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1抑制剂有哪些常见副作用?该如何处理?

小叔得了肺癌,在治疗期间医生建议可以考虑PD-1抑制剂治疗,但是又听说会有副作用,想治疗PD-1抑制剂治肺癌有哪些常见的副作用?出现副作用后又该怎么处理?

  免疫药物自2014年上市以来,就受到许多肿瘤病友及医生的热捧,原因主要有四:有效性、持久性、广泛性,最后还有一个,就是副反应的低度性。PD-1/PD-L1免疫抑制剂相较于放化疗而言,副反应发生几率要小的多,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如疲劳、咳嗽、恶心、皮疹、瘙痒、食欲减低、便秘、关节痛或腹泻等症状,基本在患者耐受范围内。仅计算那些3-4级较严重的副反应,PD-1发生率大约在10%左右,而化疗组大约在35%-60%。通常PD-1副反应常见的可以分为三类(发生率60%-70%)“流感样”症状:发热、乏力、头晕、嗜睡、肌肉酸痛(详见:PD-1/PD-L1免疫副反应之低热发烧的处理),皮肤黏膜反应:皮疹、瘙痒、皮肤发热等(详见:PD-1抑制剂副反应之皮疹的处理),胃肠道反应:腹泻、腹痛、恶心呕吐。“流感样”症状和皮肤黏膜反应之前已有文章对应处理,本文不再赘述。今天主要讲讲免疫副反应之胃肠道反应如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症状的处理。PD-1副反应出现时间一般来说是:皮肤>胃肠>肝脏>肺>内分泌>肾脏。皮肤反应通常用药后2-3周开始出现,胃肠道反应通常用药后5周左右出现,肝脏和内分泌副反应通常用药后6-7周出现(仅为一般出现时间,存在个体差异)。

  胃肠道反应如何处理。胃肠道反应一般在用药后5周左右出现症状,发生率相对较高,绝大多数人症状较轻,属于1级和2级反应。但也有一部分人会出现3级的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对患者生活造成影响,此时则需要医学干预、暂停用药。1级:每日大便次数增加,低于4次;间或有腹痛感;恶心,想吐。能耐受,清淡饮食,无需特别处理,可对症治疗。2级:每日大便次数增加,4-6次;腹痛感较为强烈;恶心呕吐较为明显。尚能耐受,对症治疗。3级:每日大便次数增加,7次以上,失禁;长时间腹痛,痛感强烈;恶心呕吐强烈。不能耐受,需住院医学干预,延迟给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04

什么免疫靶向治疗在大部分患者安全治疗的同时会带来少部分患者的严重不良反应呢?究竟免疫靶向治疗会带来哪些严重不良反应呢?PD-1抑制剂和PD-L1抑制剂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又是否是一致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一起探索免疫靶向治疗的治疗安全性研究进展。

作用靶点不同, 不良反应大不同

基础研究发现,PD-1/PD-L1通路可以使杀伤肿瘤细胞的免疫细胞—T细胞失活,因此PD-1/PD-L1通路的异常激活是肿瘤细胞逃脱人体正常免疫系统杀伤的重要通路。

免疫靶向治疗的机理就是通过关闭被肿瘤细胞异常激活的PD-1/PD-L1通路,让T细胞重新激活并杀死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但PD-1/PD-L1通路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它可以充分调节人体的免疫系统,预防因免疫系统错误激活而导致的对人体自身组织的杀伤作用。

前期研究发现,PD-1在T细胞两个学习不攻击机体自身健康细胞的阶段至关重要。第一个阶段是T细胞在免疫器官胸腺中制造的时候,第二个阶段发生在它们迁移至全身各个靶器官的时候,必须经历外周耐受的阶段,只有这两个阶段顺利调节,免疫系统才能做到只杀敌人,不伤友军。而针对PD-1/PD-L1通路的免疫靶向药物关闭了这一通路,从而引发了全身性的免疫攻击,带来了灾难性的不良反应。

由于PD-1抑制剂和PD-L1抑制剂的靶点不同,因此,对于这一通路的关闭机制也不同。由于PD-1抑制剂直接作用与人体T细胞上的PD-1,使得T细胞重新获得活力的同时也失去了调节其作用的开关,从而在机理上更容易引起相关的自身免疫反应。而PD-L1抑制剂由于并不作用于人体T细胞,而作用于肿瘤细胞上表达的PD-L1,因而更具针对性,在机理上也更不容易引起T细胞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治疗数据不断更新, 不良反应大起底

目前,免疫治疗引起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聚集在五个方面:皮疹,结肠炎,肝功能损伤,甲状腺功能减退和间质性肺炎。由于间质性肺炎起病较急,并且容易引发致命的呼吸功能衰竭,被认为是免疫治疗不良反应中的最大杀招。

随着免疫治疗的不断开展,关于PD-1抑制剂和PD-L1抑制剂不良反应的数据也不断刷新,从而使使用相应药物的医生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一项收录了多项免疫治疗研究数据的分析发现, PD-1抑制剂带来的各类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概率要远远超过PD-L1抑制剂,分别为26.8%和6.1%。

另一项分析也发现类似的结果,PD-1抑制剂在各项免疫不良反应均超过PD-L1抑制剂的基础上,两者之间引起间质性肺炎的概率差别更大(PD-1抑制剂比PD-L1抑制剂:4%比2%)。

