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如何将佛法融入日常生活

如题所述

我们不管在古代也好或者现在也好,基本需求是一样的,我们都有负面情绪。因此佛陀教法是在不同时空都有适切性,是一切利益与安乐的来源。行走坐卧不离佛法,心里默念佛的训示,行事遵照佛的教导,时时勤习经文,处处劝人为善。


我们修佛不管念诵经典或打坐,主要是修观内心,不论是位在寺庙或山洞里、在城市或家庭,主要是必须要修心,修慈心、悲心、安忍、宽恕等。我想这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我们可以每日生活中引用,特别是接触人群时必须修耐心、宽容、宽恕及慈悲心。身为大乘者,我们最重要的教法是要培养菩提心,菩提心即是觉醒之心,觉醒之心是基于慈心和悲心。慈心是慈爱一切有情众生。我们都有某种程度的爱心,这爱心是有限的,基于自私心,我们喜欢或爱某某人是因为那个人是朋友或是亲戚等等。但是我们在说的是慈爱于所有的众生甚至对于自己敌人在内。当我们慈爱所有时就了解大家都有痛苦,因此我们希望他们脱离痛苦,这就是悲悯心。所以我所说的是不论什么时代,古代也好现代也好,没有人想要苦,每一个人都希望快乐,为了得到快乐,其方法就是改变我们的内心。我们内心能够不被烦恼控制,且能转化烦恼,这样才能找到究竟真实平和与快乐。


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经常做义工,捐赠财物、献血、捐献器官等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导的种种行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虽然我们不能断然否定这也是佛法融入生活,但假如心里没有慈悲利他心和出离心,这样的爱心与慈悲心外道也有,社会上的好心人也有,这只能算是做好事,而不是佛教特有的行为。


  要想将佛法融入生活,首先心中要有佛法,如果心里根本没有佛法,那拿什么去融入到生活当中呢?根本没有办法。所以首先要有正知正见,要有出离心和菩提心,这样才能将佛法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


  无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整个生命轮回当中,我们最大的三个问题是:

第一,贪欲心,贪财、贪名、贪所有世间的东西,终日为名缰利锁所捆缚,这都叫做贪欲心,这是我们流转轮回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第二,自私心,为了一己私利,而不惜损人利己,这也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第三个更严重的,就是执着,对任何事物,都患得患失,执持不放。正是因为这三个祸害,才让我们流转轮回无法解脱。而对治这三个问题的法门,才是真正的佛法。


  贪欲心的对治,是出离心。有了出离心,就可以断除或控制贪欲心;自私心的对治,是菩提心。有了菩提心,就可以减少或消灭自私心;执着的对治,是证悟空性。证悟空性以后,包括贪欲、自私、执着在内的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所以证悟空性是最关键的。


  禅宗经常讲放下、放下,怎么样放下呢?暂时对生活生起一种厌烦心,悲观厌世、脱离生活,躲到山里去修行,这不是放下,只是暂时的逃避。真正的放下,是从根本上知道这一切都如幻如梦,故而没有任何执着与挂碍。


  我们必须知道,对任何一个世间的有漏法,无论钱财、名声、地位还是人,只要有执着,它一定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痛苦。执着越大,给我们带来的痛苦越大,甚至痛苦已经超越这个东西原本给我们带来的幸福,这是肯定的。要断除世间所有的痛苦,首先就要断除执着。


  有些印度外道不知道这个道理,也没有去寻找其中的因由。只是盲目地认为,轮回可以直接断除,只要把身体毁掉,就可以成就。所以他们赤身裸体、自我虐待,甚至做出跳楼、自焚等极端行为,这些都是没有找到轮回与痛苦根源的错误观点所导致的。


  凡夫一致认为,痛苦来自于外界的人、物或其他事物。虽然从表面上看起来,痛苦源自于外界,这谁也无法否定,但真正的痛苦根源并不在外面,而在我们自己的内心当中,归根结底,就是执着。


  但断除执着很难,尤其是用显宗的保守方法去断除,就更难了,所以我们需要一种更好、更快捷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密宗所讲的证悟空性的方法。


  不过,即使证悟了空性,外表上也要随顺众生。莲花生大士曾云:“纵使见比虚空高,取舍因果较粉细”,也即是说,见解要开放、高妙,但行为一定要保守、谨慎。


  开放的意思是说,在证悟空性以后,包括杀盗淫妄、闻思修行等善恶之行在内的任何事物,都是虚幻而不真实的,不存在善恶、好坏、高低、左右等分别,没有任何阻碍,全都是一片空性、一片虚空、一片光明。我们以常识所创造的各种规矩——无论佛教还是其他宗教制定的戒律、规矩、规定、法则,都已经烟消云散。对这种人来说,就没有什么可以做或不可以做的界限,他们已经超越了这些约束,所以见解是很开放的。


  但如果行为和见解保持一致,就会出问题。虽然对真正的成就者本身,不会有什么问题。无论在藏地、汉地还是印度,都曾有数之不尽的成就者的行为超越了一切约束。甚至为了打破约束,他们还会采取强制且极端的手法。比如密宗接受五肉五甘露等行为,就是一种超越约束的手段。但其他众生却不会理解这些放荡不羁、无拘无束的行为,为了保护众生的根基,护持其他众生的心或情绪,所以行为必须要保守。


