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如题所述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点训练项目。教师应培养学生养成大声朗读的习惯,一篇文章,读出声音,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语调神情,比单用眼睛看所得的印象要深刻得多。下面,笔者就谈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的点滴感想。\x0d\x0a一、抓住学生的表现心理,激发朗读兴趣\x0d\x0a小学生的表现欲特别强,教学中教师可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激发其朗读兴趣。例如,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校设立了红领巾广播站,让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担当小播音员。每每看到优秀学生那神气的样子,我班的学生就又羡慕又忌妒,恨不得站在台上的就是自己。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我引导学生说:“如果你们好好练,朗读水平高了,到三年级时就可以去竞聘小播音员了,那时出现在台上的就可能是你们中的一员了。现在,我们先来评选咱们班的小播音员,让他每天早上领大家读古诗。”学生听了,个个情绪高涨,朗读的兴趣一下子就来了。\x0d\x0a另外,学生有无朗读兴趣,不只在于活动形式是否多样化,内容是否好玩有趣,还在于学生有没有从朗读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造机会,给学生以成功感。例如,我经常在班里开展一些朗读活动,如“课文朗读大比拼”“诗歌朗诵会”等,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读书成绩,感受读书的快乐。\x0d\x0a二、运用多种手段,培养朗读能力\x0d\x0a1.示范导读\x0d\x0a语文教材中有韵文、诗歌、童话、故事,大多短小精美,充满童趣,有利于学生练习朗读。但课文中那么多生字,那么多句式,对小学生来说,有感情地朗读还是有些困难。“模仿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范读引导学生朗读。\x0d\x0a例如,受日常口语的影响,学生朗读时常会出现添字、漏字、读错字的现象。我除了要求学生读书时集中注意力,还采用范读的办法,让学生通过听范读减少错误的发生。又如,有些学生朗读时拉腔拉调,有些学生将轻声字读出声调??这些错误的读法,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是不利的。教学中我通过范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节奏感,让学生体会什么地方该停顿,什么地方该重读,什么地方该轻声。\x0d\x0a总之,教师的范读极具立体感,除了声音的传递外,教师的眼神、表情、手势等体态会作为一种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更易感染学生,帮助学生读好课文。在教师范读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反复朗读,学生就能渐渐形成语感,渐渐把握语句的逻辑停顿和情感,并能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x0d\x0a2.情境诱读\x0d\x0a小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朗读方法只会使他们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地创设情境,营造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在读中锻炼能力。\x0d\x0a有些课文文笔优美,感人至深,但由于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缺乏深刻的情感体验,朗读时自然不到位。这时,教师创设情境,借助精美的图画和生动的课件演示,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教学《画风》时,我利用多媒体动画生动地刻画出一个强悍的北风的形象。在呼啸的北风声中,学生边看动画边朗读边做动作,活灵活现地展现出了青草、梧桐树、小鸟等一个个弱小的形象。无需我多讲,学生已深刻体会到了风的凶悍和风带给人们的好处及困难。\x0d\x0a3.评价促读\x0d\x0a卡耐基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儿童天生喜欢鼓励和赞美。课堂上,教师一句亲切、简单的“你真棒”,再加上眼神中发自内心的鼓励,定会像润物的春雨滋润学生幼小的心灵,使学生感受到器重和关切,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将朗读教学的目标、意图蕴含在评价中,善于发现学生值得鼓励的地方,充分肯定学生读得好的地方,并巧妙地指出其不足与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x0d\x0a例如,教学《争吵》时,我要求学生用朗读表现安利柯嫉妒克莱谛的心理。第一个学生读得不够好,我没有生硬地批评,而是委婉地说:“你读得很认真,可我只看到了你一点点的羡慕,我感觉不到你嫉妒的心理。”第二个学生有点进步,我这样鼓励:“哦,你让我看到了你的内心,我有点看到嫉妒了。”第三个学生读得非常好,我表扬道:“哇,你真厉害,老师仿佛走进了你的内心世界。