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笔记 | 复盘宝万之争

如题所述

在资本的世界里,寻找快速盈利的途径是常态。宝能万科股权之争,堪称一场资本大戏,它揭示了宝能收购万科的深层原因和策略。让我们深入了解其中的脉络:


宝能的动机与策略:宝能看中的是万科作为房地产行业龙头的地位和丰富的资源,万科稳定的营收与利润增长,以及日益壮大的全球市场网络,使其成为理想的并购目标。宝能的战略眼光瞄准了万科的转型潜力,尤其是作为城市配套服务商的转型方向。
万科的魅力所在:作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常青树,万科拥有30年的积累,市值被低估的现状提供了收购窗口。其稳定的收益和资产质量使得通过二级市场估值,宝能仅需483亿便能获取30%的股份。股权分散使得收购变得相对容易,但万科的防御机制不足。

资金来源揭秘:



    宝能主要依赖杠杆融资,通过钜盛华、前海人寿和浙商宝能产业投资等平台进行运作。在2015年,宝能运用收益互换和资管计划,投入460亿资金进入万科,借助复杂的金融工具实现高杠杆收购。
    浙商银行曾提供理财资金支持,其中75.74亿用于前海人寿股权收购和增资,60亿用于股票投资。然而,宝能频繁股权质押,触及监管红线,浙商银行也因此受罚。

纷争与影响:宝万之争引发了对上市公司和资管监管的审视。姚振华的杠杆操作和宝能集团的资本运作方式,引发了关于金融回归实体经济的讨论。万科与宝能的对抗,从王石的公开反对到重组计划的推进与终止,每一步都牵动市场神经。

最终,深圳地铁以协议转让的方式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王石卸任,郁亮接棒。宝能通过资管计划减持股份,其在万科的影响力逐渐减弱。万科在防御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策略,包括举牌限制、合作与对抗的微妙平衡,以及创新的防御手段。


这场并购战,不仅展示了资本的运作艺术,也揭示了市场规则的博弈。对于投资者而言,宝万之争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商业案例,它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和启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