  莲花生大士还说:“外表应当实践经部仪,细致取舍因果有必要。”哪怕内在具备密宗的境界,但外在的行为,也应该按照小乘佛教的别解脱戒来行持,这样细致取舍因果非常有必要。


  但见解却万万不能保守,否则就是执着,所以见解要开放。这是莲花生大师在宁玛巴的无上密法大圆满中的要求。


  其实,除了宁玛巴以外,所有藏传佛教对密宗行人的要求都是这样的。


  很多人在闻思,也听了《入行论》、《大圆满前行·普贤上师言教》以及《大圆满心性休息》等很多非常殊胜的论典,大家都很虔诚,也在根据自己的能力尽量地断恶行善,精进闻思修,可在将佛法落实到行为方面,还是有不足的地方。


  虽然通过闻思,可以建立起新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可以想明白很多问题,哪怕没有修,但与其他完全不学佛的人比起来,观点还是完全不一样。但闻思的功效也仅止于此,真正的落实,还是要靠修行。


  不过,对大多数佛教徒来说,专职修行是不可能的。即使是比较虔诚的修行人,每天严格地修持佛法的时间一般也不会超过三四个小时,剩下的二十几个小时,都会被世间琐事所困。如果不能将佛法融入到生活中,我们的绝大部分时间就会浪费掉。反之,如果能将佛法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让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为正法所摄持,将会有很多益处:第一,不会造业;第二,生活会更有意义;第三,会更加开心、幸福与充实,生活质量也会逐步提高。


  我们曾经专文探讨过《如何将病苦转为道用》,与《如何面对幸福和痛苦》(也即《修行与生活》见《慧灯之光》),这些都是佛法融入生活的方法。在这篇文章中,将介绍如何把包括吃住行卧等等在内的所有行为都转为道用。


  行为是什么?就是日常生活当中包括吃、住、行、卧在内的一切活动,无论思想的活动还是身体的运动,都叫做行为。


  通过发愿,而把一切庸俗、平凡且与菩萨道毫不相关的行为转为菩萨道,就是行为转为道用。


  如果懂得如何把行为转为道用,平时也能落实到生活上,则可以在工作、生活的同时,积累很大的资粮,这不需要另外花费时间,在做其他工作的同时,就可以起到一石二鸟之功,所以很重要也很有意义。


  在《入行论广释》与《华严经》中,也专门讲了很多行为转为道用的方法,大家也可以参考。

阿弥陀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5-16
将佛法融入到日常做法:
1、安排时间
在这个容易让人分心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关注当下的生活,并且学会照顾好自己,远离焦虑的烦恼。
2.到户外去
禅要在户外进行。它并不要求你走得多快,然而,你要把精力集中在你的步伐、你的感受、以及周围的事物之上。感受你周围的景象、气味以及生灵的迹象。
3.感受呼吸
禅的目的不是为了控制呼吸,而是一种体验。感受你的呼吸,感受双脚与大地的每次接触。
4.放慢脚步
不用走得很快,享受这一时刻。享受你所处的环境,不论它是混凝土包裹着的城市街道,还是绿树成荫的美丽公园。每个地方都有着它独特的美丽,我们只需要让心灵沉静下来慢慢感受。
5.关注现在
人们很容易被过去(的经历)、未来(的期望)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压力缠住,这并不会让我们变得更幸福。回忆过去、期望未来都对人生有益,但是不要太过沉迷其中,而忘掉了当下的生活。
第2个回答  2014-04-11
学佛修行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修行,专专心心做好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做好自己在社会上的每一个角色,开开心心地生活、工作,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周围的亲友同事,不做对别人有伤害的事、不说对别人有伤害的话、不要有对别人有伤害的想法,等等这些,就是很好的修行功夫,这叫做修世间法,修好了世间法,在社会上学会了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然后才开始修出世间法,具体来说,就是修行金刚经的法门,呵呵。
平常说的强调实修,勤奋精进地读经、放生、念佛、布施,目的就是为了积累功德,当功德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后,才能更透彻地理解做一个好人的无比殊胜、做一个好人就是佛法、就是佛理。呵呵。
第3个回答  2014-04-15
以佛法的智慧为本,广学世间的天文、地理、医药、数学、航海、贸易、心理学等知识技能,掌握服务社会的方便,并以佛法的正见,观察社会问题,“对民生经济、国际形势、民主人权、自然生态、教育改革、种族冲突、优生保健、生态环保、家庭暴力、试管婴儿、器官捐赠、风水地理、看相卜卦等种种问题,以佛法的智慧,提出契理契机的对治办法。此外,对自杀、死刑、核武、战争,以及安乐死、复制人等问题,皆应吸取世间的医学、心理学、生化科学为用,融和佛法的理体,以解除现代人的迷思。出家并非出国,当此民主化的时代,出家人也应自我肯定,走入社会,为众谋福。比丘最好具备医生资格,比丘尼最好能做护士或幼教老师,出家人应去任军中的布教师、监狱的劝导师、心理咨商医师、大学的讲师教授。
第4个回答  2014-04-10
调心寂静,八风不动,六度四摄,无往无周。
相似回答