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山公墓第一墓葬的谁?谁的墓又祭扫最多?

如题所述


青山埋忠骨,山河念英魂。1950年,八宝山公墓在周总理的指示下正式建成,从此成为安放我国已故领导干部和杰出人物的主要墓地。
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八宝山公墓中埋葬了不少知名人士的骨灰,他们生前为我国的革命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而这些墓碑中有几座格外引人注目,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几座墓穴的主人,他们又都为新中国做了哪些贡献呢? 被祭扫最多的墓穴
一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足够突出林徽因的细腻和柔情,也让我们认识到了这位新时代女性的才华。能够迷倒徐志摩和金岳霖等大家,她的魅力就在于此。更让人惊讶的是,她的埋骨地是整片墓园被祭拜最多的那一处。
林徽因出身不凡,祖父是清朝的进士,担任过多地的官员,父亲和叔叔都在政坛有一定的影响力,她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林徽因小时候先在家里开蒙,然后进入学校接受教育,青年时期就和父亲一起游历欧洲增长见识。
在欧洲游学期间,林徽因免不了租住房子落脚。受到房东太太的影响,她对建筑学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也正是在此时,她和徐志摩产生了密切的关系。回国后,林徽因作为公认的才女,和新月社进行了多次活动,甚至陪同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游览北京,前半生顺遂无比。
而关于林徽因的讨论,最多的则是她和多位名人的爱情纠葛,包括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乃至萧乾。很难说林徽因和这几人的具体关系究竟如何,但从结果来看,梁思成笑到了最后。他成功迎娶美人,将林徽因变成了梁太太。
梁思成能够抱得美人归,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学习研究的建筑学正是林徽因的爱好。所以经过一番痛苦抉择之后,更适合自己的梁思成成为了林才女的归宿。两人从1924年赴美留学开始就初步确定了关系,经过4年的恋爱磨合,他们正式确立婚姻关系。
结婚之后,林徽因和其他几人的联系也没有中断,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分享故事。林徽因早年间喜欢文学艺术,自己的诗歌创作水平也极高,不过后来转向建筑领域之后,对于文学就没有那么看重了,因此她后期的主要贡献是在建筑方面。
和梁思成从美国学成归来后,两人就投入到了对中国古建筑的保护考察之中。从1930年到1945年,他们花了15年时间对这些古建筑进行修复和宣传,使得赵州桥、佛光寺等建筑能够被大众所知晓。
跋山涉水,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两人的辛苦成果汇聚成了《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等书籍。这些著作为中国古建筑保护的财宝,有着极其关键的作用。
抗战胜利后,林徽因和丈夫梁思成回到北平,开始以建筑师的身份为北京大学设计教师住宅。北平解放前夕,她和丈夫两人为保护北平不受战火影响而努力,并且编纂出了《全国文物保护名录》,成为近代以来古建筑保护方面的大师级著作。
林徽因最得意的作品要数新中国的国徽设计以及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这两个极具代表性完美设计,让林徽因在建筑设计领域的声望更上一层楼。
1953年,北京将要拆除牌楼,林徽因据理力争,想要改变这个政策,可是最终失败。林徽因的心情因此变得抑郁起来,之前就多病的身体也再次变得虚弱不堪,整个人的精神气都没了。
1955年,身体愈发虚弱的林徽因在医院去世,尸骨被安置在她亲手设计建造的八宝山公墓。因为林徽因这个名字自带的话题度,以及她本身在建筑和艺术领域的成就,再加上墓地设计者的身份,使得她的坟墓成了被祭拜最多的一处。确实,无关风月才华,她的贡献值得人们尊敬。 特殊的外国友人墓
