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一步推进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全面提升我校学生文明素养

如题所述

各乡镇(街道、开发区)教体办、中学,县直、民办各学校:

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着力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提高广大中小学生道德素养,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促进教育内涵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细则》以及《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的要求,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县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观念,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核心,以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为基础,遵循学生的认知和成长规律,以丰富的活动为载体,从细节入手,从小事抓起,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培养学生文明礼仪习惯、良好学习习惯、健康生活习惯、安全行为习惯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一)总体目标

通过养成教育,引导广大学生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道理;具备安全生存、文明生活、友好交往和善于学习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文明行为和学习能力,使他们在学校做一个有个性、会学习、知荣耻的好学生,在家做一个有孝行、会自理、担责任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有教养、会共处、守公德的好公民,为成功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具体任务

1.幼儿阶段:主要培养孩子基本安全意识、基本的自理能力和交往能力,初步具有卫生意识和文明礼貌意识,激发孩子对生活和知识的兴趣。

2.小学阶段:小学阶段是人的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可塑性极强,学校要通过示范法、实践法、榜样法对学生进行培养训练,重点培养孩子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初步懂得与人交往的基本礼节,要培养他们诚实、守信、活泼、开朗的良好品质。

3.中学阶段:中学阶段是人生观初步形成但尚未成熟的重要时期,他们已基本确立了自己的道德准则和是非观念,但容易受外界影响,情绪波动大,许多重要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仍需着重培养,特别是初中阶段更是养成教育的重点。为此,中学阶段养成教育的重点是强化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与训练,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鲜明的是非观念。

三、实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原则

(一)规范化原则。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以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结合学校的实际来进行开展。

(二)具体化原则。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本着“小、细、实”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各种行为习惯具体化,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易于理解、掌握和践行。

(三)序列化原则。遵循青少年的发育规律和认知、心理特点,研究制定出相应学段的行为规范和要求。在教育内容的安排上要体现学段和年级的层次性,保持教育的连续性,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

(四)因材施教原则。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做到因材施教,保护好孩子的个性和创造性,力求做到“行为上严,思维上宽”,鼓励学生的独创精神。

(五)知行统一原则。既要重视课堂教育,更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注重自觉实践、自主参与,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和必要的行为训练,引导广大学生在行为实践中逐渐加深思想认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六)整体性原则。行为是外显的,文明行为的养成是“知情意行”的过程,“知情意”是前提,“行”是结果。因此,我们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既要重视文明行为的训练,又要重视对其文明行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的培养,要提高学生的认识,使学生从感情上接受文明行为,在反复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意志,不能把文明行为的培养看成单纯的技能训练,在知、情、意、行整体和谐的统一中求得文明行为训练的有效性。

(七)一致性原则。一方面,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必须统一,保持一致;另一方面,文明行为的养成,全社会所有的人都必须积极参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家长和所有成年人,要与孩子们一同来养成文明行为,共同进步,要求孩子做的,大人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要做的,大人自觉不做,身教重于言传。

(八)层次性原则。文明习惯的养成一般要经过被动、主动到自动三个阶段。一旦达到自动,也就形成了习惯,对学生来说,某些文明行为的培养可以从强制性要求开始,在行为训练的实践中从被动逐步转化为主动,再从主动转化为自动。而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文明行为的要求应体现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区别对待,注意衔接,既保持层次性又保持连续性。

四、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

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内容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文明礼仪习惯。

(一)生活习惯养成教育

1.生活严谨

①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生活有规律,学习、休息、娱乐有合理安排;

②按时到校,按时归家;

③不喝酒,不抽烟,不赌博;

④不进营业性网吧、游戏厅等场所。

2.办事规范

①自己整理自己的房间,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具,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②办事有条理,做事有效率,统筹安排,轻快利落。

3.举止文明

①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披发,不烫发不染发;

②不留长指甲,不穿奇装异服,公共场所不穿拖鞋背心;

