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会”现象困扰基层干部,这种现象该如何才能有效根治?

如题所述

所谓的“替会”,就开会时被通知的当事人不去参加,而是让下属去开会。

这种事确实很普遍,越是参加人数多的会议越是有这种情况,我就去代参加过县里的几次会议,什么创卫动员会、春运动员会之类的,也不知道台上的说啥,咱也不听,反正回去后,群里会有详细的要求发下来。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会议通知上,每个座位编号都指定了人,如果空着,会被纪委督察到,动辄通报罚款。而只要座位上有人,也没人管坐的人是谁,是不是原来应该坐上去的人。

而在会议记录上,这个会议却是很成功的,会议通知精确到人,现场坐的满满的,还有督察的人在专门巡查,查人数查人玩手机睡觉等等。实际上呢,除了比较重要的那些人,或者有会议任务的人,别的基本都是代开的。

这样的会议能有什么效果?

而“替会”现象困扰的倒不一定是基层干部,更多的是基层临聘人员,自己开会自己落实,一旦出问题就全是自己的责任。

这种工作作风早就应该治理了,要不然会造成重复、低效率以及资源和人力的大量浪费。

首先,就是上级机关开会的时候要仔细斟酌研究,不能什么鸡毛蒜皮的事情都开会,能用通知传达解决的问题,就不必要开会了。尽量控制会议的规模和频次,着重开一些解决问题的务实会,少开一些宣传鼓劲的务虚会。

之所以找人开会,可能也是因为自己放下手头工作去开了,最后发现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久而久之就厌烦了。

其次,就是对会场会议纪律的督察不要流于形式,完全可以抽查对人名和身份证啊,查到一次就开除,你看还有人敢找人替会吗?

如果找人替和自己去的效果和后果是一样的,那何不以开会为名去休息半天呢?

再者,不管是会议还是通知文件,最关键的还是在落实方面,其过程和形式不是很重要。

不管怎么样,我还是希望各种会议能少一点,特别是那些不解决实际问题的会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7
替会现象在一直存在,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通过法治的干预来严厉打击这类现象,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第2个回答  2021-03-17
其实还是需要他们集团的内部对这些基层进行一个简单的培训,并且制定一系列的规矩。
第3个回答  2021-03-17
我个人觉得要想根治这种替会的现象,就需要从根本上面进行解决,不需要这么多的文山会海。
第4个回答  2021-03-17
在会上一定要进行点名,甚至可以采取刷脸这样的方式吧,这样就可以根治这种现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