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高中物理的方法(现阶段高1)

我上高1已经一个多月了,没想到这么快学习物理就出现了困难。我觉得我做题目的时候,总是脑子转不过弯。就是说,思路很不明晰。很多题目,只要想到,那就很简单,想不到就做不出来,不是公式死推就可以推出来的。这方面,希望大家提一点意见,谢谢!——一个渴望提高物理成绩的学生

你好,我是清华北大家教中心的教员,现就读于北京大学,经过中学、大学的物理学习,自己对物理的学习有了不少体会,现就如何学好中学物理,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在此与你共享,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的话,我将深感欣慰,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培养学习兴趣。如果你能让自己对某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这门课程就学好一半了。因为兴趣将促使你精力充沛,学习投入,不断钻研。所以同学们首先不要惧怕“物理”,不要使物理成为你学习的心理障碍。其实物理与其他学科相比,其实有她好学的方面,如: 物理没有数学那么抽象,她有其物理意义,有实验来直观地证实;物理也没有化学好么多需记忆的东西,只要你理解了,以后是很难忘记的。所以从这种意义上如果你数学、化学能学好的,物理就应该更突出。其次要把物理学习当成一种“习惯”,挫折肯定是会遇到的,但仍必须坚持,要有信心。这好比我们饿了要吃饭一样,生活需走路一样,理所当然,不能因为我们吃饭噎着了,走路摔着了,就不吃饭,不行走了。当你养成了学习的兴趣时,学习也就没想像的那样难了。

二、坚持四个环节。四个环节即:预习、听课、做题、总结。我中学学习物理包括其他课程都是坚持这些环节过来的,它符合大部分人的学习规律,下面分别介绍一下这几个环节。

预习不可少。特别是对一些比较难的章节作用更加明显。通过预习,可以找到自己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发现自己的难点,这样上课时你就能“有的放矢”,主动地获取知识,变被动为主动。另外预习还能培养自己自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就不用多说了。这一点对你以后大学学习也非常重要。当然,要说明的是,预习不是仅仅阅读课本而已,而是在预习中应当尽可能地推敲各个知识点,能明白更好,不明白时要做出标记,为上课作好准备,这些也是你个人上课听讲的重点。听课是关键。一是要注意教师强调的重点,这往往是各类考试的主要目标;其次要注意预习时标记的不懂之处,当教师讲到该处时,一定要仔细听,积极思考,一般来说是会明白的。如果实在还不懂,也不要思考过多而耽误听课,一定要跟上老师的节奏,有疑问的地方可以等课后再向教师或他人请教。再次上课还要记好笔记,(我个人通常是记在课本的空白之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可以方便以后复习总结。因为笔记往往是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下来的重点和难点的条理化、具体化,凝聚着教师的心血。最后别忘了,课后尽快利用一点时间把知识点好好理理,注意他们的关联,使知识形成一个系统的有机整体,不易忘记也不易混淆,可谓事半功倍。

解题是手段。上完课,理解了知识点,并非就万事大吉,还必须通过一定的习题加以巩固和提高。因为通过解具体习题才能进一步掌握定律在具体情况下如何运用,运用时有何技巧,还有任何一个物理定律都有它的适用范围,超过这个范围,该定律可能就不成立了。这些你可能并不知道或不熟悉,这就得通过做题来巩固和提高。在中学学习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我与许多人一样不主张搞题海战术,而是应当坚持少而精,多做几种不同类型的典型题型,平时钥匙时,不妨尝试不同的解法,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做完题后,还要认真分析总结:此题考察了我们那些知识点,描述的物理环境与什么定律(定理)有关,代表了什么类型,解决这类题型的方法是什么,需注意哪些地方等等,在解题中积累经验。例如:如果在解决物理问题的中能运用能量的观点(包括动量观点) 通常比其他方法简单有效,因为自然界中几乎全部的物理现象都与能量或动量有关,当然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次也要特别重视画图的作用,对应于一个物理过程,必存在一个过程图,图形直观、简洁,那么我们在分析物理过程的时候,不应该多借助于图形,一个清晰明了的过程图,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整个过程,可以说是解物理题的一大法宝。最后就是中学时我们老师极力建议的,我们建立错题本。将自己做错的题记在一专门活页本子上,我感觉的确不错。这样可以在平时反复研究自己的错误,发现自己知识结构的薄弱环节,完善自己思维方法,直至掌握为止,才把此题剔出此本,这样你的错题本就是一个动态本子,最后越来越薄,值得借鉴。

