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代孙吴政权对台湾与大陆的海上经营有什么贡献?

如题所述

我国大陆军民东渡台湾,垦拓、经营宝岛台湾,最早可追溯到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

三国时代,台湾明确称为夷洲。三国时的吴国立国于江南,领域包有会稽及东南滨海地带,和海外的关系极为密切,造船事业与海上交通的发达都超过了前代,所以孙吴政权对于海上经营颇为注意。

据《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记载,230年春,孙权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甲士万人,渡海去探求夷洲及其他诸洲。由于另外几洲绝远,没法到达,只到了夷洲,经年而还。

这是大陆王朝开始经略台湾的一件大事。又《三国志·吴志·全琮传》记载,由于上万甲士到达夷洲,而且停留将及一年,自然增加了吴人对夷洲的知识。

沈莹是三国时代吴国丹阳太守,在其268年至280年所著的《临海水土志》,对于“夷洲”又提供了以下的线索:

夷州在临海郡东南,去郡两千里。土地无霜雪,草木不死。四面是山,众山夷所居。山顶有越王射的正白,乃是石也。此夷各号为王,分划土地,人民各自别异,人皆髡头,穿耳,女人不穿耳。

作室居,种荆为蕃鄣。土地饶沃,既生五谷,又多鱼肉。舅姑子父,男女卧息共一大床。……能作细布,亦作斑纹。布刻画,其内有文章,好以为饰也。……

6世纪末至7世纪初的隋代,隋炀帝杨广曾3次派人到台湾,“访察异俗”,“慰抚”当地居民。

1300多年前,隋炀帝曾先后数次派遣官兵渡海到达台湾。隋代称台湾为“流求”。关于台湾和大陆这时期的相互往来,可以从《隋书》的文献上得到证实。

隋炀帝是一位有志于海上远略的君王,他即位之初的607年,有一位海师何蛮就说东方海中有烟雾依稀的所在,于是隋炀帝命羽骑尉朱宽偕同何蛮入海求访,结果就到达了流求,即台湾。

《隋书·流求传》这样记载此事:

大业元年,海师何蛮等言,每春秋二时,天清风静,东望依稀,似有烟雾之气,亦不知几千里。三年,炀帝命羽骑尉朱宽入海,求访异俗。何蛮言之,遂与蛮俱往,因到流求国。

这一次因言语的不通,只是带着一名当地人而返。炀帝深感不满,于是第二年再令朱宽前去慰抚,仍无所成,仅取回了流求人的布甲。

两次和平招降不成,隋炀帝下令武贲郎将陈棱为统帅,朝请大夫张镇州作为他的副手,再次入流求。

610年,陈棱和张镇州率万余人自义安即广东潮州出发,可能是因为风势不顺,或者是航程有误,一个多月才到了高华屿,即澎湖群岛中的花屿,又航行3日,才到了流求。

远征军到达的地点可能是鹿港,首先接触的为台湾的平埔番。此次进军,吸取上次语言不通的教训,募有昆仑人担任翻译。平埔番人初见船舰,以为是商旅,相继前来贸易。经昆仑人宣布来意,令其降服,酋长拒绝,于是陈棱决定诉之武力。

在击败了流求首领欢斯渴刺兜和欢斯老模,后来,带着数千名当地人回到大陆。关于这次远征的情况,《隋书.陈棱传》和《隋书.流求国》有清楚的记载。

从这段史料中可以看出,在当时已有大陆商人在那里通商,所以当地居民见到船舰才习以为常,这说明那时大陆人民早已经常地和台湾有贸易往来。

另外,这次远征也提供了进一步了解台湾状况的机会,为《隋书·流求传》提供了更多的材料,也为大陆对台湾的了解增添了新的内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