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润字若雨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4

1. 文言文关于林润的文章

林润,字若雨,莆田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进士。授官临川知县。因事到南丰,敌寇突然到来,林润谋划却敌之计。征授为南京御史。严世蕃置酒召来林润,林润谈辩风生,严世蕃内心忌惮他。酒席散后,严世蕃叫人对林润说:“严侍郎谢君,无刺当世事。”林润到官,首先论判祭酒沈坤擅自杀人之罪,将其置于法司。之后,弹劾副都御史鄢懋卿五大罪状,因严嵩的庇护,没有被问罪。伊王典木英不讲规矩,多次遭到疏论而不改悔,林润又检举他。典木英累奏辩解,诋毁林润是挟私报复。部科交章疏论伊王抵抗朝命,威胁言官。严世蕃收纳伊王的贿赂,因而对伊王只是下诏责让而已。林润于是说宗室繁衍,岁禄难以为继,请求亟议变通。皇帝将这件事下到有关部门讨论。

正逢皇帝采用邹应龙的意见,将严世蕃贬戍雷州,他的同党罗龙文被贬戍浔州。严世蕃留在家里不到雷州去。罗龙文一到戍所,就逃跑回徽州,多次往来江西,与严世蕃计议事情。四十三年(1564)冬天,林润按视江防,查访到这种情况,急驰上疏说:“臣巡视上江,备访江洋群盗,他们都窜入到逃军罗龙文、严世蕃家中。罗龙文卜筑深山,乘轩衣蟒,有负险不臣之心。而严世蕃日夜与罗龙文诽谤时政,摇惑人心。近来假借治第之名,招集勇士达到四千多人。人们纷纷感到忧惧,都说有不测之变。乞求将他们早正刑章,以杜绝本。”皇帝大怒,当即诏令林润将他们逮捕送到京师。严世蕃的儿子严绍庭是锦衣官,听到这个命令后亟刻报告给严世蕃,让他到戍所去。刚刚二日,林润已经飞驰而至。严世蕃猝然不及到戍所,于是被枷械上路,罗龙文也被从梧州捕至。于是尽查二人的不法事,他们二人终被诛杀。

林润不久被提升为南京通政司参议,历太常寺少卿。隆庆元年(1567)林润以右佥都御史的官职巡抚应天诸府。属吏被他的威名所慑惧,都感到震栗。林润到达后,则采用宽平措施,多有惠政,吏民对他都心悦诚服。过了三年,林润死在官任上。年纪刚满四十岁。

林润的乡郡兴化曾被倭寇攻陷,他特上疏请求朝廷再免除三年赋税,发放库金而对他们进行救济抚恤。他的乡人感他的恩德。他死后灵柩运回到家乡,乡亲们遮道四十里,为他立牌位祭哭三天。

2. 大卿徐公传文言文翻译

青霞君者,姓沈,名链,字纯甫,别号青霞君。生面以奇骛一世[1]。始补府学生,以文奇。主公文盛以提学副使校浙士[2],得君文惊艳,谓为异人,拔居第一。嘉靖辛卯[3],逐举于乡,戊戌[4],成进士。始知溧阳[5],以政奇。御史惮之[6],卒得诋,徙茌平[7],再徙清丰[8]。

已乃擢经历锦衣卫[9],以谏奇。庚戌冬[10],虏入古北口[11],抄骑至都城,大杀掠。时先帝仓卒集群臣议于廷,大官以百十计,率媕婀不敢出一语[12]。君独与司业赵公贞吉[13],历阶抵掌相倡和,慷慨论时事。严氏党执格之,君遂抗声诋严氏父子[14]。又上疏请兵万人,欲出良、涿以西护陵寝[15],遮虏骑使不得前,因得开都门,通有无便。不报。无何,又上疏直诋严氏十罪。有诏廷杖君五十,削官。

徙保安为布衣[16],以戆奇。当是时,君怀愤之日久,而忠不信于主上。乃削木为宋丞相桧象[17],旦莫射捶之[18],随事触景为诗赋文章,无一不慨时事,骂诃奸谀,怀忠主上也。当是时,边人苦虏残掠,而杨顺者方握符镇宣、大[19],虏杀人如麻,顺不敢发一矢;虏退则削汉级[20],以虏首功上。君飞书入辕门[21],数顺罪。顺痛忌之,承 严氏旨,日夜奇构君。及甲寅[22],虏复寇大同右卫,顺计不出前辙,君飞书益急。而君在边久,尝思结客以破虏,或散金募土人豪宕者为城守[23]。保安饥,又散金市远粟,粥僧舍,活万余人。顺谓诸事非放逐臣所宜为,可以判构君,遂与御史巡宣、大者路楷会疏入告君判状[24]。严氏父子从中下其事,弃君宣府市[25],连坐死者五人。既又驰捕其长子襄,械抵宣府杖系,糜且死[26]。会给事中吴公时来疏上[27],有诏逮顺、楷[28],襄得免戍,时丁巳秋月也[29]。

先帝始再听谏臣邹公应龙、林公闰等说[30],悟向者严氏奸罔,斩世蕃西市,夺嵩官,籍其家。再逾年而先帝崩,遗诏录嘉靖以来言事得罪者,君得赠光禄寺少卿,荫子一人。今上立一年[31],襄复疏父冤,顺、楷坐死。上感君戆,为制文,命省臣祭其墓。

注释:

