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在三国时候的名称是什么

如题所述

台湾在三国时候的名称是夷洲。

在公元230年,当时正处于三国时期,吴王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一支由一万余名军士、三十多艘船组成的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是中国大陆居民利用先进的文化知识开发台湾的开始。三国东吴丹阳太守沈莹的《临海水土志》详细记载了当时台湾的生产和生活形态,是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

《临海水土志》是世界上最早记录台湾的文献之一,三国东吴临海郡太守沈莹可以称之为最早的研究台湾的学者,在他的《临海水土志》对当时被称为“夷洲”的台湾情况有着专门记载,只是此书已经流失,主要内容记载在《太平御览》之中。从所记内容来看,这是当时最完整的关于台湾的文字资料。

扩展资料:

春秋战国时期称台湾为“岛夷”;秦朝称“瀛州”; 三国时期称“夷洲”;隋朝至元朝称“流求”。  明朝中期以后民间对台湾的称呼很多,如“鸡笼”(指台湾北部)、“北港”(台湾西部沿海的通称)、“大员”、“台员”、“台窝湾”(指今台南安平地区附近),官方称为“东番”。郑成功改称“东都”,后郑经改为“东宁”。清朝更名为“台湾”,并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这是台湾的正式定名。而台湾由于物产丰富,又称“宝岛”。台湾地区在部分国际场合的代称为“中华台北”。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民族复兴、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会统一。原住民族(高山族)在17世纪汉族移入前即已在此定居;自明末清初始有较显著之福建南部和广东东部人民移垦,最终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社会。

南宋澎湖属福建路;元、明在澎湖设巡检司;明末被荷兰和西班牙侵占;1662年郑成功收复;清代1684年置台湾府,属福建省,1885年建省; 1895年清政府以《马关条约》割让与日本;194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重新恢复了台湾省的行政管理机构;949年国民党当局退据台湾;1954年美国同台湾当局签订《中美共同防御条约》,造成台湾同祖国分离的状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夷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09

台湾在三国时候的名称是:夷洲。

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230年。史载,三国时吴国孙权于公元230年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人航海到达台湾岛,并带回当地居民数千人,这是见于正史记载的大陆政府第一次经略台湾。

东吴丹阳太守沈莹据此著《临海水土异物志》一书,说当时的台湾先民各有部落统属,使用石器和骨器,种植五谷,兼营渔业。有纺织业,能作细布,并饰以花纹。以粟为酒,唱歌娱乐,有猎首及已婚女子凿去前齿的习俗,与大陆浙南闽北一带的“安家之民”颇为相似。

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台湾问题与中国的统一》白皮书中指出:“台湾自古即属于中国。台湾古称夷洲﹑流求。大量的史书和文献记载了中国人民早期开发台湾的情景。

距今一千七百多年以前,三国时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等对此就有所著述,它们是世界上记述台湾最早的文字。公元三世纪和七世纪,三国孙吴政权和隋朝政府都曾先后派万余人去台。”

扩展资料:

关于台湾少数民族的来源,主要观点有三种,

第一种认为是中国大陆百越民族中闽越的一部分。

第二种认为是来自菲律宾、婆罗洲诸群岛的马来人。

第三种认为主要源于闽越,在历史发展中又先后融合进了来自琉球群岛、菲律宾、婆罗洲及密克罗尼西亚诸岛的移民,各种移民交相融合。多源说较易为现今的学者所接受。

1970年,台南县左镇乡发现了一块人类头顶骨化石残片,时间距今约二到三万年前,属于旧石器时代后期的遗物。以后又陆续发现了6件人头骨片化石,被定名为“左镇人”,这是迄今被发现的最早台湾居民,与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有亲缘关系,应该是从大陆移居台湾的。

新石器时代如圆山文化时代和卑南文化,与大陆东南沿海的新石器文化有共同之处,即都有绳纹特征。有学者认为圆山文化的创造者是从大陆移居台湾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台湾 (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夷洲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台湾频道>>高山族 宝岛台湾的最早居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11

台湾在三国时候被称为夷洲。语出三国吴国丹阳太守沈莹《临海水土志》及陈寿《三国志·吴书·孙权传》。史载孙权曾派卫温、诸葛直抵达夷洲,通常认为夷洲就是台湾。最早引用该段史料,并论证夷州就是台湾的,似乎是日据时期对台湾历史研究贡献卓著的日本学者伊能嘉矩。在他的成名著作《台湾文化志》中,他正是引用沈莹的该段文字,以此来推断其所描绘的“夷州”应该是现今的台湾。

此后又有日本学者市村瓉次郎、和田清等人,利用《临海水土志》中之记事,和《隋书·流求传》的记载相互比较,而同意依能嘉矩这样的解释方式 。在1950年代,台湾“中央研究院”的人类学者凌纯声,也是继续从沈莹的这段叙述中著手,另外再配合民族志的资料,而论证夷州应该是台湾才对。

扩展资料:

台湾同大陆的渊源深厚而久远。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约几百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台湾海峡,台湾岛才与大陆分离,所以台湾也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春秋战国时期称台湾为“岛夷”; 秦朝称“瀛州”;三国时期称“夷洲”;隋朝至元朝称“流求”。明朝中期以后民间对台湾的称呼很多,如“鸡笼”(指台湾北部)、“北港”(台湾西部沿海的通称)、“大员”、“台员”、“台窝湾”(指今台南安平地区附近),官方称为“东番”。郑成功改称“东都”,后郑经改为“东宁”。清朝更名为“台湾”,并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这是台湾的正式定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夷洲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答案是夷洲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上,它的名称多有变化。
早在春秋时期,称台湾为“岛夷”。
战国初期的重要史籍《尚书,禹贡》称,中国当时分为九州,台湾归属扬州范围。
先秦时,称台湾为“瀛洲”。
秦灭汉兴,称台湾为“东瀛”。
三国时,又称台湾为“夷洲”。
隋唐至宋朝时,称台湾为“流求”。
元朝时,又称台湾为“琉球”。
明朝初叶,称台湾为“东番”;商船横渡海峡时,习惯上以台湾北部高山为辨别方向的标记,因山势如罩鸡之笼,故又称“鸡笼”。
渔民们常在台湾西部港口修船补网,称港口为“魍湾”,后来泛指台湾。
明朝中叶,台湾又有了“大湾”、“大员”、“台员”之称。
福建沿海人民又称之为“埋冤”。因为在开发台湾过程中,不少大陆人民或遇风浪葬身鱼腹,或水土不服客死他乡,“其状其惨,故以‘埋冤’名之”+见清施鸿保《闽杂记》,。以上四个名称与闽南土语“台湾”的读音相同,故称之。
明朝万历年间,因台湾“地形如弯弓,浮海如平台”,遂称之为“台湾”。
1662年2月1日,民族英雄郑成功打败了盘踞台湾38年的荷兰殖民者,次年改台湾为“东都”。后来,其子郑经又改“东都”为“东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09-10
夷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