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树木的常见自然灾害有哪些?

如题所述

北方地区冬季严寒、干燥、多风,以致会使一些不太耐寒的树种,在冬季及早春遭受寒害,造成裂皮、局部枝条枯干,甚至全株死亡等。因此,为使这些树木安全越冬,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一)冻害

冻害主要指树木因受低温的伤害而使细胞和组织受伤,甚至死亡的现象。

1.冻害的表现及原因

(1)芽

花芽是抗寒力较弱的器官,花芽冻害多发生在春季回暖时期,腋花芽较顶花芽的抗寒力强。花芽受冻后,内部变褐色,初期从表面上只看到芽鳞松散,不易鉴别,到后期则芽不萌发,干缩枯死。

(2)枝条

枝条的冻害与其成熟度有关。成熟的枝条,在休眠期以形成层最抗寒,皮层次之,而木质部、髓部最不抗寒。所以随受冻程度加重,髓部、木质部先后变色,严重冻害时韧皮部才受伤,如果形成层变色则枝条失去了恢复能力。但在生长期则以形成层抗寒力最差。

幼树在秋季因雨水过多贪青徒长,枝条生长不充实,易加重冻害,特别是成熟不良的先端对严寒敏感,常首先发生冻害,轻者髓部变色,较重者枝条脱水干缩,严重时枝条可能冻死。

多年生枝条发生冻害,常表现树皮局部冻伤,受冻部分最初稍变色下陷,不易发现,如果用刀挑开,可发现皮部已变褐;以后,逐渐干枯死亡,皮部裂开和脱落,但是如果形成层未受冻,则可逐渐恢复。

(3)枝杈和基角

枝杈或主枝基角部分进入休眠较晚,位置比较隐蔽,疏导组织发育不好,通过抗寒锻炼较迟,因此遇到低温或昼夜温差变化较大时,易引起冻害。

枝杈冻害有各种表现:有的受冻后皮层和形成层变褐色,而干枝凹陷,有的树皮成块状冻坏,有的顺主干垂直冻裂形成劈枝。主枝与树干的基角愈小,枝杈基角冻害也愈严重。这些表现依冻害的程度和树种、品种而有不同。

(4)主干

主干受冻后有的形成纵裂,一般称为“冻裂”现象,树皮成块状脱离木质部,或沿裂缝向外卷折。一般生长过旺的幼树主干易受冻害,这些伤口极易招致腐烂病。

形成冻裂的原因是由于气温突然急剧降到零下,树皮迅速冷却收缩,致使主干组织内外张力不均,因而自外向内开裂,或树皮脱离木质部。树干“冻裂”常发生在夜间,随着气温的变暖,冻裂处又可逐渐愈合。

(5)根颈和根系

在一年中根颈停止生长最迟,进入休眠期最晚,而开始活动和解除休眠又较早,因此在温度骤然下降的情况下,根颈未能很好地通过抗寒锻炼,同时近地表处温度变化又剧烈,因而容易引起根颈的冻害。根颈受冻后树皮先变色,以后干枯,可发生在局部,也可能成环状,根颈冻害对植株危害很大。

根系无休眠期,所以根系较其地上部分耐寒力差。但根系在越冬时活动力明显减弱,故耐寒力较生长期略强。根系受冻后变褐,皮部易与木质部分离。一般粗根较细根耐寒力强,近地面的粗根由于地温低,较下层根系易受冻,新栽的树或幼树因根系小而浅,易受冻害,而大树则相当抗寒。

2.目前常用的防寒措施

(1)灌冻水

晚秋树木进入休眠期到土地封冻前,灌足一次冻水,这样到了冬季封冻以后树根周围就会形成冻层,维持根部衡温,不受外界气温骤然变化的影响。同时,灌了冻水,土壤湿度增加了,也可以防止树木灼条(抽条)。灌冻水的时间不宜过早,否则会影响抗寒力,北京地区一般掌握在霜降以后、小雪之前。

(2)覆土

在十一月中、下旬,土地封冻以前,将枝干柔软、树身不高的灌木压倒覆土,或先盖一层干树叶,再覆40~50cm的细土,轻轻拍实,这种方法不仅防冻,也能保持枝干温度,防止灼条。

