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同感的修辞手法写作文

如题所述

1. 运用同感的修辞手法写句话

1.我听见了她那闪闪烁烁的笑声

2远处隐约飘来阵阵香味,似有似无,如有悠扬的乐声,时断时续。

3天上的星星越聚越多,闪闪亮亮的,特别闹。

4她大大的眼睛忽闪忽闪的,我对她说:“你的眼睛真闹啊,别眨了。”

5夜晚的彩灯亮,这边红、那边绿,这边明、那边暗,整个城市奏响了一曲欢腾的乐曲。

6那些芦苇高高低低地晃动着,如同鼓点有节奏的击打。

7歌声/象煞黑天上的星星/越听越灿烂.

8她的声音犹如棉花糖一样甘甜,犹如婴儿的棉肚兜一样柔软.

9月光下,那低头思故乡的离愁,已被古老的潮水年复一年的打磨得光滑如许了,在湖边浅水里静泊成一叶沉思的小舟。

10我的忧郁也明亮起来、辉煌起来,萌生出希望的青枝绿叶,和不再枯黄凋谢的真善美的花朵。

11淡淡的月光从窗棂的隙缝中映进来,照在床头,就像远处断断续续、飘飘洒洒的张靓颖的歌声,让我陶醉了。我的心也渐渐安静下来。

2. 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写作文

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最典型的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其实古诗文中也有,比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还有《阿房宫赋》中的“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

3. 以歌声为题注意同感比喻手法的550字作文

我厌倦了城市的喧哗烦躁,于是我决定回到那美丽清静的家乡,去聆听一下那优美的自然的歌声.星期六,我背着自己心爱的小背包,独自一人来到了家乡.走在田园小路,风“呼、呼”地吹过,吹在身上真的很凉爽,抬头望去,那一大片一大片的金黄的稻田在秋风吹来时也发出“沙、沙”的声音,这也许就是自然的歌声吧,当然其中也少不了农民伯伯收割时发出的“刷、刷"的声音,抬头望着蓝天,云在飘动,还飞过来几只快乐的小鸟,你看,他们不正在“吱吱喳喳”地唱着歌儿吗?看着这般景象,自己也禁不住唱起歌来,自己的歌声和自然的歌声混合在一起还真是很有趣的,这还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和伙伴们在草坪上唱歌的情景。

4. 写一篇用5种感官和一种修辞手法的作文200字

我家的趣事有很多。

但有一件事令我记忆犹新。至今历历在目。

昨天晚上十一点,我问妈妈:“晚上要不要吃点心?”妈妈说:“好吧!”我一蹦三尺高。我拿出俊逸(我的朋友)送我的“合味道”,仔细地打量一下,上面写着“用温水泡三分钟,即可食用”。

我把瓶盖弄开,又将温水倒在“合味道”里,过了三分钟,我把它全部弄开,拿起筷子,轻轻地舔上一口——啊!真像神仙吃的饭呀!妈妈看见我这副样子,也忍不住尝上一口,“太好吃了!”妈妈吃惊地说:就这样,这碗“合味道”就被我们消灭掉了。吃完后,我们还一直回想着刚才的味道。

想起昨天我们“馋猫”般的样子,我不禁笑出声来。

5. 运用先欲后仰的修辞手法写一篇600作文

第一次看到我的级任老师时,我实在不敢相信,面前这个矮矮的年青人竟然就是wo de lao shi ,曾经听人家讲过「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果然在我的老师身上得到印证,也因此带给我非常丰富的学习生活.

我的老师外表虽然不是很突出,但是他教书非常认真,他会将很难的数学用最简单的方式解释给我们听,所以原来我最害怕的数学,就在老师慢慢的教导下,越来越喜欢.

上课的时候,老师常常讲他小时候的事给我们听,他说现在的小孩子实在真好命,就像捧在手中的宝贝;但是也真可怜,社会竞争这麽厉害,不能好好的享受童年的生活.不像他们小时候可以在田野间到处玩乐.老师讲得天花乱坠,让我实在好羡慕.

老师经常鼓励我们,他说做人要有「感恩的心」,「吃果子拜树头,饮泉水思源头」,我们现在能过这麽好的生活,都是前人流血流汗所努力而成的.做人不要想一步登天,要脚踏实地去做才会有成就.虽然有时候我不知道老师的话意思是什麽,但是他诚恳的表情,却给我非常深的印象.

老师每一天都有很多的工作要做,还要照顾我们在学校的生活,实在真辛苦.每次下课,老师改作业的时候,我们都会围在老师的桌边和他聊天,他会一边改作业一边问我们生活上的事情,就好像朋友一样.有一次我们看到老师有几支白头发,我们就笑说:「老师老罗!」,结果他不但不生气,还说看我们一天天长大,懂事情,是他最高兴的.

我们有这麽好的老师,实在是我们的福气.希望我们这些当学生的能体会老师的苦心,好好的学习,才不会辜负老师和父母的恩情.

6. 小学作文的修辞手法及运用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反问、设问、疑问、排比、夸张、对比 1.比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1、本体 2、喻体 3、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类别| 特点 | 本体 | 比喻词 |喻体| 例句 明喻|甲像乙| 出现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 出现 | 是、成为 |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 无 |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例句:像一块空灵的蓝水晶。朱自清《春》 2.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 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 朱自清 (2)拟物: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 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月光如流水一般, 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荷塘月色》 朱自清) 3.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类别 特点 例句 扩大夸张 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 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超前夸张 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主要方式 1、正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6.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1.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7.设问: 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激问、反诘、诘问): 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9.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和两种。 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明 引(直接引用)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

暗 引(间接引用) 例句: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10.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方法: ①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②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 ③具体代抽象 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

7. 用通感的修辞手法描写一种声音 200字

风声如涛,像海涛,也像松涛。可是这里既非海滨,也非山峦,这里只是寻常的大楼住宅。

但风声真的如涛,一阵阵、一波波,呜呜呼呼地不停狂吹猛啸,让人想起异乡的夜雨,想起寒假空旷的校舍,想起空军机场夜哨的卫兵。许许多多并不算颠沛流离,但却枯槁冷涩的往昔在风声中吹过时空,涌涌而来。

而竟突然发现,自己好象很容易心情不好。

是这样的吗?

当然不是。自己不是很容易受情绪影响的人,但这时,寒窗深夜静听风声,却无法说服自己,萧瑟落寞的心情。

突然,接到朋友打来的电话,对方先诡异地说了一番话,然后话筒内传来一阵掩不住的轻笑,笑声中,我想起——今日是愚人节。

现在我想,那风声只是铝门窗缝里放大的声势而已,那些萧瑟的心情如今想来,并没有那么凄厉。

于是我重又捻亮桌上的台灯,让黄暖的灯光屏退寒凉的风声于窗外,并且开始想象,报上所说的寒流如何从西泊利亚跨山越海而来,如何扫荡这城市入夜后仍嫌过多的车声,而终以君临般的声势撼动我心中感伤的天线……

——《铝门窗的风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