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重要传承工具,为何会这样说?

如题所述

因为方言是历史和文化的表达,它们对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虽然说“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语言作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属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目前的方言通常不被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应当指出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历久弥新的地方概念,并且在不断变化。不将方言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因如下:一方面,大多数方言状况良好,而且肯定不会被转换;一方面,有些方言有灭绝或灭绝的危险。由于它们并没有成为相对独立的语言系统,并且缺少诸如戏剧,说唱和文字之类的表达方式,因此它们的价值难以判断,因此不会像“遗产”那样绝迹。


2.方言的甄选

但是严格来说,方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并非所有方言都是如此。换句话说,必须有包含方言的外部表达式,例如本地歌剧,歌曲,笑话等。仅以这种形式表达的方言可能会被选为国家或地方政府的保护对象。在简单的方言中,很难获得相应的保护措施。


3.方言的保护

因此,非遗传继承的保护似乎陷入了公众舆论的圈子,即几种形式的干预主义保护措施,但也有一个消散其纯净的过程。纯粹的原始继承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因此,提出了最大限度地继承遗产这一概念的原始遗产,面对这一矛盾的地方,也是强调继承和无形保护的发展,也是遗产和当代文化,与现代社会兼容并协调的积极回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20

一、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汁原味的传承之路


(一)原汁原味的非遗生存环境消失


只有在具备生存环境和活态族群这两个先决条件下,才能称为原汁原味的非遗传承,才能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下,按照历史流变的规律以其该有的姿态延续文脉。因此,满足非遗传承原汁原味的先决条件是维持其赖以生存的农耕经济的纯粹性和封闭的村寨环境的独立性,以确保非遗传承土壤不会在城市文化的冲击下,成为现代信息和大众传媒的接收地和交流场所。然而,伴随着非遗传承保护的不断深入,任何形式的中介作用,包括政府行为、调查者和研究者行为、商业行为等,都作为一种人为介入的形式不断渗透到原生态的封闭环境中。非遗赖以生存的环境、族群、个人因外界信息的不断渗入而受到干扰,从而或多或少地影响和改变着其原生性。国家发起非遗保护的初衷源自于其濒临灭绝的困境,是一种保护、抢救手段。同时,介入性的保护措施势必造成对非遗原生性的干涉,政府强力的行政主导和商业利益的驱动在一定程度上使非遗母体的纯粹性变得模糊和难以界定。因此,非遗传承保护似乎陷入了一个悖论循环圈,即各种形式的介入性保护措施,同时也是对其纯粹性进行消解的过程。纯粹的原汁原味的传承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因此,笔者提出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汁原味的传承之路这一概念,是对这一矛盾的正视,也是对非遗保护中传承与发展这一目的的强调,更是对非遗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的积极回应。


(二)保持非遗原汁原味的传承方法


第一,要提高公众对非遗的保护意识,特别是培养当地百姓的自觉和自信,使其积极参与到非遗的日常生活应用中,从而建立起具有高度责任感和自觉意识的可持续发展的非遗传承群体。同时,加大对传承人群的保护和培养力度,给予传承人必要的生活保障,改善其生活状态,以保障传承人尽快走出生存与坚守之间的困境。非遗项目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如说唱艺术“莲花落”被认为是门“要饭”的技艺,传承这样的艺术形式被当做“不务正业”,普通群众瞧不起,传承人也不愿意学,造成了这种寓教于乐、淳化民风的方言说唱艺术濒临灭绝。鉴于此,政府可以给予传承人一定的社会名誉,这样既能鼓励身怀绝技的传承人全心全意地投入到非遗的传承之中,又能激励和促进非遗的多样性发展。

第二,专家的介入和倡导也是最大限度保持非遗原汁原味的方法。在偏远落后的农耕社会和村寨环境中,老艺人、老工匠虽有精妙技艺,但由于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加之语言差异,导致非遗传承的障碍和局限。专家的介入可以弥补非遗因口传心授而无完备文字资料记载的缺陷,可通过充分搜集和整理非遗技艺最核心的文化资源,为其建立详实可靠的档案,从而将非遗传承落实到具体、科学的方式、方法上。同时,专家介入还可以在最大程度保留民俗精华的基础上,对非遗传承的工艺、工具进行科学分析和改良,赋予其新的形式和时代内涵,以此更加有效地保持技艺的本真性,从而达到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目的。


二、适度地创新发展之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和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在提倡保护非遗的同时,强调在文化传承过程中要保持创造力和活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要求传承人群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实现为民族传承、为生活创新;在《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第一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阐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工作,提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基本方针。因此,把握处理好传承和创新的关系是非遗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从事物客观发展规律和历史发展流程来看,如果一味地注重对非遗本身稳定性的延续,以及对非遗样式一成不变地保存,而忽略唯物辩证法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就会割断非遗传承的文脉,使非遗传承偏离其宗。因此,要正视非遗的历史流变性,正视其在不同阶段的传承和变化。那么,今天的非遗传承如何既不辱其传承使命,又能保有文化和经济的双重价值?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贾京生提出:“要分清传承与创新的界限,要创新就不能叫非遗,而只能叫‘非遗创新’。因此,非遗的保护与发展应‘两条腿走路’,传承和创新都要重视,但不能彼此混淆,否则就乱了。”

第2个回答  2020-09-20

为什么说方言是非物质文化最重要的传承工具?悠久的历史中,人们创造了很多灿烂的文化,有大量的文化财富值得珍藏和研究,这其中之一就是非物质文化。什么是非物质文化呢?非物质文指那些非物质形态、有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东西、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各种精神文化。

与那些固定有形的物质文化不一样,非物质文化是人类世代传承、口传心授、活动的文化遗产。同时非物质文化具有自然性、持续性、传承性的特点。非物质文化的保留和传承就需要通过各种各种方式去构建一种模式,一种可以让非物质文化得到完好传承的方法。

在口传心授的整个过程中就涉及到语言的交流,而每个地方由于在没有统一语言之前,局部地域都是用方言来交流,所以很多非物质文化的传授都是以方言来作为一种媒介来交流。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在经济社会全球化的浪潮中,许多民间的传统文化面临了严峻的挑战。许多富有特色的民间艺术已经失传或者正在消失,很多民间的独门绝技也正在面临后继无人的状态,老一辈创造的很多非物质文化急切的需要人来传承,而老一辈的人很多都使用原有的方言交流,也可以说方言成了非物质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

在意识到非物质文化传承问题的时候,很多电视媒体,纪录片,电影等等网络媒介也在记录和保护着非物质文化。由语言到电视媒介,这是一种进步,一种保护非物质文化有更有效的方式,但也很难埋没方言在这么多年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中所起到的作用。

第3个回答  2019-09-20
因为方言承载着上一代人的文化,而且各地的方言都不一样,所以说是最重要的。
第4个回答  2019-09-20
我觉得某地区或民族的思维习惯、文化传统等还是会在它的身上发现这样那样的深刻印迹,所以说,方言其实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