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贞吉传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6

1. 裴垍传 文言文的翻译

翻译

裴光德在中书省(指宰相府)任职时,有个官职也不小的老朋友从远方来拜访他。裴公招待他相当优厚,举止行动相当亲切。朋友在他的府第内毫无拘束之感。乘机请求他在京城官府谋个判司做做。裴光德对他说: “您确实是个有能力的读书人,但是这官给您做不合适。我不敢因为老朋友的私情而败坏了朝廷的制度。要是往后有瞎了眼的宰相同情你,可能会获得这个官职。至于我,万万不会这样做。” 从文中看出裴光德是个怎样的人? 裴光德是一个大公无私,不徇私情,不轻易给故人谋一官半职,任人唯贤的人。

2. 伶官传文言文译文

译文:

啊!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探究唐庄宗取得天下及其之所以失去的原因,就可以明白这个道理了。

世间传说晋王将要去世的时候,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且嘱咐他说:“梁朝是我的仇家。而燕王是我扶植起来的,契丹也曾和我相约拜为兄弟,却都背叛了我们而归顺了梁朝。这三者,是我遗留下来的恨事!现在给你三枝箭,你千万不要忘记你父亲未了的心愿!”庄宗接受了这三枝箭并把它们供奉在宗庙里。以后出兵作战,就派部下用一副少牢去宗庙向晋王祷告,并请出那些箭,放在锦囊里,让人肩背着它,走在队伍的前面。等到凯旋归来后,再把它放还宗庙。

当他用绳子捆绑起燕王父子,用匣子盛着梁朝君臣的头颅,送进宗庙,把箭还给先王,并把成功的消息报告亡灵的时候,那强盛的意气,可谓壮观了。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然而一个人在夜间一声呼喊,叛乱者就四下响应,只好苍皇向东逃出,还没碰见乱贼,军队却已离散了。君臣们互相呆看着,不知该向何处去,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了衣裳,又是多么的衰败啊!难道是因为取得天下艰难而失去容易吗?还是探究他的成败过程都出自人为的原因呢?

《尚书》上说:“满足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补益。”警惕与勤劳可以振兴国家,安逸和舒适可以丧失性命,这是自然的道理啊。因此当他强盛时,普天下的豪杰,没有一个能与他争雄,到他衰败时,几十个优伶来困扰他,却使他丧命亡国而被天下所讥笑。

可见,祸患常常是在细微的小事上积聚起来的,而聪明勇敢又往往在沉湎嗜好中受到困厄,难道仅是优伶就能造成祸患吗?

3. 古文《徐稚传》的翻译

徐稚,字孺子,豫章郡南昌县人。

家里很穷,常常亲自耕种,不是自己的劳动所得就不吃。做人谦恭节俭仁义谦让,周围的人都佩服他的品德。

屡次被公府征召,他都不肯就任。 当时陈蕃任豫章郡太守,按照礼节请求徐稚暂时代理功曹一职,徐稚无法推辞,拜见陈蕃之后就退回去了,陈蕃在郡府不接待宾客,只有徐稚来,才特意摆设一副坐榻,徐稚离开后就把它悬挂起来。

后来徐稚因有德而被举荐,在家里被授予太原太守的职务,但他都没有就任。 徐稚曾经被太尉黄琼征召,但没有就职,等到黄琼去世,归葬家乡,徐稚却背着干粮徒步赶到江夏,在黄琼的墓旁摆设了鸡酒祭奠,痛哭完了,就离开了,也不告诉自己的姓名。

当时参加葬礼的四方知名之士有郭林宗等几十人,听说这件事,怀疑这个人就是徐稚,就选派了一位善于辞令名叫茅容的生员骑上快马去追他。 在路上赶上了徐稚,茅容为他摆上了饭菜,二人谈些农业劳动之事。

