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暴雨去哪了,北京雨水都排到哪里了

如题所述

1、北京雨水都排到哪里了
北京暴雨洪水往凉水河排。
7月29日14时30分,北京启动南分洪,将南护城河洪水通过分洪道闸向凉水河分洪,减轻城区防洪压力。今天下午,记者实地探访了北京凉水河分洪道闸现场,看到分洪河道水流湍急,但并未达到标识的警戒线,河道处于正常行洪、排洪过程。
据了解,北京城区防洪排涝的整体原则是“西蓄、东排、南北分洪”,“南分洪”就是指在右安门将南护城河洪水通过分洪道闸向凉水河分洪。凉水河承担着城区南部排水及中心城区南分洪的任务,是城区主要排洪河道。分洪道闸作为“南分洪”重要设施,由凉水河管理处管理,并与城市河湖管理处联合调度。
凉水河干流概况:
凉水河位于北京城南部,属北运河水系,原发源于丰台区卢沟桥乡东部水头庄(又说后泥洼村,向东南流经万泉寺、大红门、马驹桥、次渠、台湖、大杜社、牛堡屯、张家湾、漷县等地区,入北运河,全长58公里(《通县水利志》记为53公里),流域面积629.7平方公里,是北京市的一条主要河流。
丰台区永定河东部的莲花河、丰草河、马草河、旱河、小龙河等河水均汇入凉水河。20世纪50年代此地尚有泉水流淌,后来由于附近建自来水厂、永定河上游修水库,石景山以下断流等原因水源枯竭。
经治理,发源于莲花池的莲花河,脱离南护城河汇入凉水河,凉水河起点改为万泉寺铁路桥,莲花池成为凉水河的新发源地。流经石景山区、丰台区、朝阳区、大兴区、通州区,全长变为68.41公里。
2、北京的雨下到哪了
北京的暴雨出现在山区,延庆下马鹿沟降水量为全市最大。
据北京市气象台消息,20日8时至21日8时,全市平均降水量为15.5毫米,城区平均降水量为7.3毫米,城区最大降水量出现在海淀凤凰岭,为65.9毫米,全市最大降水量出现在延庆下马鹿沟,为94.8毫米,最大小时雨强出现在延庆八道河站,为40.4毫米/小时(21日0时-1时)。
北京全市平均降雨量15.5毫米,达到了中雨量级。国家站中霞云岭降水量66.7毫米,达到暴雨量级,佛爷顶39.1毫米、昌平35.7毫米,达到大雨量级。局地山区雨量非常可观,出现了暴雨,如延庆下马鹿沟。
由于暴雨市郊线路受到了什么影响
898路(涿鹿-地铁朱辛庄站),受河北省涿鹿路段降雨高速封路影响,采取停驶措施,双方向停驶。899路(下花园-地铁朱辛庄站),受河北省下花园路段降雨高速封路影响,采取停驶措施,双方向停驶。880快(沙城客运站-地铁回龙观站),受河北省沙城路段降雨高速封路影响,采取停驶措施,双方向停驶。
Y11路(延庆南菜园公交场站-大石窑),受干沟路段降雨影响,采取停驶措施,双方向停驶。Y12路(延庆南菜园-沙梁子),受干沟路段降雨影响,采取停驶措施,双方向停驶。Y13路(延庆南菜园-沙梁子),受干沟路段降雨影响,采取停驶措施,双方向停驶。Y16路(延庆南菜园公交场站-汉家川河北村),受大庄科路段降雨影响,采取停驶措施,双方向停驶。
3、北京泄洪流到哪里?
明清北京城西半部曾有二条泄洪河,在缺乏干道下水道的年代里,每到雨季,通过这两道南北走向的泄洪河,把大量城市雨水往南排入护城河,再通过三里河和南沟排到外城南护城河。统称大明壕,清代称东、西沟。
一条是北起西直门内大街,南至今佟麟阁路的西沟,沟水从南城根的今新华社迤西下水关,汇入宣武门外护城河。另一条是今新华街至和平门内的东沟,沟水由宣武门迤东的白石桥下水关进入护城河。
那时,东、西沟水最深处可以没人,游人乘舟可以从白塔寺到宣武门。沟水两边有45度的斜堤,旁边才是行人走车的道路。
为方便行人东西出行,在东、西沟主要大街和胡同处,架设桥梁,位于西沟上的有红桥、马市桥、太平桥、石驸马桥等,位于东沟东西绒线胡同之间有板桥。
东、西沟虽然能泄雨水,但是遇到特大雨时,京城也难免一片汪洋。据《明实录》记载:万历三十五年闰六月,京师遭水灾,造成了“九衢平路成江”,长安街竟达到“水深五尺”。
早年东、西沟附近都有许多洼地,常年积存雨水,因此附近地名胡同叫:中臭水塘、大川淀、兵部洼、后水泡子、前后泥洼、二龙坑、沟头等。北京城内原来还有很多的水坑,也就是洼地。在西城和东城尤其多,这些洼地后来都填平了。旧日这些水坑的蓄洪作用不可小觑,别小瞧了这些洼地,暴雨后,也能积存很多周围的洪水。

