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山墓地什么人物才能葬在哪

如题所述

允许安葬在公墓的逝者有已故党和国家领导人、民主党派领导人、爱国民主人士、著名科学家、文学家、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国际友人、革命烈士和县团级以上领导干部。

在八宝山上有一个殡仪馆——八宝山殡仪馆;两大公墓:八宝山革命公墓和八宝山人民公墓;一个骨灰寄存处——老山骨灰堂。可以说石景山区的八宝山,是北京市的主要殡仪服务场所,这里既有殡仪馆,又有两大公墓和一个专门寄存骨灰的骨灰堂。

八宝山革命公墓是国内规格建制最高、声名最著、红色教育资源最丰富的公墓。八宝山革命公墓是于1950年在石景山区八宝山选址建立而成的,公墓因所在地盛产红土、耐火土、青灰等八种矿产而被命名为“八宝山革命公墓”。

八宝山革命公墓不但对安葬人员有严格限制,而且对逝者的墓位也给予了严格的划分,像县级以上干部及革命军人团级以上干部,墓穴地长12尺(4米)、宽6尺(2米)或长12尺、宽12尺。

省级以上干部及革命军人军级以上干部,墓穴地长18尺(6米)、宽18尺或长24尺(8米)、宽24尺。后来八宝山革命公墓经过调整,于1991年把骨灰安置者的范围从县团级调整为司(师)局级以上领导干部。

八宝山公墓的由来

八宝山之所以名为八宝,的确是因为这里出产八种比较珍贵的矿产资源,但除此以外,八宝山在地势上并没有任何特殊之处,就是一个寻常的小土丘罢了。不过八宝山葬人的传统倒是非常早,八宝山西部作为坟地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明以前。

真正让八宝山有别于其他坟场的,还是大明开国后发生的变动。朱元璋平定天下以后,将八宝山定为了朝廷太监们养老送终的后花园,不少曾在大内掌持权柄的大太监都曾在此养老,从那时起,八宝山对于下葬逝者的管辖就十分严格,寻常人士根本不可能入内。

明成祖朱棣登记以后,为了保护司礼太监钢铁墓,又在此基础上修建了褒忠护国祠,此后即便明朝灭亡,八宝山也没有遭受过战乱,并且清廷上台后,继续将其作为太监们的安息地使用。八宝山历经两朝都葬太监,当地人因此也将这里称作太监庙。

封建统治消亡以后,国民政府于1946年改原有的褒忠护国祠为忠烈祠,用于祭奠牺牲的英烈。全国解放以后,八宝山的用途并没有大的变动,只是扩建了墓葬区并增设了骨灰堂,并将此地改名为八宝山革命公墓。

设立八宝山革命公墓的事可以追溯到1949年末,当时要在北京建立一个用于纪念革命烈士的陵园,这才将陵园选址最终定在了褒忠护国祠。

陵园的具体设计工作交给了我国著名爱国建筑师林徽因,陵园整体庄严大气,又不失肃穆,深得当时国家领导人的赞许,并即刻成为了我国最高级别的公用墓地,一直使用到今天。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八宝山革命公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