临别,徐稚对茅容说:“请替我向郭林宗致谢,大树要倒了,不是一根绳子所能维系,为什么要忙碌不停、四处奔波呢?”到后来,郭林宗的母亲去世了,徐稚又前往吊唁,将一把野草放到墓前就走了。众人奇怪,不知这是什么意思。

林宗说:“这一定是南州高士徐孺子了。《诗经》不是说‘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吗?只是我没有这样的品德来胜任啊!” 灵帝初年,朝廷想要用蒲轮车礼聘徐稚,适值徐稚去世,时年七十二。

徐稚的儿子徐胤,字季登,行为敦厚,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也隐居不出来做官。豫章太守华歆以礼请求他相见,他一再称病不去。

东汉末年盗贼纵横,但他们都敬佩徐胤的礼让品行,互相约束,不去侵犯他的住所。徐胤在建安年间去世。

扩展资料: 籍贯考证 根据明朝万历年间《南昌府志》、清朝乾隆年间《南昌府志》、清道光年间《南昌县志》、《名山胜概记》、《豫章续志》、《寰宇记》、宋代曾巩《重修后汉徐高士祠堂记》、《水经注》、康熙《四库全书》、光绪《江西通志》、民国《南昌县志》、《南昌城迁考》、中华境内所有徐孺子后裔家谱等书记载,徐孺子故里在东湖之南完全吻合。 据历代地方志和相关资料记载,赣水北经南昌县,西历白社,有孺子墓。

又北历南塘其东有孺子宅,际湖南小洲上。 现结合所有历史文献,均确定徐孺子故里在南昌东湖一带,所有资料均证实孺子亭公园一带即孺子宅、孺子故里,南朝宋时期毁于战火。

徐孺子宅《水经注》称在南塘东,南唐徐廙续《豫章志》称在南塘东百步,则应在今孺子亭公园东百步范围之内,而此为陈蕃后迁之宅,最原始的孺子宅依南唐徐廙续《豫章志》及《洞仙传》则在洪州东北三里,梅福宅之东。 杨守敬考:《寰宇记》:“梅福宅在洪州东北三里,西接开元观东西池,书堂遗址犹存,在今南昌县东北”。

参考资料: 徐稚——百度百科。

4. 蝜蝂传的古文翻译

蝜蝂是一种喜爱背东西的小虫。爬行时遇到东西,总是抓取过来,抬起头背着这些东西。东西越背越重,即使非常劳累也不停止。它的背很不光滑,因而东西堆上去不会散落,终于被压倒爬不起来。有的人可怜它,替它去掉背上的东西。可是蝜蝂如果能爬行,又把东西象原先一样抓取过来背上。这种小虫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肯停下来,以致跌倒摔死在地上。

现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钱财就捞一把,用来填满他们的家产,不知道财货已成为自己的负担,还只怕财富积聚得不够。等到一旦因疏忽大意而垮下来的时候,有的被罢官,有的被贬往边远地区,也算吃了苦头了。如果一旦被起用,他们又不思悔改,天天想着提高自己的地位,加大自己的俸禄,而且变本加厉地贪取钱财,以至接近摔死的程度,看到以前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的人也不知接受教训。虽然他们的外形看起来庞大,他们的名字是人,可是见识却和蝜蝂一样,也太可悲了!

5. 蝜蝂传的文言翻译

蝜蝂是一种擅长背东西的小虫。爬行时遇到东西,总是抓取过来,抬起头背着这些东西。东西越背越重,即使非常困难也不停止。它的背很粗糙,因而东西堆上去不会散落,终于被压倒爬不起来。人们有时可怜它,替它去掉背上的东西。可是蝜蝂如果能爬行,又把东西像原先一样抓取过来背上。这种小虫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肯停下来,导致跌倒(最后)摔死在地上。

现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钱财不避开,用来填满他们的家产,不知道财货已成为自己的负担,还只怕财富积聚得不够。等到一旦因疏忽大意而垮下来的时候,有的被罢官,有的被贬往边远地区,也算吃了苦头了。如果一旦被起用,他们又不思悔改,天天想着提高自己的地位,加大自己的俸禄,而且变本加厉地贪取钱财,以至接近摔死的程度,看到以前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的人也不知接受教训。即使他们的外形看起来庞大,他们被名为"人",可是见识却和小虫一样,也太可悲了!