[1]骛(wù)奔驰。[2]汪公文盛:汪文盛,字希周,崇阳人。正德进士,累官右佥都御史,巡抚云南,召为大理卿,道病致仕卒。提学副使:提学道的副使,主掌一路州、县学政的副学官。[3]嘉靖辛卯:嘉靖十年(1531)。嘉靖为明世宗年号。[4]戊戌:嘉靖十七年(1538)。[5]知溧阳:当溧阳知县。溧阳在今江苏省。[6]御史:监察官。[7]茌(chí)平:县名,在今山东省。[8]清丰:县名,在今河南省。[9]经历锦衣卫:掌管锦衣卫吏员及处理日常事务的官员。[10]庚戌:嘉靖二十九年(1550)。[11]虏:指俺答,为明代蒙古鞑靼部右翼土默特万户首领,对明贡掠无常,为嘉靖中一大边患。古北口: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为长城隘口之一,为古代军事要地。[12]媕婀(ān ē):没有主见,依违随人。[13]司业:国子监司业,为监内副长官,掌儒学训导之职。赵公贞吉:赵贞吉,字孟静,内江人。嘉靖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14]严氏父子:指明代权奸严嵩及其子严世蕃。[15]良、涿:指今北京良乡和河北涿州市。[16]保安:今陕西延安市。[17]宋丞相桧:指秦桧,宋代奸相。[18]旦莫:早晚。莫,同“暮”。[19]杨顺:严嵩党羽,时总督宣大。宣、大:指宣府镇和大同镇。均为明代九边之一。[20]汉级:汉人首级。[21]飞书:飞递书信。[22]甲寅:嘉靖三十三年(1554)。[23]豪宕:豪放而不受约束。[24]路楷:汶上人。严嵩党羽,由进士累官至户部主事,坐贪纵削籍,后被劾论斩。[25]弃:弃市,问斩。[26]糜:糜烂。[27]吴君时来:吴时来,字惟修,仙居人。嘉靖进士,擢刑科给事中。[28]逮顺、楷:《明史.沈链传》谓“会顺、楷以他事逮,(襄)乃免”。[29]丁巳:嘉靖三十六年(1557)。[30]邹公应龙:邹应龙,字云卿,长安人。嘉靖进士,擢御史,以弹劾严嵩父子得名。累官至兵部侍郎,巡抚云南。林公闰:林闰,《明史》作林润,字若雨,莆田人。嘉靖进士,进南京监察御史,刚毅敢言,劾严世蕃,戮死西市。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诸府。[31]今上:指明穆宗朱载垕。

3. 古文中“若”字有几种翻译

◎ 如果,假如:~果。倘~。假~。天~有情天亦老。

◎ 如,像:年相~。安之~素。旁~无人。置~罔闻。门庭~市。

◎ 你,汝:~辈。“更~役,复~赋,则何如?”

◎ 约计:~干(ɡān )。~许。

◎ 此,如此:“以~所为,求~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 顺从:“曾孙是~。”

◎ 指“海若”(古代神话中的海神):“望洋向~而叹。”

◎ 指“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

◎ 指“杜若”(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沐兰泽,含~芳”。~英(“杜若”的花)。

◎ 文言句首助词,常与“夫”合用:“~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出自《岳阳楼记》)

◎ 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表示事物的状态:“桑之未落,其叶沃~”。

4. 有关“阎若鐻字百诗太原人”的古文

阎若璩,字百诗,太原人。世业盐筴,侨寓淮安。父修龄,以诗名家。若璩幼多病,读书闇记不出声,年十五,以商籍补山阳县学生员。研究经史,深造自得。尝集陶弘景、皇甫谧语题其柱云:“一物不知,以为深耻;遭人而问,少有暇日。”其立志如此。海内名流过淮,必主其家。年二十,读《尚书》至古文二十五篇,即疑其伪。沉潜三十馀年,乃尽得其症结所在,作《尚书古文疏证》八卷。引经据古,一一陈其矛盾之故,古文之伪大明。所列一百二十八条,毛奇龄《古文尚书冤词》百计相轧,终不能以强辞夺正理,则有据之言先立於不可败也。

康熙元年,游京师,旋改归太原故籍,补廪膳生。十八年,应博学鸿儒科试,报罢。昆山顾炎武以所撰《日知录》相质,即为改定数条,炎武虚心从之。编修汪琬著《五服考异》,若璩纠其谬,尚书徐乾学叹服。及乾学奉敕修《一统志》,开局洞庭山,若璩与其事。若璩於地理尤精审,山川形势,州郡沿革,了如指掌,撰《四书释地》五卷,及於人名物类训诂典制,事必求其根柢,言必求其依据,旁参互证,多所贯通。又据《孟子》七篇,参以《史记》诸书,作《孟子生卒年月考》一卷。又著《潜丘札记》六卷,《毛朱诗说》一卷,手校《困学纪闻》二十卷,因浚仪之旧而驳正笺说推广之。又有《日知录补正》,《丧服异注》,宋刘攽、李焘、马端临、王应麟四家逸事,《博湖掌录》诸书。

世宗在潜邸闻其名,延人邸中,索观所著书,每进一篇必称善。疾革,请移就城外,以大床为舆,上施青纱帐,二十人舁之出,安稳如床箦。康熙四十三年,卒,年六十九。世宗遣使经纪其丧,亲制诗四章,复为文祭之。有云:“读书等身,一字无假,孔思周情,旨深言大。”佥谓非若璩不能当也。

子咏。康熙四十八年进士,官中书舍人,亦能文。同时山阳学者,有李铠、吴玉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