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是如何形成的?石油是古生物形成的吗?

如题所述

作为当今世界工业第一能源要素——石油,它的来源却一直众说纷纭。最流行的是生物变油和石化变油两种学说。

其实仔细想一下,石油是化石变得,有点离奇,中东那边那么大的油田,往往都几十公里长宽高,那要多少恐龙和森林才能堆在一起,才能变成啊,难道恐龙会自己聚在一起,等着小新星来撞击地球,就为了若干年后,为人类的几次工业革命提供燃料?? 恐龙觉悟有这么高嘛?

我们先看一下石油成因的假说

生物成油理论(罗蒙诺索夫假说)

研究表明,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万年的时间,在现今已发现的油藏中,时间最老的达5亿年之久。但一些石油是在侏罗纪生成。在地球不断演化的漫长历史过程中,有一些“特殊”时期,如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的植物和动物死亡后,构成其身体的有机物质不断分解,与泥沙或碳酸质沉淀物等物质混合组成沉积层。由于沉积物不断地堆积加厚,导致温度和压力上升,脚着自己肾要补对自己长度、莳间不太满意的朋友,看faa后跟数086的湓,有圈坚持个把小时不是问题!随着这种过程的不断进行,沉积层变为沉积岩,进而形成沉积盆地,这就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基本的地质环境。

油田开采

大多数地质学家认为石油像煤和天然气一样,是古代有机物通过漫长的压缩和加热后逐渐形成的。按照这个理论石油是由史前的海洋动物和藻类尸体变化形成的。(陆上的植物则一般形成煤。)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这些有机物与淤泥混合,被埋在厚厚的沉积岩下。在地下的高温和高压下它们逐渐转化,首先形成腊状的油页岩,后来退化成液态和气态的碳氢化合物。由于这些碳氢化合物比附近的岩石轻,它们向上渗透到附近的岩层中,直到渗透到上面紧密无法渗透的、本身则多空的岩层中。这样聚集到一起的石油形成油田。通过钻井和泵取人们可以从油田中获得石油。地质学家将石油形成的温度范围称为“油窗”。温度太低石油无法形成,温度太高则会形成天然气。

油田

实际上,这个假说并不成立,原因是即使把地球所有的生物都转化为石油的话,成油量与地球上探明的储量相差过大。

非生物成油理论

非生物成油的理论天文学家托马斯·戈尔德在俄罗斯石油地质学家尼古莱·库德里亚夫切夫(Nikolai Kudryavtsev)的理论基础上发展的。这个理论认为在地壳内已经有许多碳,有些碳自然地以碳氢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碳氢化合物比岩石空隙中的水轻,因此沿岩石缝隙向上渗透。石油中的生物标志物是由居住在岩石中的、喜热的微生物导致的。与石油本身无关。在地质学家中这个理论只有少数人支持。一般它被用来解释一些油田中无法解释的石油流入,不过这种现象很少发生。

石油峰值论”

1956年,美国地质学家哈伯特抛出一篇论文,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石油峰值论”。论文的主旨是,石油是化石燃料,是5亿年前埋在地下的恐龙及藻类等生物经生化反应而成。但这个核心理论只是个假设,并没有任何的科学实证,却成了近代“生物变油”理论的主要依据。1989年,哈伯特在去世前的一次访谈中承认,自己用来估算美国石油储量的方法与科学没有半点关系。他创造化石燃料的说法,主要是为了对“石油峰值论”提供理论支持,即原始生成的石油总量是有限的。

他还承认在他发表石油峰值论之前,事先把论文送给某位英美石油巨头的董事长过目,这位董事长表示:一定要和威克斯(美国当时最具权威的石油储量专家,他当时预计美国石油储量就有4000亿桶,而且不断调高预期) “高估”石油储量的观点分庭抗礼。

石油

如果威克斯理论成为主流,石油巨头们如何维持甚至拉高油价呢?

哈伯特心领神会,随即提出美国储量只有1500-2000亿桶,而全球石油终极储量只有1.25万亿桶,在1970年将达到开采峰值。而石油在广泛使用半个多世纪后,2008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统计,全球原油储量仍有1.8-2.2万亿桶。

苏联人对石油来源的全新理论

早在1950年代初,苏联就发现了石油来源的全新理论。他们的结论是,美国人所称石油源自生物的理论纯粹一派胡言。而且石油储量也不像美国人说的那样非常有限,事实是世界上发现的油田越来越多。1956年,宣布了团队研究结论:“原油和天然气与地下埋藏的生物没有内在联系,它们是地球深处涌出的太初物质。”

如果苏联人是对的,那么地球上的石油总量只与地层深处碳氢有机物的数量有关,而这些物质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就已经形成了,那人类能获得石油的数量只与钻井深度有关。而且,苏联人还发现废弃的油田可以自我修复,即“自充式”油田。他们认为,石油是在地壳深处的高温高压下自然生成的,与钻石的生成条件相仿。是地壳深处的太初物质,在高压下冷喷发进入地壳浅层地带。

地球

在这种理论指导下,苏联在西方科学家认为是晶基地质不毛之地的第聂伯-顿涅茨盆地有了重大发现。他们在那里一共钻井61口,其中37口具有商业开采价值,成功率高达60%(美国的勘探成功率只有10%左右),而且那里发现的油田面积可以与阿拉斯加北坡的巨大油田相媲美。