(3)根部培土

冻水灌完后结合封堰,在树根部培起直径80~100cm、高30~50cm的土堰,防止冻伤树根,也能减少土壤的水分蒸发。

(4)扣筐、扣盆

一些植株比较矮小珍贵的露地花卉(如牡丹等),可以采用扣筐、扣盆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会损坏原来的树形。用大花盆或大筐将整个植株扣住,外边堆土或抹泥,不留一点缝隙,给植物创造比较温暖、潮湿的小气候条件,以保安全越冬。

(5)架风障

为减低寒冷、干燥的大风吹袭造成树木枝条的伤害,可以在上风方向架设风障。架风障的材料常用秫秸、荆芭、芦席等,风障高度要超过树高,用木棍、竹竿等支牢以防大风吹倒,漏风处用稻草填缝,有时也可以抹泥填缝。

(6)涂白、喷白

用石灰硫磺粉对树身涂白、喷白,可以减低温差骤变的危害,还可以杀死一些越冬病虫害。涂白、喷白材料常用石灰加石硫合剂,为黏着牢固可加适量盐。

(7)春灌

早春土地开始解冻时及时灌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以供给树木足够的水分,对于防止春风吹袭使树木干旱、灼条也有很大作用。

(8)培月牙形土堆

在冬季土壤冻结、早春干燥多风的大陆性气候地区,有些树种虽耐寒,但易受冻旱的危害而出现枯梢。针对这种原因,对不能弯压埋土防寒的植株,可于土壤封冻前,在树干北面,培一向南弯曲、高30~40cm、月牙形土堆。早春可挡风、反射和积累热量使穴土提早化冻,根系也能提早化冻,提早吸水和生长,即可避免冻、旱的发生。

(9)卷干、包草

新植小树和冬季湿冷之地,不耐寒的树木可用草绳道道紧接的卷干或用稻草包主干和部分主枝来防寒。

(10)积雪

可以保持一定低温,免除过冷大风侵袭,早春可增湿保墒,降低土温,防止芽过早的萌动而受晚霜危害等作用,尤其在寒冷、干旱地区。

(二)抽条

抽条,有些地方又称为烧条、灼条、干梢等。幼龄树木因越冬性不强而发生枝条脱水、皱缩、干枯现象,谓之“抽条”。抽条实际上是冻及脱水造成的,严重时全部枝条枯死,轻者虽能发枝,但易造成树形紊乱,不能更好地扩大树冠

1.抽条的原因

抽条与枝条的成熟度有关,枝条生长充实的抗性强,反之则易抽条。

造成抽条的原因有多种说法,但各地实验证明,幼树越冬后干梢是“冻、旱”造成的。即冬季气温低,尤以土温降低持续时间长,直到早春,因土温低致使根系吸水困难,而地上部则因温度较高且干燥多风,蒸腾作用加大,水分供应失调,因而枝条逐渐失水,表皮皱缩,严重时最后干枯,所以,抽条实际上是冬季的生理干旱,是冻害的结果。

2.防止抽条的措施

(1)通过合理的肥水管理,促进枝条前期生长,防止后期徒长,充实枝条组织,增加其抗性。经验表明,北方地区,7月中旬以后少施或不施氮肥,适量增施磷、钾肥;8月中旬以后,控制灌水,均可有效地防止抽条。

(2)加强病虫害防治。病虫害的发生,往往对树木生长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严重者可造成树势衰弱,尤其对枝条顶梢部位影响更为明显。因此,日常管理中应加强病虫害的防治。

(3)秋季新定植的不耐寒树木尤其是幼龄树木,为了预防抽条,一般多采用埋土防寒,即把苗木地上部向北卧倒培土防寒,既可保温减少蒸腾又可防止干梢。但植株大则不易卧倒,可在树干北侧培起60cm高的半月形土梗,有利根部吸水,及时补充枝条失去的水分。如在树干周围撒布马粪、树叶也可增加土温,提早解冻,或于早春灌水,增加土壤温度和水分,均有利于防止或减轻抽条。

(4)秋季对幼树枝干缠纸、缠塑料薄膜,或胶膜、喷白等,对防止浮尘子产卵抽条现象的发生均具有一定的作用。其缺点是用工多,成本高,各地应据具体条件灵活运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