不过,你的成功有前两位同学的一份功劳啊!”这位学生乐滋滋地笑了。然后,我又请前两位学生再读这句话,他们的朗读一下就到位了,全班同学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可见,激励性评价能给学生一把认识自我的梯子,使他们的朗读能力不断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x0d\x0a总之,对小学生来讲,如果纯理论地对其讲解朗读的方法和技巧,产生不了多大作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作者单位:山西太原市万柏林区和平小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摘要]:朗读在小学各个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而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把文字符号变成活生生的、具体可感的形象,让学生在全方位的直接感知和思维中,进入形象化、有感染力的场景,从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则很值得探讨。(本文就这一问题,谈一点浅见。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朗读能力《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着名特级教学孙双金也曾指出: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现结合个人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做法。一、创设情境,注重课堂气氛的渲染提倡开放性朗读。指导学生朗读必须入情入境。叶圣陶曾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朗读教学十分注重创设情境,把文字符号变成活生生的、具体可感的形象,让学生在全方位的直接感知和思维中,进入形象化、有感染力的场景,使学生由一个旁观者变为一个当局者,去亲近人物,感知事物,为接下来的感情朗读做好准备。在这种情境下,有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如教学课文<<两只鸟蛋>>,我准备了几个鹌鹑鸟蛋,让其孩子观察外观形状并亲手触摸,通过观察触摸,孩子们知道了鸟蛋是圆圆的,滑滑的,这时孩子们兴趣浓厚,在愉悦中积极朗读,都朗读出了鸟蛋的可爱,感情色彩非常到位.二、分角色表演朗读,借助人物动作、对话感悟理解课文。分角色表演朗读能激发孩子们的朗读兴趣,通过进入角色,使他们把心中的情与文中的人和事融为一体,读出各种人物的喜怒、凶善,读者绘声绘色,听者身临其境。如教学课文《坐井观天》一课,我让孩子分角色充当小青蛙和小鸟,进行对话交流,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扮演小青蛙的同学读出了无知、愚蠢的语气;而小鸟则读出了讲道理、笑小青蛙无知和着急的语气。同学们被小动物们的话语感染着,当同学们读到我口渴了,飞了一百多里,下来找点水喝和天无边无际时,孩子们用手比划着天那么大,班里同学们感受到天是特别的大,都伸出了舌头。当同学读到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天不过井口那么大,我不会错的。大家都为小青蛙感到无知而可笑。最后扮演小青蛙的那个同学听了小鸟的话还跳了出来,他的举动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同学们也纷纷举手,争先恐后上来表演朗读。可见分角色表演朗读不仅能激发同学们朗读的兴趣,也能收到教师讲解所达不到的教育效果。三、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低年级的学生模仿能力强,借助儿童的这一优点,在指导朗读的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把指导学生朗读贯穿在全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低年级学生学习朗读是学习语文的开始阶段,他们年幼无知,理解能力差,所以,有感情地朗读对儿童来说很难,这样就需要教师正确、耐心地去指导、范读,教给他们读的方法,逐步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为他们到高年级时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用普通话范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分清平翘舌、多音字及变调、轻音、儿化音;其次,教师在范读时要注意词与词之间、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停顿,让孩子们在教师的范读中体会到逗号停一停,句号换口气的停顿方法。例如,在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时,有的句子比较长,教师在范读中就要有意识地朗读出词与词之间的自然停顿。如,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时间长了,学生很快就会掌握朗读停顿的方法,正确地朗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读出文章的感情色彩。要读出形形色色的人物形态,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色。