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1. "三九"是中国农历中对一段时间的称呼,它指的是从冬至日开始的第三个九天,即第十九天到第二十七天。
2. 在中国俗语中,有“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的说法,这表明三九是一个寒冷的时期,适合冬季锻炼。
3. 三九天与三伏天相对,三伏天是夏季最热的时期。三伏从夏至日开始计算,每个伏九天,总共九个伏天。
4. "三九"通常出现在冬至到惊蛰期间,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期之一。
5. 中国有“数九寒冬”的传统,从冬至日开始数九,每九天为一个九,一直数到九九,共八十一天,这时冬天结束,春天到来。
6. 在老北京的习俗中,冬至日起会绘制“九九消寒图”,这是一种梅花图,共有81个花瓣,每个花瓣代表一天,每天用笔染一个花瓣,全部染完意味着春天到来。
7. 《九九歌》是一首反映气候变化的民间歌谣,通过人们对寒冷感觉和物候现象的观察来描述天气变化,这首歌谣起源于南北朝,明代已很流行。
8. 冬至时期,白天最短,太阳直射角度最小,单位面积地面受到的日照强度最小,因此地面每天得到的太阳热量最少。冬至后,虽然白天逐渐增长,但增长速度缓慢,地面日热量收支仍处于逆差状态,导致地温继续下降,使得"三九"时节气温最低。
9. "三九"前后,西伯利亚地区的冷气团达到强盛阶段,强冷空气的频繁入侵也是造成气温低的原因之一。
10. 地球在白天吸收太阳辐射的热量,在夜晚释放热量。夏天,白天吸收的热多,晚上释放的热少,每天能积累一些热。冬天则相反,白天吸收的热少,晚上释放的热多,导致每天不仅不能积累热量,还要消耗夏天储存的热量。冬至这一天,白天吸收的热量少,而地球上的储存热量也有限。过了冬至,储存的热量越来越少,到了"三九",地球的热储存达到一年中的最低点,因此也就最为寒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