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九寒天的九指的是从哪天开始

哈哈

从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九”,到“九九”为止,共八十一天,是一年中寒冷的时期。“数九”又称“冬九九”,是我国冬季一种民间节气。

民间常说“数九寒冬”,意思是从数九开始就真正的进入一年中最冷的寒冬了。汉族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是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九个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过”之数。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写道:“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古代汉族人民认为,过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已经到来了。

民间将从冬至开始数九又称“提冬数九”,数上9天是一九,再数9天是二九……数到“九九”就算“九”尽了。关于数九,民间还有这么个说法:“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尽杨花开!” 

数九寒天 ,“数九”又称“冬九九”,是我国冬季一种民间节气。“数九”从每年冬至当天开始计算,每九天为一个单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2-19
、“三九”寒冬与冷在“三九”
人们说:“数九寒天,冷在三九”。“三九”一般出现在冬至到惊蛰。
冬至是数九的开始(一九)。
“冷在三九”:大寒正值三九,是天气寒冷到了极点的意思,一年中最冷的季节。
我国习惯以冬至日作为“数九寒天”的开始,以后每隔九天为一阶段,为一九,共九个九,八十一天。
有人问:“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阳光斜射地面受热量少,应最冷,为什么说冷在三九呢?”这是因为冬至地面得到太阳热量最少,但地面积累的热量还未损失到最小,所以它不是最冷时候。冬至以后,太阳位置虽北移,但大地吸收热量还是少于散热的热量,入不敷出,温度继续下降。直到三九以后,地面每天吸收的热量才超过散热的热量,气温才渐渐上升。所以三九前后为一年中最冷的时期。
大雪时节,长江三角洲地区出现雾的频率比较高,上海12月份是一年中出现雾最多的月份,雾对交通、供电和人体健康都有很大影响,因此,要经常关心天气预报,注意天气变化,在大雾来临之前,做好预防工作,避免雾灾发生。
22、冬至——数九开始。12月22日前后,太阳移至黄经270度时为“冬至”,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 表示寒冷冬天到来和意思。
23、小寒——寒冷将至。 1月5日前后,小寒是天气开始寒冷,但还没有到最冷的时候。从各地历年气象资料来看,一年中最冷时段出现在小寒节气的中期。
24、大寒——寒冷已极。(1月20-21日),大寒是天气冷到极点和意思,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大寒正在数九寒天的三九,因而有冷在三九的说法。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9-26

是从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去了。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沿河看杨柳,七九河冻开,八九燕子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就是从冬至日起,向后数九个九天,天气就由冬至的寒之至转为“春深日暖”了。因为“数九”的过程正是寒极转暖、寒消暖长的过程,所以人们常把这九九八十一天称作“九里天”、“数九寒天”。“数九”的第一个九天叫“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 最后一个九天称“九九”。

数九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阴阳的消长有关,阳长阴消就象征暖来寒去。九,为“至阳”之数,也称老阳,九又是至大之数,“至阳之数”的积累意味着阴气的日益消减,累至九次已到了头,意味着寒去暖来,“春已深矣”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