如西城赵登禹路,原名北沟沿大街,北起西直门内大街,南至阜成门内大街,后改名白塔寺东街。元代曾是大都金水河的故道。由和义门、引护城河水东流,经小河漕东流入太液池。明代称大明壕,清代称西河沿,是为京城重要排水的防洪措施。明清两代,在北沟沿南口与阜成门内大街交汇处有一座石桥,称马市桥,石桥以东有马市、骆驼市、羊市、牲畜贸易曾兴旺一时。民国初年,改为暗沟,民国十年(1921年)始辟筑成路,仍沿用北沟沿之名,抗战胜利后1946年,根据北平市长何思源命令,为纪念1937年7月牺牲的抗日英雄赵登禹,北沟沿大街更名为赵登禹路。

太平桥大街,原名西沟沿大街,明代为河道,称大明壕,又称河漕,清代称西沟沿,北起阜成门内大街接北沟沿,南至二龙路街南的闹市口。清乾隆年间绘制的《京师全图》对此处标注为“沟沿”。民国十年(1921年)至民国十九年(1930年)河道改为暗河,辟建成路,称沟沿大街。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以后,为纪念抗日爱国将领佟麟阁和赵登禹,将辟才胡同以北的沟沿大街命名为赵登禹路,将二龙路南口以南的沟沿大街命名为佟麟阁路,中段分别称鸭子庙、太平桥、西京畿道统一称太平桥大街。明清年间,在西沟沿上架设太平桥,其位置就在今辟才胡同西口外。

佟麟阁路,原名南河沿大街,明代称大明壕,因位于皇城西部,沟边道路清时称西沟沿。是明清北京城内重要的排水沟。
佟麟阁路命名之初,还包括今复兴门内大街以北至今新京畿道西口的一段。后来把这一段并入了太平桥大街。佟麟阁街因其在民族文化宫南侧,1971年曾改名为民族宫南街。1984年恢复今名。
元大都时期,这条路所在位置紧邻大都城墙,是一条与护城河以及城内三海相贯通的人工河道,名为金水河。明朝以后,金水河上游河道淤塞,截断了上游来水,另一方面北京城墙南移,将路纳入城市范围以内,于是金水河从一条人工河演变为露天城市下水道,被人们称为“大明壕”,大明壕北起西直门内,南抵宣武门,纵贯北京内城。市民沿大明壕聚居,沿大明壕形成了一条纵贯北京南北的道路,其中最南端一段名为南河沿大街。
中华民国初年,北洋政府的京城市政公所提出针对大明壕的《筹划改筑大明濠方案》,准备对其进行治理,1921年治理工程开工,工程利用拆除北京皇城城墙产生的城砖,修葺大明壕,将其改造为暗沟,其上铺设马路。1930年治理工程竣工,整条大明壕改名为河沿大街,被评定为一等乙类道路,其南段仍然被习惯地叫做南河沿大街。
1945年经冯玉祥提议,北平市市长何思源签发“北平市政府户字第59号训令”将南河沿大街、北河沿大街、铁狮子胡同分别改名为佟麟阁路、赵登禹路和张自忠路,以示对抗日英雄的纪念。文化大革命爆发后,佟麟阁路的名称被革命化,改为“四新路”。文革结束后改回现名。
民国以后,把大明壕明沟改成了暗沟,用皇城墙的大城砖,给大明沟砌上了暗沟。变成暗沟后,沟的断面面积显然变小。原来的明沟有斜坡和沟底,变成暗沟后,不可能保留原来水道的形状,改成筒子形,或圆形和方形。这种暗沟的排水能力不如原来排水能力强。
原来的南、北新华街,也就是现在在新华门与和平门的位置,明清也有一排水渠道。后来改成暗沟,变成马路。

原来皇城东侧有条御河,是皇城的护城河,也是泄洪河,从北河沿往南至前门东侧水关排出城外。三十年代改成暗河,铺设南北河沿和正义路大街。
通惠河以前也叫大通河,在元代的时候,一直是漕运的主要河道,西端在前门外。当时漕运的船只从通州可以一直开到什刹海。到了明代,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里从广渠门歪大通桥以内,不再能够通船,但是排洪的功能还有,一下雨,大雨就通过这个渠道排洪,这个渠道,到了民国后,也改成了暗沟。
在“清末北京市地下排水系统图”上面标满了密密麻麻的红线,红线代表过去排水的沟渠,主要的街道两侧都有排水设施,有些是明的,有些是暗的,这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考虑到了排水的重要性。
现在北京火车站的位置,有一条河叫“泡子河”,在元代是一条重要的河流,后来被填平修了北京火车站。

