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紧缩的产生原因

如题所述

尽管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发生通货紧缩的具体原因各不相同,但从国内外经济学家对通货紧缩的理论分析中,仍可概括出引起通货紧缩的一般原因:
1、紧缩性的货币财政政策
如果一国采取紧缩性的货币财政政策,降低货币供应量,削减公共开支,减少转移支付,就会使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出现失衡,出现“过多的商品追求过少的货币”,从而引起政策紧缩性的通货紧缩。
2、经济周期的变化
当经济到达繁荣的高峰阶段,会由于生产能力大量过剩,商品供过于求,出现物价的持续下降,引发周期性的通货紧缩。
3、投资和消费的有效需求不足
当人们预期实际利率进一步下降,经济形势继续不佳时,投资和消费需求都会减少,而总需求的减少会使物价下跌,形成需求拉下性的通货紧缩。
4、新技术的采用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由于技术进步以及新技术在生产上的广泛应用,会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导致商品价格的下降,从而出现成本压低性的通货紧缩。
5、金融体系效率的降低
如果在经济过热时,银行信贷盲目扩张,造成大量坏账,形成大量不良资产,金融机构自然会“惜贷”和“慎贷”,加上企业和居民不良预期形成的不想贷、不愿贷行为,必然导致信贷萎缩,同样减少社会总需求,导致通货紧缩。
6、体制和制度因素
体制变化(企业体制,保障体制等)一般会打乱人们的稳定预期,如果人们预期将来收入会减少,支出将增加,那么人们就会“少花钱,多储蓄”,引起有效需求不足,物价下降,从而出现体制变化性的通货紧缩。
7、汇率制度的缺陷
如果一国实行钉住强币的联系汇率制度,本国货币又被高估,那么,会导致出口下降,国内商品过剩,企业经营困难,社会需求减少,则物价就会持续下跌,从而形成外部冲击性的通货紧缩。
我国存在着严重的通货紧缩,其形成原因是复杂的,既有深远的全球经济形势背景,又受到我国内部因素的多重影响,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对形成我国通货紧缩局面的主要原因,存在着不同看法。
有的学者认为,导致我国通货紧缩的主要原因不在国内,而是由国际通货紧缩的大背景决定的,亚洲金融危机不仅使世界经济增长率大幅度下降,而且使生产能力大量过剩,需求减少,导致国际商品价格大幅度下降;同时,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为摆脱危机,大幅度贬值本国货币,向世界市场低价出口其商品,大大增加了我国商品出口的竞争压力,而商品出口已成为我国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口的受阻,必然影响我国的需求,因而出现了通货紧缩。
更多的学者认为,外部冲击只是一个诱因,导致我国通货紧缩的主要原因只能在国内寻找,而且要从总量、结构和体制等角度去寻找。我国正处于制度变迁和转型时期,由于原来的稳定预期被打破,居民的消费行为变的更为保守,都在推迟消费需求,而现实消费需求的不足则会使商品变的过剩;我国多年来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形成了极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和生产结构,而低水平生产能力的大量过剩,必然造成众多产品供大于求,引起物价下降,出现通货紧缩;面对通货紧缩局面的慢慢形成,由于缺乏经验,货币政策调整的滞后,加剧了通货紧缩的形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8