6. 蝜蝂传文言文

1. 行 爬行 辄 就 卯 抬起

卒 最后,最终 或 有时 已 停止

2. A

3. 1 背东西 2负担,指小虫身上背的东西。注 没加点实在不知道哪个词

4. 蝜蝂是一种擅长背东西的小虫 句式 判断句

5.

这是一篇寓言小品,借小虫蝜蝂事,讽刺“今世之嗜取者”聚敛资财、贪得无厌、至死不悟的丑恶面目和心态,它的寓意为要懂得知足常乐,不要太贪心。本文虽然短小,却像是一面明镜,映射出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作者善于观察生活,写小虫持物负重的本性如可目睹;更善于思考社会人生问题,写贪官污吏的贪婪成性入木三分。文章类比恰切,过渡自然,语言犀利,叙事生动,议论精警,寓意深刻,具有很强的批判精神。千载至今,仍能警戒世人。

7. 陈循传文言文和译文

文言文:(景泰)二年十二月进少保兼文渊阁大学士。帝欲易太子,内畏诸阁臣,先期赐(陈)循及高谷白金百两,江渊、王一宁、萧鎡半之。比下诏议,循等遂不敢诤,加兼太子太傅。寻以太子令旨赐百官银帛。逾月,帝复赐循等六人黄金五十两,进华盖殿大学士,兼文渊阁如故。循子英及王文子伦应顺天乡试被黜,相与构考官刘俨、黄谏,为给事中张宁等所劾。帝亦不罪。

译文:景泰)二年十二月,晋升为少保兼文渊阁大学士。皇帝想更换太子,内畏惧各位内阁大臣,事先赐予(陈)沿等高谷白金百两,江渊、王一宁、萧铁的。等到下诏议,陈循等人于是不敢劝谏,加官兼任太子太傅。不久任命太子令旨赐给百官银两布帛。过了一个月,上帝又赐陈循等六人黄金五十两,进华盖殿大学士,兼文渊阁照旧。沿子英和王文的儿子王伦参加顺天乡试落榜,相互构陷考官刘俨、黄谏,为给事中张宁等人弹劾。皇帝也不罪。

8. 鲜于诜传文言文翻译

鲜于侁字子骏,阆州人。

是唐剑南节度使鲜于叔明的后代。性庄重,刻苦学习。

考中进士,任江陵右司理参军。庆历年间,天下大旱,皇上下诏征求直言,鲜于优推究灾变形成的原因,又分条陈述当世的失误有四个方面,他的话切合事理。

唐介和他是同乡,在上级官吏前称赞他,接连上书推荐他。鲜于优极力陈述左参军李景阳、枝江县令高汝士的美德,请求转为推荐他们,唐介更加认为他贤德。

调任黟县令,兼管婺源。奸民汪氏富有而狠毒,横行乡里,因事犯法,官吏来拜见说:“汪氏家族败坏了不少前任的县令,现在不放了他,会给以后留下祸患。”

鲜于侁发怒,立刻杖打他,恶人都隐没了踪迹。通判绵州。

绵州在蜀州的左边,官吏贪污成风,甚至要士卒供给他们木炭、草豆,卖水果蔬菜多收取余利。鲜于侁一切都不拿取,知州以下的官吏都效法。

赵扑出使蜀,向朝廷举荐他,没有来得及任用。听从何郯之召,签书永兴军判官。

万年县令不称职,抓丁上百囚犯,官府让他前去审理,几天之后,使监狱一空。神宗下诏征求直言,鲜于侁为蔡河拨发,应诏陈述十六件事,神宗喜爱他的奏文。

下诏大臣举荐人,范镇推荐鲜于侁应选,任利州路转运判官。当初,王安石住在金陵,名声很大,士大夫期望他任宰相。

鲜于侁讨厌他以激烈的言辞取得君主的信任和重用,对人说:“此人如果被重用,必定把天下搞坏搞乱。”现在,上书议论时政,说:“值得忧患的事有一,值得叹息时事有二,其它背逆治理国家大体而人民抱怨的,不能一一列举。”