除了我国的先辈们外,这里还埋葬着少部分的外国友人,他们和我国有着奇妙的缘分,同时也为我们的进步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安娜路易斯斯特朗便是其中一位。
中国邮电部曾经在1985年发布过一套《中国人民之友》的邮票,这组邮票主要是为了纪念那些在艰难时刻帮助过新中国的国际友人。其中一位银发蓬松,洋溢着热情微笑的外国女子就是被称为3S之一的斯特朗。
斯特朗女士出生在美国的工薪家庭,小的时候由于父母工作的关系一直搬家,在多个地域之间辗转,因此斯特朗也不得不多次转学。幸运的是斯特朗很聪明,她提前完成了八年级学业,并且跟随父母出国,来到英格兰定居。
仅在英格兰呆了一年,斯特朗就和家人搬到法国和瑞士,在这些国家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频繁的跨国搬家也没有耽误斯特朗的成绩,她15岁的时候就中学毕业,并在杂志上发表了两篇关于国外生活的见谈,第一次踏进新闻领域。
斯特朗读大学的时候,母亲在外出差染病,客死他乡。这给她的精神带来沉重的打击,但她却没有被打倒,反而更加充满斗志。大学毕业后,斯特朗加入报社,成为了一名记者。因为不肯虚假报道,她很快被报社解雇,这期间她又辗转进入学校攻读博士学位。
此时的斯特朗就已经开始关注弱势群体,注意保护儿童妇女的合法权益,并通过各种渠道发声。可以说年轻时候的斯特朗一腔热血,对于社会的不公和黑暗义愤填膺,而且愿意为改变世界而努力,是一个潜在的革命者。
因此1921年的时候,斯特朗第一次抵达莫斯科,见证了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奇迹,心中的火苗和斗志更加热烈。
她在莫斯科创办了第一份英文报纸,专注于向世界介绍苏联,介绍共产主义。这个时候的斯特朗满怀激情,可是美国的情况又让她沮丧,革命很难在那里成功。所以1925年,心情沮丧的斯特朗来到中国散心。
这是斯特朗第一次到访中国,她和国民党元老们相谈甚欢,对这个古老国家的各种情况进行爆料,收获了西方主流媒体的注意力。
由此斯特朗开启了第二次到访中国的旅程。此时她对中国展开地如火如荼的农民革命很感兴趣,同时切身感受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四一二政变,甚至差点在动乱中丢掉性命。当她将这次报道内容发出后,国民党政府撕掉伪善面具,将她视作了眼中钉。
而真正让斯特朗名扬天下的是她第五次到访中国,这次她在延安采访到了毛主席。毛主席在这次采访中做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对中国革命的前景无限期待,斯特朗也因此获得了一个亲切的称呼:纸老虎女士。
1958年,斯特朗第六次到访中国,此时她已经72岁。这一次她来了之后就没有再走,一直定居在北京,对我党的高层领导进行采访,并且收集整理自己的访谈录,出书成册。
1970年3月29日,斯特朗在北京逝世。根据生前留下的遗愿,她的尸骨被安放在北京八宝山公墓,成为了这片墓地中少有的外国友人之墓。 特殊的81号公墓
走进八宝山,还有一处墓地有着特殊的意义,了解其含义的人不免肃然起敬。它就是披着神秘面纱的81号公墓,它的主人则是开国十大元帅中编号001 的贺龙元帅。
和大部分将帅们一样,贺龙元帅也是贫苦农民出身,小时候只读了几年书,后来就辍学做工,帮助家里减轻负担。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下,贺龙开启了武装反抗的革命斗争,在家乡附近的几个县造出了很大的声势,成功拉起一支农民武装。
因为没有补给和帮助,所以这支部队在早前受到了很大的挫折。但是性格坚韧的贺龙并没有被打倒,在他的领导下,队伍又逐渐发展起来,在清末民初的多次战役中有着出彩表现。1924年,贺龙加入了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在湖南更加热烈地进行武装革命,声势浩大。
北伐战争期间,贺龙更是敢打敢拼,职级飞速晋升,成为了北伐军第二十军军长。在北伐过程中,贺龙不再信仰三民主义,而是对共产主义十分感兴趣。四一二政变之后,他放弃高位率部参加武昌起义,并在此期间加入我党。
贺龙带过部队,而且有革命斗争的经验,因此很快得到重用。再加上长征期间坚决拥护毛主席的领导,所以他在抗日战争担任了八路军主力师师长,带领部队打了很多漂亮仗,后来更是成为我军后方坐镇的主要领导。没有他的存在,我军的武器装备和各种物资根本无法满足战场需要。