金融小白宏观经济基础课 第14课

第2个回答  2020-05-04
①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一国当局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减少货币发行,压缩财政支出等措施,会过分压缩投资,并控制社会需求,会导致全社会总需求的增长缓慢,甚至出现下降,使得物价下降。社会需求下降的结果就是市场疲软,进而影响到社会有效供给。
②货币需求因素
在通货膨胀期间,货币当局为了迅速降低通货膨胀率,也许采取过于猛烈的紧缩政策,包括提高利率、提高存款准备率、在公开市场中卖出短期债券等。在我国的货币政策实践中,往往采取直接减少贷款指标的办法,即相当于急刹车的手段,使得那些正当的货币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当通货膨胀得到抑制,但经济增长前景暗淡的情况下,由于物价有了向下走的趋势,投资者增加投资的积极性就很弱,因为不投资即保持现金也能够获得正的收益,况且投资者负债的成本即真实利率水平是高的。此时消费者的消费也受到影响,因为物价往下走有利于推迟消费,不利于提高消费。而投资者和需求者改变决策也需要一定的条件,而等待这些条件成熟当然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就说明,通货紧缩也会成为一个过程,而不是瞬间就停止的现象。
③经济结构的失衡
消费需求是变化着的,这就要求生产企业紧跟需求并迅速调整生产结构。但由于多种原因,生产者不可能迅速调整生产结构。这就会造成有的产品供不应求,有的产品供过于求。但在整体市场供过于求的情况下,供不应求的产品价格上升也不快,而供过于求的产品价格下跌的程度则很大。供过于求产品的生产企业则会减产或者裁员。而裁员的结果是使得全社会收入下降,购买力下降,价格会进一步下跌。
④国际市场的冲击
对于开放程度很大的国家,在国际经济景气不好的情况下,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表现在出口下降,外资流入减少。出口下降会导致出口产品价格下降,而出口产品价格下降也会拉动国内可比产品价格的下降。外资流入的下降,对经济增长不利,而经济增长放慢自然促使物价进一步下降。在对外开放程度不高的国家,国际市场状况不好,也会给已经发生通货紧缩的经济雪上加霜。
第3个回答  2012-06-13
引起通货紧缩的一般原因:
1、紧缩性的货币财政政策
如果一国采取紧缩性的货币财政政策,降低货币供应量,削减公共开支,减少转移支付,就会使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出现失衡,出现“过多的商品追求过少的货币”,从而引起政策紧缩性的通货紧缩。
2、经济周期的变化
当经济到达繁荣的高峰阶段,会由于生产能力大量过剩,商品供过于求,出现物价的持续下降,引发周期性的通货紧缩。
3、投资和消费的有效需求不足
当人们预期实际利率进一步下降,经济形势继续不佳时,投资和消费需求都会减少,而总需求的减少会使物价下跌,形成需求拉下性的通货紧缩。
4、新技术的采用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由于技术进步以及新技术在生产上的广泛应用,会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导致商品价格的下降,从而出现成本压低性的通货紧缩。
5、金融体系效率的降低
如果在经济过热时,银行信贷盲目扩张,造成大量坏账,形成大量不良资产,金融机构自然会“惜贷”和“慎贷”,加上企业和居民不良预期形成的不想贷、不愿贷行为,必然导致信贷萎缩,同样减少社会总需求,导致通货紧缩。
6、体制和制度因素
体制变化(企业体制,保障体制等)一般会打乱人们的稳定预期,如果人们预期将来收入会减少,支出将增加,那么人们就会“少花钱,多储蓄”,引起有效需求不足,物价下降,从而出现体制变化性的通货紧缩。
7、汇率制度的缺陷
如果一国实行钉住强币的联系汇率制度,本国货币又被高估,那么,会导致出口下降,国内商品过剩,企业经营困难,社会需求减少,则物价就会持续下跌,从而形成外部冲击性的通货紧缩。 我国存在着严重的通货紧缩,其形成原因是复杂的,既有深远的全球经济形势背景,又受到我国内部因素的多重影响,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对形成我国通货紧缩局面的主要原因,存在着不同看法。 有的学者认为,导致我国通货紧缩的主要原因不在国内,而是由国际通货紧缩的大背景决定的,亚洲金融危机不仅使世界经济增长率大幅度下降,而且使生产能力大量过剩,需求减少,导致国际商品价格大幅度下降;同时,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为摆脱危机,大幅度贬值本国货币,向世界市场低价出口其商品,大大增加了我国商品出口的竞争压力,而商品出口已成为我国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口的受阻,必然影响我国的需求,因而出现了通货紧缩。 更多的学者认为,外部冲击只是一个诱因,导致我国通货紧缩的主要原因只能在国内寻找,而且要从总量、结构和体制等角度去寻找。我国正处于制度变迁和转型时期,由于原来的稳定预期被打破,居民的消费行为变的更为保守,都在推迟消费需求,而现实消费需求的不足则会使商品变的过剩;我国多年来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形成了极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和生产结构,而低水平生产能力的大量过剩,必然造成众多产品供大于求,引起物价下降,出现通货紧缩;面对通货紧缩局面的慢慢形成,由于缺乏经验,货币政策调整的滞后,加剧了通货紧缩的形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