此外,一项单纯对照两者之间引起间质性肺炎差别的研究进一步发现,PD-1抑制剂比PD-L1抑制剂不但在引起间质性肺炎的总体概率存在差别(3.6%比1.3%),更在引起严重的致死性的间质性肺炎上存在差距(PD-1抑制剂比PD-L1抑制剂:1.1%比0.4%)。

因此,从上面目前的研究数据和临床实践上来看,目前,PD-L1抑制剂在安全性上,确实要更胜一筹。

更安全的新型PD-L1抑制剂 — 达武单抗(Imfinzi)

达武单抗是由阿斯利康公司最新研发上市的PD-L1抑制剂,由于其突破性地在多个瘤种特别是小分子口服靶向治疗敏感的非小细胞肺癌和不可手术的III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卓越疗效而被更多肿瘤治疗专家和患者熟知。同样,从目前其所进行研究的不良反应数据上来看,达武单抗(Imfinzi)也是更安全的选择。

在其他PD-1抑制剂和PD-L1抑制剂的相关研究中发现,肺癌是免疫靶向治疗中最容易出现间质性肺炎特别是致死性间质性肺炎的瘤种。而这其中,对于小分子口服靶向治疗敏感的患者更容易在免疫靶向治疗的过程中出现严重的间质性肺炎。因而,许多肿瘤治疗专家认为小分子口服靶向治疗敏感的患者是免疫靶向治疗的禁忌。

但在一项达武单抗治疗小分子口服靶向治疗敏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研究中,治疗在获得上佳疗效的同时,并没有向其他同类药物一样带来严重的间质性肺炎。在所有接受治疗的患者中,仅有2%的患者出现了并不严重的间质性肺炎。总体的常见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低,并且都是轻度的不良反应如轻度皮疹及甲状腺功能低减等等,在其他免疫靶向治疗中常见的结肠炎及肝功能损伤,都没有达武单抗的治疗中出现。

在另一项达武单抗治疗III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中,也发现放化疗结束后,在接受长达一年的达武单抗治疗组中,其发生间质性肺炎和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的概率与不接受达武单抗治疗相比并没有明显的增加。其他针对膀胱癌等不同瘤种的研究也明确的达武单抗治疗安全性。

从上述的各项长期的数据来看,除了疗效,良好的安全性也同时是达武单抗为肿瘤患者带来生存获益的重要支柱。

第2个回答  2020-02-29
PD1抗癌药通过激活患者自身免疫功能杀死癌细胞,是继化疗、放疗之后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类药物,大部分患者表示PD1疗效较好、副作用相对较低。PD1属于广谱性药物,一个药物可治疗多种癌症,在临床上使用比较广泛。
当然,世上没有绝对的神药!不管是什么药,都要因人而异。与化疗等其它治疗方式一样,PD1免疫治疗也同样会产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比较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乏力、皮疹、腹泻、恶心等,少数患者会出现肝、肺、肾及内分泌症状。PD1免疫治疗产生的不良反映通常都比较轻微,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概率较小。总体来说,相较于化疗,PD1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
如果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不用惊慌,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对症治疗。谨遵医嘱,不要随意用药停药,不盲目不片面。目前国内已经获批的PD1/PDL1有8款,有进口的也有国产的,但只有中外合资的PD-1新药达伯舒,又叫信迪利单抗被纳入了国家医保,价格降了不少,对于普通患者家庭来说,极大地缓解了经济压力。还是希望能对您有效吧。
第3个回答  2019-05-27
台港药通,有pd-1
单药价格还可以,就是长期使用的话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一般家庭承受不起的
副作用
不大
一个月最少3.6w以上
第4个回答  2019-03-25
香港新特药房那边有中文说明书介绍是【适应症和用途】 pd-1是一个人程序死亡受体-1(PD-1)适用为阻断抗体治疗有以下患者: ⑴有不能切除货转移黑色素瘤和易普利姆玛[ipilimumab]和,如BRAF V600突变阳性,一种BRAF抑制剂后疾病进展患者的治疗。这个适应症是根据肿瘤反应率和反应的持久性加速批准下被批准。对这个适应证的继续批准可能取决于验证和在验证试验中临床获益的描述。 ⑵用基于铂化疗或后有进展的转移鳞状非小细胞肺癌。【剂量和给药方法】每2周历时60分钟静脉输注给予3 mg/kg。【剂型和规格】注射液:40 mg/4 mL和100 mg/10 mL溶液在一次性小瓶中。【警告和注意事项】免疫介导不良反应:根据反应严重程度给予糖皮质激素。 ⑴ 免疫介导肺炎:对中度不给和对严重或危及生命肺炎永久终止。 ⑵ 免疫介导结肠炎:不给对中度或严重和对危及生命结肠炎永久终止。 ⑶ 免疫介导肝炎:监视对肝功能中变化。对中度不给和对严重或危及生命转氨酶或总胆红素升高永久终止。 ⑷ 免疫介导肾炎和肾功能不全:监视在肾功能中变化。对中度不给和对严重或危及生命血清肌酐升高永久终止。 ⑸ 免疫介导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监视甲状腺功能变化。需要时开始甲状腺激素替代。 ⑹ 胚胎胎儿毒性:可能致胎儿危害。忠告对胎儿潜在风险和使用有效避孕。【不良反应】有黑色素瘤患者中最常见不良反应(≥20%)是皮疹。在有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最常见不良反应(≥20%)是疲乏,呼吸困难,肌肉骨骼痛,食欲减退,咳嗽,恶心,和便秘。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