冷战时期,苏联科学家将自己的理论和经验作为国家高级机密。美国在沙特、科威特、伊朗等国大肆抢占石油资源的同时,苏联人却在埋头苦干,在号称石油荒原的西伯利亚勘探出11个大油田和1个超级油田,使苏联在1980年代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25

石油天然气资源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有人曾形象地比喻,钢铁、石油和天然气是现代工业的粮食、血液和空气,它们直接影响着我们每天的衣食住行,没有它们,我们的生活将回到新石器时代。从现代人对石油天然气的依赖程度来看,这绝非虚言。

那么海洋中的石油是如何形成的呢?几亿年来,海洋中的各种生物遗体形成大量的有机碳,同时,陆地上的河流将泥沙和有机质带入海洋,年复一年把大量生物遗体一层层地掩埋。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化,沉积物变成了岩石,形成大量的沉积盆地,在岩层的压力、高温和细菌等因素的作用下,这些生物遗体和有机质逐渐形成了石油。

海洋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浅海的大陆架,水深一般小于300米。在已探明的海洋油气储量中,有60%是分布在浅海海域。但大陆坡深水海域(水深300~1500米)、超深水海域(水深大于1500米)的油气资源潜力也相当可观,随着石油勘探技术的进步,将有更多的深海油气田被发现和开采。

深水石油钻井平台

海洋油气勘探最主要的手段是利用专用的测量船进行人工地震勘探,这种方法相当于给地球做“CT”。测量船只携带一组海上拖缆,用空气炮在水中产生爆炸声波,这种人工地震波传入海底下的岩层,遇到不同的岩层地震波会产生不同的反射回到海面,被拖缆上的一组仪器接收并记录下来。这些反射回来的地震波有早有晚,回来早的地震波是浅地层的反射,回来晚的地震波表示穿透了更加深的地层。大量的测量数据经过计算机处理,就可以得到一幅反映地下地质构造的“CT图”——地震勘探成果图,地层的分布和结构均一目了然。由此,专家就可以确定油气盆地的范围,从而发现油气田。

石油是古生物化成的吗?

研究表明,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万年的时间,在现今已发现的油藏中,时间最老的达5亿年之久。

在地球不断演化的漫长历史过程中,有一些“特殊”时期,如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的植物和动物死亡后,构成其身体的有机物质不断分解,与泥沙或碳酸质沉淀物等物质混合组成沉积层。

由于沉积物不断地堆积加厚,导致温度和压力上升,随着这种过程的不断进行,沉积层变为沉积岩,进而形成沉积盆地,这就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基本的地质环境。

大多数地质学家认为石油像煤和天然气一样,是古代有机物通过漫长的压缩和加热后逐渐形成的。按照这个理论石油是由史前的海洋动物和藻类尸体变化形成的。(陆上的植物则一般形成煤。)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这些有机物与淤泥混合,被埋在厚厚的沉积岩下。在地下的高温和高压下它们逐渐转化,首先形成腊状的油页岩,后来退化成液态和气态的碳氢化合物。

由于这些碳氢化合物比附近的岩石轻,它们向上渗透到附近的岩层中,直到渗透到上面紧密无法渗透的、本身则多空的岩层中。这样聚集到一起的石油形成油田。通过钻井和泵取人们可以从油田中获得石油。

地质学家将石油形成的温度范围称为“油窗”。温度太低石油无法形成,温度太高则会形成天然气。

第2个回答  2017-12-25

我认为古生物其分子为碳水化物,而油,气也是,古生物降解合成的油,气为在最浅层,量为少数,深层大量的油,气,煤炭皆由地核自身合成,一千米以下的地油气就是一个证据(自身合成)

以前我说过,地球万物都是其自身合成,地核合成水,和二氧化炭,再由地幔高温,高压(吸能)形成炭水化合物油气,开采后烧烧又放能再回到水,二氧化炭,

植物纤维素也是水和二氧化碳和光合作用(吸能),只是无高压,理类似。

宇宙所有星球应都是太空暗物质(微粒子)在核心高温,高压,或核聚变下慢慢生成,由小到大。

我认为石油和煤都是地下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化学反应形成的,这些能量喷出来的就是火山,冷却下来以固态形式就是煤,液态就是石油,跟用木材烧木炭一样,充分燃烧就是灰,没充分燃烧就是木炭。

我认为古生物其分子为碳水化物,而油,气也是,古生物降解合成的油,气为在最浅层,量为少数,深层大量的油,气,煤炭皆由地核自身合成,一千米以下的地油气就是一个证据(自身合成)

以前我说过,地球万物都是其自身合成,地核合成水,和二氧化炭,再由地幔高温,高压(吸能)形成炭水化合物油气,开采后烧烧又放能再回到水,二氧化炭,

植物纤维素也是水和二氧化碳和光合作用(吸能),只是无高压,理类似。

宇宙所有星球应都是太空暗物质(微粒子)在核心高温,高压,或核聚变下慢慢生成,由小到大。

第3个回答  2018-02-26
怎么可能,古生物死后就腐烂分解了,再说,那么多石油,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古生物死在一起?应该是地球自身的矿物,和铁矿铜矿等一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