③不打架骂娘,不说脏话痞话;

④遵守公共场所规则;

⑤尊老爱幼,讲文明礼貌。

4.勤俭节约

①爱护书本、用具,节约每一张纸、每一块橡皮、每一支铅笔;

②爱护桌椅、门窗等物,爱护校园内一草一木;

③爱惜粮食,不挑食,不偏食零食,不暴饮暴食,不随便丢弃饭菜,不剩饭,节约每一粒粮食;

④爱惜衣物,不追求穿戴,不穿不适宜中小学生穿戴的服装;

⑤节约用电用水,注意用电用水安全;

⑥不乱花钱,不铺张浪费,不向父母提出过高的物质要求。

5.讲究卫生

①珍爱生命,树立安全意识,自觉拒绝黄、赌、毒;

②衣装干净、整洁;

③勤洗澡,常剪指甲,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

④在家、在校经常打扫卫生;

⑤不乱贴、乱写、乱画;

⑥不随地吐痰,不随手乱丢东西;

⑦不喝生水,不吃不洁净食物;

⑧养成随手捡拾地面上废弃物的习惯,保持环境整洁;

⑨床上用品清洁美观,被褥叠放整齐,无异味,室内物品摆放有序,宿舍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宿舍清新整洁。

6.注意安全

①进行体育活动和劳动时,听从老师安排,不擅自行动,有秩序上下操,站队不挤、不抢、不拖拉,课间不做危险游戏,运动时注意自我保护;

②不得听从和尾随不认识的人离开学校,未经老师及家长同意,不在外留宿;

③妥善保管自己的物品,严防丢失;

④不用湿手、湿布触摸、擦拭电器外壳,不私装电器,不在宿舍内使用危险电器;

⑤不玩火、不玩鞭炮等可能引发火灾的物品,不私自下水游泳;

⑥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打闹,不攀爬教学楼内栏杆、学校校门及围墙,不滑行楼梯扶手,搞卫生时要注意安全;

⑦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尽量靠路边行走;穿越马路,要听从交通民警的指挥;走人行横道线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绿灯行,红灯停”;

⑧不得打架滋事,严禁携带、私藏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

⑨不在零食摊点购买无卫生保障食品;

⑩遭遇危险,机智应对,设法拨打“110”、“119”等报警电话。

(二)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1.书写规范

①书写时姿势端正,握笔姿势正确,眼离书一尺,胸离桌一拳,握笔离纸一寸;

②作业字体端正,纸面清洁,格式正确,不边做边玩。

2.认真预习

①课前要预习,预习有记录,要明确重点,找到难点,学会带着问题听课,以便上课时能够有的放矢,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②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等待老师上课。

3.专心听课

①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勤做笔记;

②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不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

4.合作探究

①转变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②积极与同学交流学习经验和方法,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5.独立作业

要按时完成作业,认真细心,独立完成,书写规范,注意整洁。

6.及时复习

①课后要对所学知识自觉及时整理归纳,理清脉络,形成知识体系;

②发现有不懂的地方要及时找老师和同学帮助;

③课后作业坚持先复习后做作业,先审题再解答;

④练习后要进行积极的反思,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

7.积极应考

①要以积极而正常的心态对待考试,临考准备充分,考试正常发挥,考后认真分析;

②答题时要细心、准确,书写规范,心态好;

③考试时遵守考场纪律,不作弊。

8.坚持课外多阅读

中小学生要坚持多读有益的课外书籍,扩大知识面,并记好读书笔记。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坚持写日记和周记,养成多学习善思考的好习惯。