三、选择合适的参考书。首先大家要认真深入地钻研课本,这是我们的根本。在基础上,还应当看一些合适的优秀的课外参考书,这对加深理解、熟练运用大有裨益。在选择参考书时,建议大家不要选择那些只有答案的书籍,因为这类资料既没有思路分析,解题过程,自己做对了还好,做错了,自己也不知错在哪,这对我们没有太多收获。因此,我们要选择学习辅导,解题指导一类的书,它们往往有详细的解题思路分析和具体的解题步聚。因为同一道物理题,由于思考问题出发点不同,采用的物理定律不同,运用的数学手段不同,往往会导致解题过程繁简程度大相径庭,当你做完题后再看参考书的解法时,往往会发现一种更巧妙的思路、灵活的运用、有效的数学手段以及一些新颖的解题方法。这样每做一道题就会有很大收获。这样可以使你思维开阔,思路清晰,方法灵活。最好在遇到有关定律应用的类型及技巧和注意事项都及时地补充到笔记上的相应章节,慢慢地这些好的方面就会变为自己所有。
(清华北大家教中心教员 彭洪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0-03
物理题是这么做的:
1.仔细读题,从题目文字中找出现象
2.从这些现象中找出物理现象,这个最难
3.物理现象得出该用的物理公式

给你举几个例子
物体以某一初速度从光滑斜面底端向上运动,经2秒到达30m远的A点,再经过4s又回到A点。已知物体在光滑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的不变的,求(1)物体的初速度;(2)物体的最大位移;(3)加速度大小
你应该知道加速度没改变过,因为光滑,你应该知道从A到顶和从顶到A的时间是一样的,剩下的就是物理公式和数学求解了。物理公式和数学求解这个是知识掌握问题,如果这个不会,是你学习没努力的问题

天空有近似等高的浓云层,为了测量云层的高度,在水平地面上与观察着的距离为d=3.0km处进行一次爆炸,观测者听到由空气直接传来的爆炸声和由云层反射来的爆炸声时间上相差△t=6.0s 请估算云层下表面的高度。已知空气中的声速V=1/3 km/s
第一你要知道声音的传播是直线,当你把d想象成三角形的底边时你应该知道这个是个等腰三角形,剩下的就是计算和公式了。

你现在应该在学力学,力的相互作用,牛1牛2定理都是比较恶心的,慢慢来吧,后面的动能定理动量定理最容易混淆了,记住各个定理的适用条件,然后再做题吧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10-04
慢慢看,先预祝你成功
学好物理的诀窍

在高中理科各科目中,物理科是相对较难学习的一科,学过高中物理的大部分同学,特别是物理成绩中差等的同学,总有这样的疑问:“上课听得懂,听得清,就是在课下做题时不会。”这是个普遍的问题,值得物理教师和同学们认真研究。下面就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以便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研究的问题相对独立,高中物理则有一个知识体系。第一学期所学的新编高级中学�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一章:力,第二章:直线运动,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四章:物体的平衡等本身就构成一个动力学体系。第一章讲述力的知识,为动力学做准备。第二章从运动学的角度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找出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规律--加速度。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则从力学的角度进一步阐述运动状态改变�产生加速度)的原因。第四章则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改变物体平衡的规律。
初中物理只介绍一些较为简单的知识,高中物理则注重更深层次的研究。如物体的运动,初中只介绍到速度及平均速度的概念,高中对速度概念的描述更深,速度是矢量,速度的改变必然有加速度,而加速度又有加速和减速之分。又如摩擦力,高中仅其方向的判定就是一个难点,“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首先要分清是相对哪个面,其次要用运动学的知识来判断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然后才能找出力的方向,有一些问题中还要用物体平衡的知识能才得出结论。例如:在水平面上有一物体B,其上有一物体A,今用一水平力F拉B物体,它们刚好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求A和B之间的摩擦力。分析:A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在水平方向不受力的作用,故A和B之间的摩擦力为零。
初中物理注重定性分析,高中物体则注重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比定性的要难,当然也更精确。如对于摩擦力,初中只讲增大和减少摩擦的方法,好理解。高中则要分析和计算摩擦力的大小,且静摩擦力的大小一般要由物体的状态来决定。高中物理还强调:(1)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就是要了解物理事件的发生过程,分清在这个过程中哪些物理量不变,哪些物理量发生了变化。特别是针对两个以上的物理过程更应该分析清楚。若不分析清楚过程及物理量的变化,就容易出错。(2)注意运用图象:图象法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新方法,它的最大特点是直观,对我们处理问题有很好的帮助。但是容易混淆。如位移图象和速度图象就容易混淆,同学们常感到头痛,其实只要分清楚纵坐标的物理量,结合运动学的变化规律,就比较容易掌握。(3)注意实验能力和实验技能的培养:高中物理实验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它对于我们学习知识和巩固知识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求同学们要认真观察演示实验,切实做好学生实验,加强动手能力的锻,注意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二.初、高中两个阶段之间的物理台阶产生的原因:

初中学生毕业后,升入高中一年级学习,普遍感到物理难学,教师也感到难教,这种在初、高中两个阶段之间的物理教学中出现的脱节现象被称之为台阶。根据上述高中物理的知识结构特点与初中物理的区别,经过分析,产生台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是第一个原因。

初中物理教学对许多物理问题都重在定性分析,即使进行定量计算,一般来说也是比较简单的;而高中物理教学,大部分物理问题不单是作定性分析,而且要求进行大量相当复杂的定量计算。学生对这种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不适应。

2、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是第二个原因。

初中物理教学基本上是建立在形象思维基础上的,它以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的实验为依据,从而使学生通过形象思维获得知识。初中物理中的大多数问题看得见、摸得着。进入高中后,物理教学便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领域过度。从目前的教材来看,这个台阶是较高的。如高一物理教材中的静摩擦力的方向,瞬时速度,物体受力情况的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等都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从人的认识过程来看,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是认识能力的一大飞跃。

3、从通常是单因素的简单逻辑思维到多因素的复杂逻辑思维(包括判断、推理、假设、归纳、分析演绎等)的过度是第三个原因。

初中生进入高一以后普遍不会解题,要么就乱套公式,瞎做一气。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较为复杂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善于判断和推理,不会联想,缺乏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在这一点上,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也是很大的。

4、在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上,从单纯的算术、代数方法到函数、图象、矢量运算、极值等各种数学工具的综合应用的变化是第四个原因。
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并不突出,到高中物理教学中已经成为能否处理各种实际问题的至关重要手段了。特别应该指出的是,高中物理中的矢量概念和运算对初中学生来说是非常生疏和困难的。建立这个概念,掌握其运算需要一个过程。如果再考虑到个别数学工具的应用和学生实际掌握的数学知识存在明显的差距这一事实。那么,这个台阶就更为突出了。

5、学习方法上的不适应是第五个原因。

初中学生更多的习惯于由教师传授知识,而高中物理学习中在相当程度上则要求学生独立地或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包括预习、独立地观察和总结实验以及系统地阅读教材和整理知识等)。此外,高中物理学习中的理解和记忆,越来越显得重要。许多学生对这种学习方法上的变化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并不突出,到高中物理教学中已经成为能否处理各种实际问题的至关重要手段了。特别应该指出的是,高中物理中的矢量概念和运算对初中学生来说是非常生疏和困难的。建立这个概念,掌握其运算需要一个过程。如果再考虑到个别数学工具的应用和学生实际掌握的数学知识存在明显的差距这一事实。那么,这个台阶就更为突出了。

5、学习方法上的不适应是第五个原因。

初中学生更多的习惯于由教师传授知识,而高中物理学习中在相当程度上则要求学生独立地或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包括预习、独立地观察和总结实验以及系统地阅读教材和整理知识等)。此外,高中物理学习中的理解和记忆,越来越显得重要。许多学生对这种学习方法上的变化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第3个回答  2009-10-03
我觉得学物理的关键是要把公式彻底吃透 而不是单纯的背公式 那样公式才吃的牢 做题目的时候看到几个物理量你才能反应快 不一样的类型的题目 方法也不一样 比如 关于车辆追赶问题等 要用分段的方法或追踪的方法分析 两辆车追赶 一前一后 一个有加速度 一个匀速 可以跟踪分析 分段的段点可以是当两车速度相同时 两车并列时等等 都可以 你只要想清楚题目要求是什么 然后选段点 这样不会漏掉什么 如果熟练了 就可以比较快的找到段点 了 其次 还是要多看题做题 这是中国教育的标志 但做题也要有取舍 不要说什么要百分百的完美 精力要用在刀刃上 有些知识点 不重要的 花的功夫就不要太多 平时也要多想 在课上要学习发散思维 老师讲了一个知识点 你要围绕这个发散出去 当然前提是认真听讲
还有一点 我很想说 学习不管哪门课程 兴趣很重要 那样 一切就都会很简单 至于兴趣怎么来 那就要看你的心理素质了 多看一点阳光的东西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 凡是学习很稳定的 超好的 不管他的模样你看的顺不顺眼 大部分的素质 都不错 心态对兴趣的培养很重要 只是我觉得啊 好像有点扯远了...
第4个回答  2009-10-03
楼主,首先要读题,把所给物理情景联系到脑中,最好是能够反映到物理模型这个水平上,再通过所给量明确做题的步骤。这些都是要长期训练培养出来的。
第二点是概括总结,把自己做错的一类题总结出来,深刻的思考自己的不足,联系自己做题时遇到的困难加以解决。
最后要灵活运用。
我有一个小技巧,很多时候考试都是比较难得,做不出就要学会取舍,相信你通过成绩的提高慢慢有了信心以后能够良性循环学好物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