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持久战的三个阶段分别是哪三个

如题所述

《论持久战》书中三个阶段是: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

战争实际情况:

第一个阶段基本是1937年—1938年秋,日军占领武汉和广州。

第二阶段就是相持阶段: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

第三阶段就是反攻阶段:从1944年1月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论持久战》发表时,中国的抗日战争已经进行了10个月。全国军民为了民族的生存进行了浴血奋战,天天都在渴望着战争早日胜利。然而,10个月中,北平、天津、太原、上海、南京等城市相继陷落。

战争的进程会如何发展?中国能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怎样才能取得胜利?怎样看待抗战以来一直流传着的“亡国论”、“速胜论”?对这些问题,有的人在思考,有的人感到迷惘,如果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对坚持长期抗战是不利的。

毛泽东深感有必要对抗战10个月的经验做个总结性的解释,特别是有着重研究持久战的必要,以回答人们关心的一些问题,并对“亡国论”和“速胜论”进行批驳。

毛泽东始终认为中日战争将是持久的,最后的胜利要在持久战中去解决。早在1935年12月,毛泽东在陕北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就指出:要打倒敌人必须准备作持久战。

1936年7月,他在同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就已经提出了坚持持久抗战的各项方针。对于为什么中国的抗战是持久的,最后的胜利会属于中国,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给予了明确的回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持久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07

第一阶段是战略防御阶段: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

“七七事变”爆发,全民族抗战开始,历经太原会战、淞沪会战、武汉会战、枣宜会战、徐州会战等大的战事,国民党军败退重庆,中共开赴山西,坚持游击战,开辟敌后战场;南方新四军开展正面战场敌后游击;

第二阶段是战略相持阶段: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

以汪精卫为代表的投降派成立为国民政府为标志,国民党军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日军在正面战场与国民党军战事基本相持,把主要精力放到消灭敌后抗日武装和根据地上面;

第三阶段是战略反攻阶段:从1944年1月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国际上,美国舰队基本消灭日本联合舰队主力,苏联完成西方战场战事,出兵东北,中国敌后战场率先开展反攻,直至全民族的抗日反攻大高潮到来,最终彻底消灭日本侵略者,赢得了自鸦片战争以来,近代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

扩展资料:

《论持久战》的当代启示

一、必须立足客观实际

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综合分析时代背景和中日国情,将这场战争界定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总结出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的特点,从而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战争的持久性和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

二、必须坚持问题导向

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就是从问题入手的,而且梳理出一个问题清单:战争的过程究竟会要怎么样?能胜利还是不能胜利?能速胜还是不能速胜?为什么是持久战?怎样进行持久战?为什么会有最后胜利?怎样争取最后胜利?……毛泽东没有回避任何问题,而是一一分析并解答。

特别是针对社会上流传较多的“亡国论”“速胜论”,予以分析和驳斥,使人们对战争的过程和前途有了一个清楚的了解。

三、必须把握发展进程

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基于客观的深入的分析,指出“敌之优点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削弱,其缺点亦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扩大”“我之优点可因我之努力而加强,缺点则因我之努力而克服”,并预见中日战争将经过三个阶段:

“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

他还着重指出,第二阶段是过渡阶段,“将是中国很痛苦的时期”“要准备付给较长的时间,要熬得过这段艰难的路程”。

四、必须统筹战略战术

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不仅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而且根据不同阶段的情况提出最为有利的具体策略。这就是在第一和第二阶段中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第三阶段中,应该是战略的反攻战。战略上坚持持久战,战术上打好歼灭战,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持久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6-07
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
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
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4-05-20
防御,相持,进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