(三)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教育

1.参加升国旗仪式,衣着整洁,脱帽肃立,行队礼或行注目礼;唱国歌严肃、准确、声音洪亮。

2.着装得体,坐正立直,行走稳健,谈吐举止文明。

3.使用好礼貌用语:请、您、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

4.使用好体态语言:微笑、鞠躬、握手、招手、鼓掌、右行礼让、回答问题起立。

5.进校第一次见老师,鞠躬问好;上下课,起立向老师行注目礼;课上,发言要有礼貌;课余,进老师办公室或居室,喊报告或轻敲门,经允许后再进入;离校与老师同学道别。

6.家中吃饭请长辈先就座,离家或归家与家长打招呼。

7.对待客人或外宾,主动问候,微笑致意,起立欢迎,招手送别。

8.对待老、幼、妇、残和军人,行走让路,乘车让座。

9.递送或接受物品起立并用双手。

10.参加集会守时肃静,大会发言先向师长和听众致礼,发言结束道谢,观看演出、比赛,适时适度鼓掌致意。

各学校要根据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学校文化传统等实际情况,研究制订学校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目标和具体内容。

五、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突出学校教育主渠道。学校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要牢固树立“育人”理念,将教书育人落到实处。要以学生日常生活为源,从小事做起,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纳入学校课程、融入学校生活。要着重培养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健康生活习惯、安全行为习惯等。要切实加强教学方式的转变,注重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和社团组织在养成教育中的阵地作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养成教育活动,加强对学生基本行为习惯的训练,不断巩固养成教育成果,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固化和定型。要开展课题研究,探求适应学生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和旨在培养其良好行为习惯的途径和方法,力求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在实践上有所突破。

(二)形成家校育人合力。要办好家长学校,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坚持和完善教师家访制度,定期召开家长会,通过网络、电话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联系,了解各种家庭背景下学生不同的行为习惯基础,增强养成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注重学生、家长的行为体验,举行学校开放日、小手拉大手等活动,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三)沟通协调社会教育。要充分整合和挖掘社区各类教育资源,不断拓宽教育的途径,主动争取社区、工青妇、关工委以及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引导全社会关心和参与学生的养成教育,调动一切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积极因素,为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以社区为舞台,关注和指导学生假期和双休日的生活,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课外活动和公益活动,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公民意识,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六、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措施保障

(一)注重实践,开展丰富教育活动

注重活动实践,在活动中培育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各学校要利用班会、晨会和团队会等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和常规要求,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需要,确立一个主题,宣传一个观点,培养一种行为习惯,一项一项地抓养成。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将养成教育内容进行分解,一个一个地抓落实。可以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题系列教育活动,如组织征文、演讲、宣传板报、手抄报、情景剧等比赛,开展承诺签名活动,发动学生调查身边的不文明行为并开展讨论,剖析这些行为的危害和形成的原因,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各学校还可以组织开展“行为习惯主题教育月”活动。如可将3月份确定为“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月”。组织开展“学礼仪知识、做文明学生”、“文明礼貌伴我行”、“争做文明好学生”及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文明标兵等评比活动。也可以通过板报、标语、班会、文明礼仪知识讲座、礼仪知识竞赛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培养学生养成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知恩感恩、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良好习惯。可以将9月份确定为“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月”。组织开展“我是学习的主人”、“争当学习标兵”、“我读书、我快乐”等活动。还可以利用开学等契机举办学习方法讲座或学习经验交流会,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发展意识、合作探究意识、问题意识,激励学生勤奋刻苦、奋勇拼搏。

(二)强化管理,营造深厚育人氛围

各学校要加强对养成教育工作的领导,把养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来抓,把养成教育的任务分解落实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各个环节,形成全方位、全员性、多渠道抓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氛围。要加强养成教育的制度建设,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建立健全学生集会、学习、生活、安全、文明礼仪等行为准则,同时建立相应的考核、奖惩等管理制度,把教育与约束、自律与他律、行为方式与心理品质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科学完整的管理体系,逐步使养成教育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要根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的要求,切实加强学校常规管理工作,优化育人环境,使校园整洁卫生、秩序井然。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环境布置要体现养成教育主题,楼道、走廊、教室等要张贴与养成教育有关的图片、标语、名人语录、师生语录,强化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让学校成为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主阵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