现在北京天坛东边的龙潭湖一带,还保留一些水坑,只是面积小多了。在先农坛西边,陶然亭公园附近,还有一些。先农坛从西边一直到北边,过去是窑厂,烧窑的时候要挖土,挖土后就形成坑坑洼洼,下雨后变成了一个个水泊子,解放后建起龙潭湖公园,已经失去了排洪左右。
原来北京旧城外的朝阳门外、东直门外地区,水坑也很多。这些水坑尽管影响市容,但是有蓄洪的作用。下雨后洪水可以临时汇集到这里,现在大部分都填平了。

北京原来内外城都有护城河,这些护城河在历史上除了防卫的作用外,就是排洪的功能,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内城的护城河包括宣武门、西直门、复兴门、阜成门等位置的西护城河和东护城河,基本上都变成暗沟。变成暗沟后,暗沟的断面大小不得而知,但是肯定没有露天护城河的排水功能强。把明沟变成暗沟,除了断面面积减少,还面临如何疏浚的问题,时间一长,生活垃圾和泥沙就会淤塞,影响排洪的能力。
过去在清朝、明朝甚至是元朝的时候,中央政府对北京城这些暗沟都会定期的疏通拓展,一般都是在下大雨之前,目的是提高暗沟的排水功能。比如史上记载南城的烂漫胡同,原来是一条水沟,是东护城河的一段。明清的时候政府常常会定期来这里淘挖水沟,以便排洪。
因为平常很多生活垃圾都会排到河里,所以在淘挖的时候,臭气熏天。这在史书上都有明确记载。
雍正七年,将外城何家庄至左安门水关一千二百余丈的明沟拓宽挖深,提高排水能力。乾隆二十七年,将东西钱粮胡同暗沟改砌砖沟,又将皇城西安门内甬路南北两侧的排水沟,部分用砖砌修,并与旧沟连接,以利于皇城西部的排水。
护城河是北京城内一个重要的排水通道,六、七十年代修建了二环路地铁,对这些护城河也造成比较严重的干扰。
七十年代北京修建了没有红绿灯的二环路,九十年代初打通二厢(左安门东厢和菜户营西厢)后全线贯通。八、九十年代修建城市快速路三环路,使北京的城市交通变得更加快捷。在二环路和三环路上修建了几十座立交桥,各式各样,北京成为世界立交桥博物馆了。
北京立交桥都设有排水设施,但设计能力都很低,据说都是根据前苏联20年一遇标准设计的,有的立交桥由于受施工条件影响,几乎没有设计标准。因此,每逢暴雨,只要下十分钟,立交桥下立刻积水,例如玉泉营北桥。

2012年7月21日北京城经历一次60年不遇的暴雨,考验了北京城的排水能力。
在二环路内的内城,基本没有积水,瞬间暴雨都迅速排出,东西长安街、平安大街、两广大街,东四西四鼓楼前,路面基本没有积水。特别是北京皇城、紫禁城内的排水设施非常先进,那场大雨在故宫内根本看不到积水坑。
但是,二、三环路立交桥下可就了大麻烦,80%立交桥因为大量积水而主路断绝交通。
4、北京大雨结束了吗
北京大雨结束了,2023年7月29日至8月2日,北京遭遇了特大暴雨灾害。
从气象监测数据上看,单站降雨量破历史极值,昌平区王家园水库降雨达到745毫米,是北京地区有仪器测量记录140年以来的最大降雨量。
地质灾害监测数据记录到了更高极值,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的有3个点位,700毫米以上的有51个点位。全市平均降雨量达到331毫米,83小时内降雨是常年年均降雨量的60%。门头沟区平均538.1毫米,房山区平均598.7毫米。
降雨导致的洪水来势快、量级大、峰值高。永定河流域卢沟桥最大洪峰流量是1925年以来的最高值,从1000立方米/秒上涨到峰值4650立方米/秒仅2个小时。
大清河流域漫水桥站最大洪峰流量5300立方米/秒,是有实测资料以来的历史最高纪录,拒马河流域张坊站最大洪峰流量6200立方米/秒,位列有实测资料以来历史第二位。
暴雨成因
2023年7月29日,中国气象局召开华北强降雨通气会。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方翀介绍,台风“杜苏芮”残余环流,将于29日夜间进入河南,由于京津冀地区处于环流的北侧和东北侧,而在华北的东部,有一个副热带高压,西部外也有高压脊东移。
两边的高压可能将在29日晚打通,在华北北部形成一个高压坝,使得“杜苏芮”环流继续北上的速度减缓,在华北到黄淮这一带的持续时间会增长,这样就会对累积雨量的增长非常有利。
另一方面,由于“杜苏芮”本身携带了大量水汽,而它的东侧为副热带高压,二者之间这种强的气压梯度会导致京津冀地区的东风和东南风显著增强,而此时正好在西太平洋上有一个台风“卡努”,强劲的东南风会将远距离的“卡努”附近的水系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华北平原,所以这次水汽条件是非常充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