他的意思是专指王安石。王安石大怒,诋毁陷害他。

神宗说:“鲜于侁有文学才能,可以任用。”王安石说:“陛下如何知道?”神宗说:“有他的奏章在。”

王安石才不敢说话。起初,助役法实行,下诏各路分别定出助役缗钱数额。

利州转运使李瑜定了四十万,鲜于侁争论说:“利州百姓贫困土地贫瘠,有这一半就行了。”李瑜不听,分别把想法报上去。

当时各路的役书都没有完成,神宗肯定鲜于侁的意见,告诉司农曾布让他颁布下去作为规定口因此贬黜李瑜,提升鲜于侁任副使,并兼提举常平。所属百姓不要青苗钱,王安石派官吏查访处理,并且追问鲜于侁不发青苗钱的缘故。

鲜于侁说:“青苗法规定,愿意借的就借,百姓不愿借,怎能强迫!” 左藏库使周永懿守利州,贪婪暴虐不守法纪,前任使臣害怕他的凶恶,不敢询问。鲜于侁把他捉到狱中,流放到衡湘,于是请求更换文臣作为守臣,同时更换班列统领县事。

总共居部九年,治所离阗中很近,姻戚纷繁,不以私情对待他们,使他们都很高兴。苏轼称赞鲜于侁上不危害法令,中不废弃亲戚,下不伤害百姓,认为是“三难”。

二税要交纳绢和丝绵,鲜于侁奏请听任百姓可以将零星绢绵交纳。后来有一叫李元辅的人,总是变着法多收取,父老们流泪说:“老运使立下的规矩,怎么能改变呢?”鲜于侁的侄子鲜于师中也任这个职务,所以称他“老”作区别。

调到东西耍路。黄河在澶渊决口,议论想不堵塞,鲜于侥说:‘;东部州汇聚水的仅有两水滩,夏秋季雨水过多,尚且溢出造成危害,如果放纵大河水入,百姓就成为鱼了。”

作《议河窘》呈上,神宗高兴地接受。后来两路合成一路,鲜于侥任转运使。

当时王安石、吕惠卿当政,正直的人大多不被容纳。鲜于侥上奏:“我有荐举的权力,但当朝者不是贤才,我感到羞耻。”

所以凡是他所荐举的如刘挚、李常、苏轼、苏辙、刘攽、范祖禹等人,都是正直不合时宜的人。元丰二年召他入对,任命他知扬州。

神来说:“广陵是重镇,很久没得到合适的人,现在我选你前去,要好好地治理。”苏轼从湖州入狱,亲戚朋友都和他断绝交往。

路过扬州,鲜于侁前去见他,台吏不让他见。有人说:“你和苏轼相知很久,那些往来的书信,应该烧掉不要留下,否则,将会获罪。”

鲜于侁说:“欺骗君主辜负朋友,我不忍心这样做,因为忠义分担谴责,是我所愿。”被举吏所牵累,罢为主管西京御史台。

哲宗即位,想到东部地区被役法所困,吴居厚聚敛残害百姓,放逐了他,又让鲜于侁出使京塞。司马光在朝廷上蜕:“以鲜于侁的贤才,不该让他居于外任。

在蛮鲁地区,已经非常凋敝,需要鲜于侥前去救助,怎样才能得到一百个像鲜于侁这样的人,分布在天下呢?”士人百姓听说他又来了,像见到了慈父慈母一样。召他任太常少卿。

侍从讨论神宗配享的事,有想以王安石、吴充配享的,鲜于侁说:“前朝宰相中贤能的,谁能在富弼之上?”于是用富弼配享。任左谏议大夫。

鲜于侁看到哲宗年幼,首先讲君子和小人消长的道理很全面。又说:“制举,是选取人才的要害,国朝尤其因此而得到人才。

王安石掌权,忌讳人诋毁非议新政,于是废除了制举。现在厅搜罗俊杰贤才,开通畜路,应恢复六科的原貌。”