如在教学《老师带领我们找春天》一课时,读到我们又来到果园里,有的桃树已经开出粉红色的小花,微风吹来,飘着一股清香……这篇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赞美的情感。通过老师绘声给色的范读,学生就会被带入春天美妙的情境之中去,从而达到了指导朗读与理解课文的目的。教《纸船和风筝》时,先让学生听老师配乐范读,边听边感受文章中所表达的伤心情感。学生对文章的悲伤的感情基调有了点滴认识后,再让学生对照朗读,学生一下子就进入课文情境进行朗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应明确,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四、挖掘重点字词,读出真情实感。良好的课堂气氛仅仅是激发学生朗读愿望的外在条件,只有学生自己想读,有情想表才能读出真情实感,体会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美正是促使学生读好课文的内在动力。如《窗前的气球》一文,课文讲述了科利亚因得传染病不能外出,没有了朋友的陪伴,感到孤单,无奈,感到这样的生活真没意思。我首先让孩子进入情境,假如你得了传染病,没有了朋友的陪伴玩耍,你心情会如何?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让孩子们充分体会感受后,我又让孩子们抓住重点字词来朗读,如静静的躺在床上-----静静;呆呆的望着窗户----呆呆地抓住这些重点字词朗读,孩子们读得那么的伤心,孤单,无奈,有几个孩子还哭了。此时,他们不知不觉自觉地把自己的体验融入了朗读,读得动情而真实。挖掘重点字词,体会语言文字的精妙,使孩子体会到文中的情感,或激昂、或悲壮、或含蓄……只有他们准确地把握了文字中情感的变化,融自己的理解于朗读,才能读出真情实感。五、多种朗读形式的运用,训练朗读技巧。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可预设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课堂朗读的方法愈多,学生越能得到不同形式的练习,朗读水平亦就更高。个别读。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中字词及内容掌握情况,在读后进行纠正、讲评。自由读。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有限,自由读就弥补了这一缺憾。给学生时间、自由,让他们尽情体验、表现,语调、语速、感情可以反复试读体会,不受集体约束。开火车读,是一篇课文由几个同学接着读的方式。教师可指名一个同学读,读到中途没有到一段结束,再指定下一个同学接着读下去。这种读法可唤起同学的注意力,同时充满趣味性。齐读。齐读可以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能体现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齐读则可在课的收尾阶段,细心品味课文内容时进行。如《北京》一课,前四个自然段都是介绍了北京的美丽,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总结课文。北京真美啊!我们爱北京,我们爱北京的首都!齐读则表达出了学生赞美北京、热爱北京的心声。默读,有助于学生的思考。……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使师生的朗读具有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呈现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就能为语文的教和学奠定牢固的基础。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1-12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不如说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必须得从“娃娃”抓起,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初中稍晚,高中就没有那么多时间,高中老师也不会花心思去抓朗读能力。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十分看重学生的朗读,也会重点抓学生的朗读,本身这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作业,学生特别不重视,前期任务也很繁琐。零零散散只有一两个学生会按照要求朗读或背诵给我听。学校前段时间说要抓朗读任务,每周都有学生朗读课外或者背诵的指标,还推荐了一个叫飞猪朗读的软件,让老师们都试用一下。
传统的老师,本身是比较排斥这种手机电脑的,但是学校下了命令,只有去尝试。试着邀请了学生的家长进入班级,布置了一次作业,全班40多学生,第二天竟然有20多个学生提交了,我每个都听了,发现这些小孩子都去很用心的去读,虽然水平发音都不清楚,我能感觉他们的努力。
第二天,我到班上,把提交作业的学生名单念了一遍,并说这些学生读的都很好,看见那些没有去读的学生脸色都发红。第三天的时候就只差两个学生没有去读。用了一周时间,全班学生每天放学都会主动问我,刘老师,今天我们读什么啊?家长都会一直反映,孩子回来可积极了,抢着就要拿手机去朗读,以前都没有过这种表现呢,孩子本身对电子就感兴趣,与其让他去朗读,总比玩游戏强。
那一刻,我感觉自己老了,跟不上时代,思想太老化了。 可是,我才31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