1955年授勋的时候,贺龙被授予元帅军衔,以此表彰他为国家做出的努力。新中国大步向前发展的时候,贺龙依旧奋斗在一线,领导我国的国防建设,并且在外交领域发光发热,还担任体委主任,负责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1969年6月9日,贺龙元帅逝世,国家为了纪念他做出的突出贡献,将他的骨灰移入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的81号墓内。这个号码非同寻常,8月1日是建军节,也是贺龙领导南昌起义的时间,所以我党将这个具有特殊含义的坟墓留给了贺龙。
2009年6月28日,应贺元帅家属的请求,他的骨灰被从公墓迁移到湖南老家,当天举行了隆重的仪式,数千名群众自发前来瞻仰英烈。等到安葬结束后,八宝山公墓的81号墓也没有再安排给其他人,永远为贺龙元帅保留着。
可以说八宝山公墓中除了第一墓之外,最特殊的就是贺龙元帅所在的81号墓,这个号码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八宝山第一墓
八宝山第一墓又有着什么特殊之处呢?它是整片公墓的1号墓地,有着领头作用以及不可代替的特殊意义,它的主人则是开国元勋、我党重要领导人任弼时。
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次投入使用是1950年,那一年任弼时老先生积劳成疾,不幸去世。根据老先生的生前遗愿,他成为了第一位进入公墓的我党领导人,因此任弼时所在的墓地也被后人称为八宝山第一墓。
任弼时出生在湖南的一个教员家庭,从小跟随父亲读书,后来进入学校接受系统性的教学,接触到了先进思想。16岁那年因为家庭贫困,无法支付上学费用,所以参加俄罗斯研究会,准备去往苏联留学。在准备期间,任弼时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了党组织的一员。
在莫斯科留学期间,任弼时面对艰苦恶劣的环境,始终坚持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1922年转为正式党员。回国后任弼时主要参与文职工作,编撰图书,翻译著作,发表文章。直到1925年任弼时才开始政治工作,担任共青团代理书记,为中国革命事业不断奋斗。
八七会议上,任弼时因为自身的远见卓识和敢做敢言的风格理念,成为了政治局最年轻的委员。之后的4年时间里,他一直从事地下工作,曾经两次被捕,每次都受到了反动派严酷的刑罚折磨。可是面对酷刑任弼时不为所动,坚持自身理想信念,最终被党组织营救。
长征过程中,任弼时坚决拥护毛主席的正确主张,正是他在遵义会议上的关键一票,促成了毛主席的领导地位。抗战开始后,任弼时担任秘书长,负责党中央大大小小的事宜,因为做事仔细认真,坚持原则,所以被亲切地称为党内的老妈妈。
抗战胜利后,任弼时当选为中央五大书记,也是最年轻的书记。1948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夕,任弼时的身体已经严重恶化,早年在国民党监狱中的酷刑折磨,再加上多年戎马倥偬的暗伤,他已经是强弩之末。可即便如此,他还是坚持工作,协助周总理进行各个部队的后勤补给和物资配送,1949年才赴苏联治疗。
一年后任弼时的身体有所好转,回国立刻继续开展工作。他奉行能坚持走一百步,就不该走九十九步的准则,强拖着病体批阅文件。毛主席实在担心老战友的身体,强令他每天只能工作四个小时。可任弼时还是经常伏案工作,甚至通宵到天亮。
任弼时知道自己的身体情况,所以他要用最后的时间尽可能的完成工作。这种不计后果式的工作,产生的影响就是任弼时的身体越发虚弱,最终于1950年10月27日逝世。国家为了纪念这位书记的奉献精神,将他的遗骨安置在八宝山1号公墓,他成为了永远具有带头作用的我党核心领导人。 结语
八宝山公墓中还驻留着许多英灵,他们为了国家的进步和民族的解放无私奉献,燃烧自己,照亮他人。每年都会有很多人来八宝山公墓祭拜扫墓,这一座座的坟墓讲述着一个个故事,英雄虽已逝,精神永流传。
八宝山革命公墓中的英雄们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在新中国成立发展的道路上,数不清的英雄们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付出和牺牲换来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这些革命先烈们的精神将会永远照耀在我们心中,这些名字我们也永远不会忘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