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偷过钱,当时的目的好像是想买圣斗士星矢的人偶玩具。十块十块的。到现在还记得那时候偷偷摸摸从口袋里面拿钱的情景和心情。不知道自己是错的吗?知道。
后来被我爸妈发现了,没有打,但是被谈心。不过这不是关键。
关键是从此以后,我每年收的压岁钱和生日的钱,都不需要上交了,我爸妈说,这些钱,你自己管,管你一年的零花钱,剩了最好,年底前花完了我们也不会再给。作为家里的长孙,这两笔钱加起来,还是很多了,应该有好几百到一千的样子,90 年。哦,另外,我们家很早就买了游戏机,每周末可以玩一次,所以我也没有去游戏厅的习惯。
后来只是用来自己买书,买模型,买磁带之类的,我记得去一次新华书店花 100 元的话,每次 8-10 本书,一年最多也就每个月能买一次,当时也很迷古典音乐,磁带也不便宜,模型更不用说,这么想其实几百块也不多,但是手里攥着,心里想的是用钱的规划,而不是偷钱的计划,比较酸爽。
所以从此之后就不需要偷钱了,没必要啊,数钱数的开心,不过抽钱也抽的心疼,所以也养成了记账和每年年底做财务总结的习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早期是父母要求我给他们报账)。
回头想想,当年他们打我一顿的话呢?打的再狠,又如何呢?好的情况,孩子胆子小,一次记住再也不犯,从此谨小慎微,坏的情况,无非就是提高自己的偷窃技巧,不让对方发现就好了吧,没有一种情况是教会他怎么自发正确地处理金钱和欲望的态度。我记忆中,父母对我打骂的教育形成的正面观念几乎为零(我挨打挨得不少,对我来说的影响就是长大之后和父母的关系总像是隔了一层膜,你不会愿意和一个使用暴力手段和你沟通过的人太交心),记住的似乎都是非打骂的手法。
这个事情上面,教会孩子因果是对的,条件足够的话,最好是主动的因果而不是被动的因果。打骂是被动的因果,你偷,我打,你再偷,我再打,我老得管着你,有一天你不怕我打了,我管不动了,怎么办?给小孩子一点责任,收支就是主动的因果,你花多了,存款就少了,你花的越多,你存的越少,反正都是你自己的事,你收的压岁钱,也是你的,我也不动,这样有一天我老了,我走了,你依旧明白怎么经营自己的生活,这才是做父母,真正想要的吧。我想这也是我一直不认同用打骂教育孩子的原因,因为那样真的是成本最高效率最低导向性最差的方法。
所谓原则问题一定要用狠揍来标明界限,我只能说 too young 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不能偷对我来说是原则,限制使用暴力同样是原则,限制使用不是不用,而是要讲究刑罚对等,对于孩子来说,你不能一开始就用破坏一个原则的方法来教会他另外一个原则(哪怕他三岁以下),实际效果往往并不是学会了遵守原则,而只是屈服于暴力暂时不为而已。人是会长本事的,永远不要忘了这一点,这么教,往往会让他逐步打怪升级到直面国家暴力机构。走心比走力要难,要付出更多,但却是父母给子女的真 · 财富,不要想省这个心,图简单走那个力。评论里有朋友如此经历,觉得很心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