己的期望和信念,就不会堕入情绪的深渊不可自拔。

但是,某些时候,大的冲突出现的时候是猝不及防的。外部刺激如烟花绽放得充斥着情绪脑,全然忘记六秒之后你可以平静冷静,更别提去想他的好,以及那些信念和心态。

吵得不可收拾也不可控制之余,唯一能让双方冷静下来的方法,就是回避。

毕竟,回避,姐姐我还是做得到的。

第二天,他在外忙他的,我在外忙我的。到下午,他发来了信息,开始认错。说自己反思过了,是他带有情绪了,因为之前谈过的事情,他没放开,并且承诺,他会相信我能处理好这件事情。

“我相信你会处理好这件事情”和“我尊重和支持你的决定”是完全两码事。

姐姐我不上当,但我也没有继续去纠结。

毕竟,自从他学教练以来,道歉的诚恳程度以及实质性已经有飞跃性的提升,例如这次他能觉察到自己是之前的情绪没放开导致发生后面的事情,仅此一点,也够我抚额庆幸。

我跟他说了一些话,大致意思是这世界上有很多可能你我不齿的人,如果命运逼到我们狭路相逢地不得不去与之打交道的话,我宁愿吃亏、宁愿退让,也不能违背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尤其是这些年学了教练之后。我或许会去尝试跟对方讲一讲道理,但是,我不会去与之斤斤计较和拉锯般争执来获得所谓的公平,继而把自己变成对方那种自己都不齿的人,非我所愿,请不要逼我。这样的亏,我吃得起。

他怕我吃亏,但我铁了心准备吃亏,我这样地不听话,他肯定心不甘情不愿,继而酝酿成滔天情绪,寻着个细微的缝都能汹涌澎湃而出,成排山倒海之势。

第二天,两人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谈话。

他一脸愧疚。

我问他,你知道你暴力沟通的暴力级别是多高吗?你知道说的那些话对我的伤害有多重吗?你也是在学教练的人,如果这样下去,你的学习对你来说,意义何在呢?

他诚恳地道歉,接下来,竟然说出这样一番话:“你学教练这么久了,我说的那些话,你明知道我是气话,其实可以不往心里去的,你也可以多想想我平时的好呀,不要跟我计较嘛。”

我叹一声气,心想,在学习教练这条修炼的路上,性格弄人,一路走来坎坷万千,真疑惑莫不是前人一边走一边丢下的各种包袱,磕磕绊绊得背了一身包袱的后人一路趔趄,摔了这么多跤,看到有人在旁边笑说,还不把包袱丢掉!

于是用更诚恳的态度跟他说:你对我的那些好,我很感谢,如果说接受这些照顾就得变成你需要的“听话”,我宁愿选择不要。另外,教练学了再久,也还是人,也还是会有情绪滋生,更何况,我还是个修得不算好的教练,面对突如其来的冲突,不一定能那么迅速地管理和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教练是人,不是神。当然,我以后会继续努力,但是也请你管理好自己的期望和情绪。每次事情发生后,回顾一下这个过程,觉察力提高,才能更好地自我管理。

他点头,说好,我们一起努力。

###################################

题后记:

完成本文后并没有发到朋友圈及各个群分享,而是先发给他看,看看以他的性格,能否的接受这样的公开。

问他看后的感受,令我意外的回复是:“刚开始会有不舒服,因为觉得这是家事,不要这样说出去,后来又想到公开可以减少盲点。还有点感受是向外看的比较多一点。”

忍俊不禁。

说我向外看的比较多一些,令我想起吵架时我的态度:

“你这样说话,是想解决问题吗?”

“你说这话的动机和意图是什么?”

“提过去的事情对于解决现在的问题,有什么意义吗?”

“你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这不是你要的结果吗?你仍然这么大的情绪,要不要好好想想原因是什么?”

教练式的提问,用在夫妻吵架上,尤其是大声地气愤地说出来的时候,那个酸爽啊,哈哈哈!真的,用来激怒对方的作用简直不要太好。

所以,切记,夫妻之间教练式的对话,必须用于双方有意愿且心平气和的情况下,吵架的时候,呃,还是赶紧收起来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