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针对文明等养成教育给其它学生提一些可行性建议

必须是一段完整的话。

1、 制定科学严谨的规章制度,促其文明行为从他律到自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健全规章制度并落实到位,约束其行为。先哲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规章制度是“知”,而落实到位就是“行”,先知后行,理所当然,知而不行,要用规章制度促其行,进而达到知则行。一般来说,一年级教育,可以采用严格的纪律约束,重在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这也就是很多高校设置基础部的科学之处。高年级时在严格纪律约束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引导,使其逐步转变为自我服务、自我教育,顺利完成从他律到自律。
2、重视“两课”,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武装
“两课”是对学生进行基础明教育的重要阵地。加强“两课”建设的重点一方面应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另一方面应以思想品德课为基础,增开相关的选修课,使基础文明教育的渠道得以扩展,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角度,正面回答和引导学生认识行为规范中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两课”的主渠道作用,重视理论教育,加强思想武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质[4]。
  3、树立“大德育观”,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局面
教育无处不在。不管是领导、职员,还是教师、校工,每个人都会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周围的人,所以无论何时何地,无论职位高低,高校中的每个人都应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辅导员要随班听课,掌握学生学习纪律和有关问题,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和与学生交流;要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学生寝室,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文明习惯,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教师要建立与学生谈话制度,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学习问题,侧重学习方法的引导。领导要经常召开座谈会,了解学生思想一线的动态并尽快解决,人人用自己的言行感染人、感化人,最终形成“人人是育人之师,天天为育人之时,处处为育人之地”的良好局面。
  4、举办养成教育讲座
在新生入学后,可以采取讲座的形式从思想教育、学习生活习惯教育、行为习惯教育、成材教育、学习目标引导、学习方法介绍、专业知识介绍等方面进行讲座教育,对某一问题进行系统的讲解,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如:社会主义荣辱观、文明礼仪、美的真谛等问题。学生认识到,采取严格的纪律约束,目的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对自己一生都有好处。通过各种学习方法教育,使学生不必自己摸索,减少从中学向大学学习方法转变的过渡时间。通过目标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确立毕业后的人生目标,为几年大学生活确立奋斗方向。
  5、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寓教于乐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时时受到文化氛围的熏陶。各大学都设有团委、学生会、各种学生社团,应当放手发动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设计,使学生时时受到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的熏陶,不断学习先进楷模,形成自觉参与意识并在活动中充分锻炼能力,展现个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6、有组织地参加社会实践
大学应当时刻牢记培养学生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如果我们不让学生接触社会,就会闭门造车,培养出社会不需要的废材。社会实践活动能引导学生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爱国热情和成长成才的强烈愿望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行动。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必须有组织的使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认识国情,奉献社会,提高素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