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五胡乱华这一场悲剧 罪魁祸首就是司马懿

如题所述

确实可以这样说,因为当时的曹魏国想要攻占下辽东这块肥沃的土地,但是大军讨伐辽东数次,屡屡战败。强攻不行,那就智取,魏明帝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派出当时在魏国担任太尉一职的司马懿前往辽东地区作战。司马懿最后也不负众望,成功将辽东攻下。不过因为司马懿在攻克辽东时,曾残杀城中大量民众士兵,导致辽东被攻下后城里人口稀薄,被周围的鲜卑、匈奴等胡族人盯上。大家为了能够占据这块富庶之地,纷纷一拥而上,所以才爆发了之后的五胡之乱。

司马懿为曹魏国攻下辽东地区,清除公孙渊,毕胜等叛党的功劳的确不假,可由于他过于残暴的讨伐方案导致辽东人口流失过量,最终才会被胡族人民给盯上辽东这块大肥肉,众人都想来咬一口。所以,完全可以说,司马懿是这场五胡乱华的导火索。

当年,时任魏国杨烈将军的公孙渊因在辽东郡镇守多年,独霸一方,随着权力和欲望的逐渐增大,最终选择了背叛魏国,并独占辽东,自立为燕王。魏国君主曹叡在知晓此事后,勃然大怒,随即便派遣毌丘率领魏军讨伐辽东。然,双方对战数月,公孙渊因熟悉地势大败曹魏军队。最终,毌丘攻克失败,返回魏国。

见强攻不行,魏明帝曹叡决定以智取胜。于是,又安排了魏国最擅谋划,最会排兵布阵的司马懿出马,想请他将辽东拿下,清剿叛军。司马懿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作为能与多智近妖的诸葛亮齐名的军事大家,像对付辽东这样的小儿科战局完全没有问题。于是,在司马懿的带领下,曹魏大军妙计连出,将公孙渊一方压制得毫无还手之力。最终,辽东城破,公孙渊,毕胜等一众叛军被司马懿下令斩杀,而城中试图反抗的普通民众也被曹魏军队大肆屠杀,辽东一时血气冲天,城外更是血流成河。

这一次战役虽获胜利,但辽东人口也因此骤减,偌大的辽东变得毫无烟火之气。而司马懿在取得胜利后,只随意指派了几位将领留在此地驻守,其余的大部队都跟随他回了魏国。

随着司马懿大军的离去,辽东地区又变成了一块防守薄弱却物产丰富的香饽饽,周围的各族胡人对此是虎视眈眈。终于,在311年,按捺不住对辽东展开了激烈的争夺,而五胡之乱也由此开始爆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7-29
那么又为什么说是最近很火的司马懿,其实原因在于,在三国时期少数名族的大门由汉人把持,但是呢,在魏明帝时期,司马懿平定辽东,司马懿屠杀国门,将汉人内迁,这才导致外族乘虚而入。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时,公孙度据有辽东。这个割据势力对曹魏一直时叛时降,保持着半独立的地位。公孙渊继为辽东太守后,对魏更加不逊。
起初魏明帝派毌丘俭讨伐,当时辽水大涨,毌丘俭讨伐受阻,不得不还。因为讨伐失败,公孙渊更加得意,背叛魏国,自立燕王。曹魏终于忍无可忍,请出最有能力的司马懿,来解决这个问题。司马懿是谁,当然必胜!
司马懿有“狼顾”之相。看看动物世界就明白,老狼回头看东西,只要扭转脖子就行。背对镜头,一张狼脸可以转过来冲你伸舌头,相当怕人。有这种面相的人,猜忌心很重,心狠手辣,毫不留情。司马懿做事情的风格是斩草除根,一点活路都不开。这一次攻下辽东,这种风格更是充分得到体现。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7-22
其实就是他孙子惹得祸算到他身上了。

晋武帝当了皇帝以后,虽然也有短暂的励精图治,但是大部分时间,尤其是他的晚年,其实是非常的荒淫。他荒淫倒也罢了,他选择接班人也非常奇葩。一般来说,一个大统一朝代的第二三代君王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晋武帝却选择了一个白痴儿子来继位。也正因为他选择了白痴儿子继位,才造成贾南风后宫乱权,以及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可不是一般的乱,是全国性的大乱。内部的争权夺利,把好端端的一个晋国打得一团糟。更为糟糕的是,西晋统治者还把北方游牧引进来帮忙。请神容易送神难,历史上没有一次引进少数民族来帮忙是有善终的。比如西周末年就引进西戎帮忙,结果把自己国家给灭了。

(五胡十六国)

其次,北方游牧民族有一个逐步壮大的过程。北方游牧民族在商朝的时候崛起过一次,但是商朝给予了沉重的打击。著名的女将军妇好就是那时候打击北方游牧出名的。然后在战国末年的时候,以匈奴为代表的北方游牧又再一次崛起,但是被强大的秦汉严酷打击,所以他们没有形成什么势头。但是到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然后是三国。当时曹魏对北方游牧采用既抗拒又拉拢的办法,勉强起到了一点作用,但是已经无法阻挡北方游牧的发展壮大。

晋朝统一以后,本来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如果晋朝能够像秦汉那样,给北方以沉重的打击,那么北方游牧能不能够发展起来,就是一个未知数了。但是晋朝没有。所以就出现了五胡乱中华的悲剧。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