又请求罢去大理狱,允许两省、谏官互相往来,减少特奏名举人,严格出官的法令,京东的盐能够通商,恢复三路义勇军以缓保甲,罢去戎、泸的保甲以宽民力,事情大多加以施行。在职三个月,因病请求离朝。

除集贤殿修撰、知陈州。下诏满一年进升待制。

不久,去世,年六十九岁。鲜于侁刻意经术,著有《诗传》、

9. 高怀德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高怀德字藏用,真定常山人,周天平节度齐王行周之子。怀德忠厚倜傥,有武 勇。行周历延、潞二镇及留守洛都,节制宋、亳,皆署以牙职。晋开运初,辽人侵 边,以行周为北面前军都部署。怀德始冠,白行周愿从北征。行周壮之,许其行, 至戚城遇辽军,被围数重,援兵不至,危甚。怀德左右射,纵横驰突,众皆披靡, 挟父而出。以功领罗州刺史,赐珍裘、宝带、名马以宠异之。及行周移镇郓州,改 信州刺史,仍领牙校。又迁信州刺史,从行周再镇宋州。 晋末,契丹南侵,以行周为邢赵路都部署御之,留怀德宁睢阳。会杜重威降契 丹,京东诸州群盗大起,怀德坚壁清野,敌不能入。行周率兵归镇,敌遂解去。汉 初,行周移镇魏博,及再领天平,以怀德为忠州刺史领职如故。周祖征慕容彦超, 还过汶上,宏赐行周甚厚,并赐怀德衣带、彩缯、鞍勒马。 行周卒,召怀德为东西班都指挥使、领吉州刺史,改铁骑都指挥使。太原刘崇 入寇,世宗讨之,以怀德为先锋虞候。高平克捷,以功迁铁骑右厢都指挥使、领果 州团练使。 从征淮南,知庐州行府事,充招安使。战庐州城下,斩首七百余级。寻迁能捷 左厢都指挥使、领兵州防御使,赐骏马七匹。南唐将刘仁赡据寿春,舒元据紫金山, 置连珠砦为援,以抗周师。世宗命怀德率帐下亲信数十骑觇其营垒。怀德夜涉淮, 迟明,贼始觉来战,怀德以少击众,擒其裨将以还,尽侦知其形势强弱,以白世宗。 世宗大喜,赐袭衣、金带、器币、银鞍勒马。世宗一日因按辔准

说实话,你给的分儿有点少,不可能有人花大力气给您逐字逐句翻译的(又没资料可以让我复制)。不过幸好我比较喜欢助人为乐,不辞辛苦,所以就把大概意思说给你听好了。 第一段:高怀德字藏用,是真定常山(高俅是宋初高怀德的后代吗?高俅是水浒传的人物,他和高怀德有关系吗?不是,因为高俅的资料实在太少,他的出生日期都不详。 最近有的专家这么认为: 高俅的祖先是大唐高丽属将高仙芝,是高仙芝与高丽妓 女的私生子的后代,随高仙芝来到中原,但因出生不好,并且一直被骂为“高丽奴”

---------------------------------------------------

谢谢采纳哦

10. 朱常洵传 文言文翻译

福恭王朱常洵,神宗第三子。开始,王皇后无子,王妃生下长子,即为光宗。朱常洵在其后出生,母亲郑贵妃最受神宗宠幸。神宗久久不立太子,朝中内外大臣怀疑郑贵妃谋立自己的儿子,便纷纷就此事上奏,尽管许多人相继被贬官放逐,但仍不断有上奏反对者。神宗为此十分苦恼。万历二十九年(1601)才立光宗为太子,而封朱常洵为福王,福王的结婚费用达三十万,营造洛阳的宫邸达二十八万,是平常规定的十倍。廷臣请求福王前往藩地,为此上奏数十上百次,均未获答复。直到四十二年,神宗才命他启程去藩地。

在此之前,海内兴盛,皇帝所派税使、矿使遍布天下,每月都有进奉,明珠异宝、文毳锦绮堆积如山,其他搜括盈余数以亿万计。现在这些财宝大多用来资助朱常洵了。朱常洵临行出宫门时,神宗四次将他召回,嘱咐他三年入朝一次。并下诏赐其庄田四万顷。经有关官员力争,朱常洵也上奏推辞,才减去一半庄田。中州肥土不足,便选取山东、湖广之田加以补充。朱常洵又上奏请求得到已故大学士张居正被抄没的家产,及江都至太平沿江荻洲杂税,四川盐井专卖和茶税。伴读、承奉诸官,借管理庄田为名,乘车出入黄河南北、齐楚之间,所到之处都被他们扰得不得安宁。朱常洵又请求得到淮盐一千三百引,在洛阳设店与百姓进行交易。宦官到淮、扬供盐,他们从中侵吞,动辄就要求数倍之盐。而中州以前食用的是河东盐,因改食淮盐的缘故,凡非福王店铺所出食盐则禁止出售,河东盐引被阻止通行,边饷因此不足。廷臣请求改由河东供盐给福王,并且不再与百姓进行交易。这个建议未被采纳。神宗久居深宫,对群臣的奏章一律不予察看。唯独福王的使者记名于门籍,由中左门进出宫中,一日之内数次提出要求,早晨上奏,晚上即可得到满意的答复。四方奸人纷纷改名换姓,逃亡在外,探听风声,趋利若鹜。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万历年终之时。

到崇祯帝时,朱常洵地近位尊,朝廷尊之以礼。朱常洵终日闭阁酌饮醇酒,所爱唯有妇女、歌舞。秦中流贼四起,河南也遭大旱、蝗灾,人们互相残食,民间一片杂乱,都说先帝耗天下之财以肥福王,洛阳富于皇宫。经过洛阳的援兵喧嚷道“:王府有金钱百万,却让我们饿着肚子死于贼手。”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正住在家中,听说之后很害怕,便将其中利害关系告知朱常洵,而朱常洵并未放在心上。十三年冬(1640),李自成接连攻陷永宁、宜阳。第二年正月,参政王胤昌率军警戒防备,总兵官王绍禹,副将刘见义、罗泰也各自引兵而至。朱常洵把三将召入宫中,摆酒设宴,倍加礼待。数日之后,贼军大至,攻城。朱常洵拿出千金招募勇士,缒城而出,手持长矛冲入贼营,贼军才稍微退却。夜半时分,王绍禹的亲军从城上招呼贼军,互相谈笑,挥刀杀死防守城墙的士兵,焚烧城楼,打开北门引贼入城。朱常洵缒城而出,藏匿于迎恩寺。第二天,贼军跟踪而至将其捉拿,朱常洵就这样遇害。两名承奉伏尸而哭,贼军揪住他们,让他们离开。承奉挣扎着喊道:“福王已死,我们也不愿再活,只求一付棺木收容福王尸骨,我们就是粉身碎骨也无怨言。”贼军见他们这么有义气,便答应了他们的请求。一付桐棺,载于断车,两人就在旁边自缢而死。王妃邹氏及世子朱由崧逃往怀庆。贼军火烧王宫,大火持续三日,仍然不绝。此事传至朝廷,崇祯帝震动悲悼,辍朝三日,命河南官府为福王改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